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興松
教學積件不同于傳統(tǒng)課件,是第一代教學軟件——課件的繼承與發(fā)展;是第二代教學軟件——積件的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是信息技術與思想政治課教學整合的集成與結晶。它是在一個固定的平臺內(nèi),以模塊的形式,將資源素材庫、微教學單元庫、教學策略庫等內(nèi)容嵌入其中。教師在教學時只需在現(xiàn)有的平臺內(nèi)進行不同的選擇運用;它也不同于目前的一些網(wǎng)絡資源庫,不是散裝、零碎的資源堆積,而是存在一個相對固定的操作平臺,教師無需重新崗寸制作課件。
教學積件的構成要素
積件的構成要素,一般包括“五庫一平臺”(見圖1),即教學資源素材庫、微教學單元庫、教學策略庫、資料呈現(xiàn)方式庫、網(wǎng)上資源庫和組合平臺。
1教學資源素材庫。主要用于存儲圍繞相應內(nèi)容而設置的各個知識點最基本的元素性素材資料?;夭陌唇逃恐贫ǖ摹痘A教育教學資源元數(shù)據(jù)規(guī)范CELTS-42》規(guī)定,主要有:文本類素材、圖形(圖像)類素材、視頻類素材、音頻類素材和動畫類素材。它們應按一定的檢索和分類規(guī)則組織起來,以便快速查詢與選取。
2微教學單元庫。主要用于存儲一個個微小的教學單元資料。這些單元資料圍繞知識難點和疑點、技能技巧、抽象思想及概念而設置,運用一定的方式方法將有關素材組合起來,形成解答疑難、傳授技能、表現(xiàn)思想的諸多微教學單元。這種微教學單元類似于“小課件”,但仍是積件的基元性素材。
3教學策略庫。用以存儲適于計算機輔助教學的教法與學法。設置此庫的目的在于將多種多樣的優(yōu)秀的教學思想、教學策略、教學方法、教學技巧等積聚起來,供教師和學生靈活選用及借鑒,使計算機輔助教學的實施過程得到優(yōu)化。
4資料呈現(xiàn)方式庫。主要用于存儲以上三庫資料素材表現(xiàn)與鏈接的各種方式和技巧。實際上設置此庫等于在積件中加入了一個常用的特技編輯軟件,師生編輯教學資料不借助其它軟件即能獲得生動活潑的表現(xiàn)效果。
5網(wǎng)上資源庫。主要用于在各種計算機網(wǎng)絡查詢或下載資料。此庫的設置為師生選擇教學資料提供了更大的范圍也是對以上兩庫資源的擴展。
6組合平臺。它是連接以上各庫的重要紐帶,供師生使用庫存資源并最終用于教學的軟件環(huán)境。
教學積件的構建機理
1內(nèi)容的可積性。思想政治課教學資源豐富,易于設計積件時進行切分組元。在素材格式規(guī)范化、標準化的前提下,將這些素材不斷地輸入、累積,再經(jīng)過篩選、整合等技術加工,就可構成思想政治課教學所需要的積件系統(tǒng)。
例如,《(生活與哲學>教學積件系統(tǒng)》的模塊(見圖2)。
教學積件應實現(xiàn)靜與動的統(tǒng)一、一維與多維的統(tǒng)一、教學素材和教學理論的分離與結合的統(tǒng)一、結構化與非結構化的統(tǒng)一、有形與無形的統(tǒng)一、有限與無限的統(tǒng)一、基本規(guī)則與無窮變幻的統(tǒng)一,有利于解決教學活動中人的主體性與媒體工具性之間的辯證統(tǒng)一關系。
2主體的能動性。教學積件是將教學信息資源與教學思想、教法、學習理論相結合的主動權交給師生,讓過去課件設計者從事的教學設計回歸到教師與學生的手中,成為教師與學生教學活動的工具,直接服務于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因而它適應任何類型的教師與學生。
僅以“導入新課”而言,教師完全可以從本積件中選擇不同的導入方案。
方案一:贈言導人
點擊教學積件系統(tǒng),選擇播放“贈言”:
如果一個國家沒有經(jīng)濟學家、哲學家和政治學家,那將是不可思議的。請相信你自己,或許你就是未來的經(jīng)濟學家、哲學家和政治學家中的一員。努力吧!前途是光明的。
師:為了使我們成為未來的哲學家,至少得提高我們的哲理思維能力,學會運用馬克思主義的哲學道理來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從今天開始,我們就來學習哲學(板書)學說中的一種——馬克思主義哲學(板書)。
方案二:音樂導入
點擊“詩詞歌賦”,選擇播放歌曲《霧時看花》:霧里看花,水中望月'你能分辨這變幻英測的世界,濤走云飛……借我一雙慧眼吧,讓我把這紛擾看個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
“這雙慧眼是什么?”我們的回答是馬克思主義哲學。
方案三:“哲理漫畫”導入
點擊“哲理漫畫”,選擇播放“哲學——水中漂浮的落葉”,并作如下講解:
何謂哲學?這看似非常簡單,但卻是一個難以回答的問題。一千個哲學家,可以給出一千個關于哲學的定義。
科學家說:哲學是科學之王。
藝術家說:哲學是藝術之氓
社會學家說:哲學是領導社會秩序的掌舵者。
詩人說:哲學的終點,往往是詩歌的起點。
哲學猶如一片水中漂浮的落葉,可以從多方面來理解,今天我們所學習的第一個概念就是“哲學”。
方案四:“情境材料”導入
點擊“情境材料”,選擇播放“哲學是靈魂”,可進行如下講述:
我國著名的地質學家李四光認為,“哲學是靈魂”。
早在1948年,李四光在英國求學時就反復閱讀了《自然辯證法》和《反杜林論》。1950年回國后,他又精讀了這些原著和毛澤東同志的哲學著作,并自覺地把這些學習成果運用到地質研究工作中去,構建起了自己的地質力學理論。正是在這一理論的指導員下,先后找到了許多儲油構遣,開發(fā)出了包括大慶油田在內(nèi)的大油田,摘掉了“中國貧油”的帽子,為中國人民爭了光,為社會主義建設作出了巨大貢獻。
我們似乎可以說,沒有科學的哲學理論作指導員,就不會有李四光的地質力學理論;沒有李四光的地質力學理論,就不會有中國石油工業(yè)的發(fā)展?!罢軐W是靈魂”為實踐又一次所證明。
3形式的開放性。積件的素材資源和教學策略資源要以基元方式入庫供教師重組使用,以便在任何時候、任何地方,任何教師(學生)都可以將最新的信息和自己的作品添加入庫。
4過程的互動性。在教學過程中,教學媒介與學習者之間的雙向信息傳播,即教學媒介將教學內(nèi)容提供給有學習愿望的學習者,學習者必須以某種方式對媒體內(nèi)容的呈示作出反應;媒體呈現(xiàn)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過程,也要依據(jù)學習者的反應,依序調整與修訂。積件系統(tǒng)豐富的資源可滿足交互的需要,而積件素材的多樣呈現(xiàn)及傳輸?shù)撵`活快捷,也能夠保證人一機交互的效率,它不帶有任何企圖包辦教與學的思想。
5成果的共享性。積件是在課件的基礎上提出的,包含了課件的特殊性,是“散裝”的課件元素,是“活”的課件;課件則是積件的特例,是“凝固”了一定教學策略和設計思想的積件。課件與積件可以相互組合、相互包涵、相互轉化,體現(xiàn)了計算機輔助教學辯證發(fā)展的生動魅力。
教學積件的應用,必須為促進學生學習思想政治課服務,為促進學生全面自由地發(fā)展服務。這是教學積件應用的根本法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