周 瓊
[摘要]初中英語教學中的過渡要講究技巧和方法,教師應該采取積極的態(tài)度,利用豐富多樣的教學形式,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喚起學生的求知欲,讓學生輕松愉快的掌握學習知識,教師在運用過渡技巧時要注意因地制宜,才能真正達到最佳教學效果。
[關鍵詞]英語教學 過渡 技巧方法
教學既是科學,又是藝術(shù)。它既有一定的規(guī)律,又充滿著個性、人情和審美,有充滿靈性的變式。所以我們常說“教學有法”——有規(guī)律可循,又“教無定法”——沒有固定的程序。英語作為一門語言,有著它自身的特點,它的教學過程同樣也可因人而異,演繹得精彩紛呈。初中英語教學中的過渡,也能體現(xiàn)這種變式。根據(jù)不同的教學內(nèi)容,呈現(xiàn)不同環(huán)節(jié)教學的內(nèi)容,用不同的形式促進學生的學習。
一、講究過渡技巧的必要性
1.學情分析。初中的孩子大都只有13、14歲,他們活潑、好動,有旺盛的求知欲和高漲的學習熱情,然而他們又持續(xù)性較差,在學習上表現(xiàn)為對某一種學習方式不能保持持久的興趣。而一堂課又是由幾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組成的,如果教師對自己將要教授的下一個環(huán)節(jié)的內(nèi)容,都千篇一律地說:“接下來,我們要學……”長期枯燥的過渡,只會讓學生對要學的內(nèi)容產(chǎn)生厭煩、畏懼的心理。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也說:“如果教師不想辦法使學生產(chǎn)生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nèi)心狀態(tài),就急于傳授知識,那么這種知識只能使人產(chǎn)生冷漠的態(tài)度,給不動感情的腦力勞動帶來疲勞?!币蚨@種狀態(tài)將直接導致教學效率低,教學效果差。
2.教學需要。心理學告訴我們,對事物產(chǎn)生厭煩、畏懼感是因為對某種事物失去興趣,而“興趣是人們對事物的選擇態(tài)度,是積極認識某種事物或參加某種活動的心理傾向,它是學生積極獲取知識,形成技能的重要動力?!痹诔踔杏⒄Z教學中,使用引人入勝的過渡,能充分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熱情和求知欲望,促使學生深入思考,讓學生很快進入到下一個學習狀態(tài),它在觸及學生心靈深處的時候,使學生在語境中有意識或無意識地開口說英語,最大限度的發(fā)揮學生說英語的主動性。
二、使用過渡的方法
良好的過渡能培養(yǎng)學生興趣,抓住學生心弦,優(yōu)化學生心境。在我的初中英語教學實踐中,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不同體裁、題材,我采用了如下幾種過渡方法。
1.運用任務過渡法
運用任務過渡是指設計有意義、有差距、可完成、可運用、真實動態(tài)的任務進行過渡。它利用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創(chuàng)設逼真的語言環(huán)境,讓同學們觸景生情,見情思義,加深他們的感情認識,從中獲得新知識。因此,我在教學中緊緊抓住這一切入點,設計貼近學生生活,貼近學生實際,生動活潑的任務,讓學生身臨其境,如在教授新目標英語《How much are these pants?》這一課時,從課文的學習過渡到口語交際,我首先將自己扮演成一個購買者,同學們扮演售貨員,我問學生:“How much are these pants? /the red sweater/?this blue skirt/? …”學生們一一回答:“They are ten dollars/ its eight dollars /its seven dollars.” 問著問著我讓學生扮演我的角色,繼續(xù)詢問。為擴大參與面,我又分組,選一個購買者,進行組內(nèi)問答。運用任務進行過渡,我通過自己做購買者,用英語發(fā)出疑問,讓學生完成任務,然后巧妙脫身,再讓學生用英語發(fā)出疑問,讓學生完成任務,把課堂還給學生,體現(xiàn)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思想。
2.采用畫面過渡法
課堂使用畫面的主要形式有掛圖、剪貼畫、簡筆畫、多媒體課件等。由于初中生的抽象思維不強,所以使用豐富多彩的畫面不但可以使過渡變得自然,而且可以幫助初中生理解抽象的東西,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他們更快地進入角色,融入到下一個學習環(huán)節(jié)中。我在教授新目標英語《what color is it?》這一課時,從課文學習過渡到重點句型Whats this in English?和Its……的教授時,我分別拿出課文中出現(xiàn)的圖片,貼在黑板上,用課文中的句子向?qū)W生提問:“Look at it. Whats this in English?”引導學生根據(jù)圖片的內(nèi)容回答:“Its a key.”接著我再問:“What color is it?學生根據(jù)圖片的內(nèi)容回答:Its yellow.”然后讓學生兩人一組,互相問答,練習這個句型。采用畫面過渡,不但容易將全班的精神集中在一起,也能讓孩子們在愉快的氛圍中學習,學生進入角色快,掌握也很透徹。
3.采用歌曲過渡法
演唱或播放英文歌曲是一種很能活躍課堂氣氛的教學形式,許多初中英語學習內(nèi)容可以用歌曲形式來表達,這將有助于激發(fā)學生興趣和分散難點。我在教授新目標英語《Good morning》這一課時,為了從知識點Good morning…過渡到How are you我一邊播放課文中的歌曲,一邊對全班同學說“Good morning.”然后自己大聲唱起來,示意全班同學跟我一起唱,唱著唱著,同學們就明白了當對方說Good morning”回答也要說Good morning.”當過渡到How are you時,我又播放一首同學們熟悉的歌曲,一邊對全班同學說:“How are you.”并示意全班同學根據(jù)播放的歌曲回答我的問題:“Im fine. Thank you.”由此可見,采用歌曲過渡,能使學生的思維處于敏捷和活躍狀態(tài),也當之無愧地成為愉快教學中強有力的一筆。
4.組織游戲過渡法
初中生的活動受興趣和需要支配。好玩、好勝是孩子的天性,他們的認知活動多以興趣為基礎,知識的積累和智力的發(fā)展也是在無意識狀態(tài)下完成的?,F(xiàn)在,新課程改革在全國熱火朝天地開展,它提出初中英語教學主要是激發(fā)學生興趣,寓教于樂。組織游戲過渡,尤其注重了玩中有學,學中有玩,寓教于樂這一原則的運用。我在教授新目標英語《can you play the guitar?》這一課時,為了能引出這個句型及回答句型Yes,I can./No,I cant.我組織了一場才藝表演,課堂上隨意點出兩個學生上臺表演舞蹈,表演完后讓其他學生問這兩個學生同一個問題:Can you dance?會跳舞的學生馬上回答Yes,I can.趁著游戲的熱情,我馬上向其他的同學提問Can he dance?其他學生很容易就明白了,并且回答 Yes,he can.這個環(huán)節(jié)的過渡非常簡單,使學生在愉快、輕松、和諧、幽默的游戲氛圍中不知不覺地接受新知識。
5.設計疑問過渡法
設疑過渡是初中英語教學過程中使用范圍最廣,應用最普遍,操作最簡單的一種過渡。根據(jù)要講授的內(nèi)容,提出相關的問題,以引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學生對接下來要學習的內(nèi)容產(chǎn)生極濃興趣,從而調(diào)動各種感官共同參與教學活動。我在教授《What time do you go to school?》這一課時,從單詞教學過渡到課文學習時,我隨意問幾個同學:“What time do you usually get up?”學生回答:“I usually get up at five oclock.”在對話過后,我告訴同學們,課文中講到Scott的一天的生活,同學們想知道他的一天是怎么安排的嗎?我們一起去看看吧!順理成章從單詞過渡到課文,學生的好奇心也被吊起來了。這種設疑過渡,能強烈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利用學生的好奇心,吸引他們跟著老師的思路走。
三、使用過渡的注意事項
1.過渡要自然,它是連接上、下兩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的紐帶,不要太生硬,要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
2.過渡不是新課的教授。因此,時間不宜過長,切忌喧賓奪主,在充分調(diào)動起學生的積極性之后,就要隨之停止。
3.過渡應符合初中學生的心理特點,采用設計新穎、形式多樣的活動,來喚起學生的求知欲。一節(jié)課下來要合理、有序地安排多種過渡方法,這樣學生才不會感到枯燥,積極性也隨之調(diào)動起來。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過渡的方法多種多樣,但又異曲同工,都是為了能在教學中提高教學效率,求得最佳的教學效果。因此,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只有因地制宜,找出適合的過渡方式,真正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