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夏
[摘要]辦好教育的關鍵在教師。而作為教師在教書育人的過程中要具備良好的師德、高超的業(yè)務素質、良好的心理素質、審美素質和人格魅力。我們可以通過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來提高教師的職業(yè)素質,比如,加強教師與外界的交流;為教師提供各種學習機會;在教師隊伍中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建設;提高教師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的能力。
[關鍵詞]教育 教師 職業(yè)素質
全球性的教育改革和發(fā)展對人才的培養(yǎng)提出了更高、更嚴的要求,這就需要造就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只有高素質的教師,才能培養(yǎng)出高素質的人才。教師是傳播人類文明的專職人員,他們把人類社會所積累的生產勞動經驗,科學文化知識以及思想觀點和社會道德傳授給年輕一代,他們肩負著為國家建設和發(fā)展培養(yǎng)全面合格人才的重任。作為教師,又是學校教育職能的主要實施者,我們不僅要教書本上的知識,還要教學生如何去做人,要教學生如何在今后的人生中體現自己的價值,這些都要求教師本人具有較高的職業(yè)素質。
一、教師應該具備的職業(yè)素質
1.師德。師德是教師在從事教育勞動時所遵循的行為規(guī)范和必備的品德。師愛是師德的核心,這種愛是神圣的,這種愛是教師教育學生的感情基礎,學生一旦體會到這種感情,就會親其師,從而信其道,教育就實現了它根本的功能。老師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不僅要教好書,還要育好人,各個方面都要為人師表。這就要求教師的行為必須具有榜樣示范作用,對未成年人的成長起著積極影響、正確引導的作用??鬃釉啤捌渖碚涣疃?;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本哂懈呱袔煹碌慕處煟啪哂虚L遠而高尚的理想,他們不為眼前利益所困惑,嘔心瀝血,對教育事業(yè)執(zhí)著追求,貢獻出他們的全部。
2.業(yè)務素質。教師的業(yè)務素質就是指在國家學校教育制度所限定的學制系統(tǒng)內,取得不同級別科類教師資格的教師在履行相應職務時所應具備的學科門類知識和所應達到的能力水平。良好的知識結構和能力素養(yǎng)是合格教師的必備條件,肩負人才培養(yǎng)使命的教師,應該具有能夠促使學生全面發(fā)展的科學文化素質和能力素質。教師有了豐富的知識底蘊,講起課來就能旁征博引、引人入勝,這樣才能在教學過程中帶領學生在知識的海洋中暢游。
3.心理素質。心理素質是素質組成的重要部分,是人全面發(fā)展的心理基礎。心理素質的優(yōu)劣,直接影響著人的全面發(fā)展。學生心理素質的提高和良好心理品質的形成,主要是家長、教師和社會的影響。其中,教師對學生心理素質的影響又是深刻的、長期的、潛移默化的。
教師的心理素質是指表現在教師身上的那些經常的、穩(wěn)定的心理特征,它的內容十分廣泛,包括了心理過程和個性心理特征的各個方面,具體而言,它所包括的內容有:(1)認知因素:注意力、記憶力、思維力和觀察力等;(2)一般情緒因素:情緒、心境、熱情等;(3)意志及其品質:意志的果斷性、頑強性、抑制性;(4)性格因素:謙遜、勤奮、內向、外向等;(5)氣質因素:個性情緒和活動反應的強度等。
4.審美素質。審美素質就是一個人感受美、鑒賞美和創(chuàng)造美的一種能力。審美素質是教師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和時代的進步,努力提高審美品位已成為現代教師素質修養(yǎng)的迫切要求。教師審美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到教學質量的提高。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不僅僅是單純地傳授知識,而且更重要地是開發(fā)學生的智力,豐富學生的想象力,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把美帶給學生,讓學生愉快地接受知識。優(yōu)秀的教師,總是在課堂教學中,通過豐富的知識、美的語言、美的事物培養(yǎng)學生廣泛的興趣,激勵他們的求知欲,豐富和提高他們的形象思維能力,促進他們智能的發(fā)展。
5.人格魅力。教師人格,是教師道德品質、學識才能、為人處世、心理品格等方面表現出來的品格特征,是教師素質的集中體現?,F在教育要求教師具有高尚的人格,高尚人格有助于學生人格的形成;高尚人格有助于促進學生成長;高尚人格有助于教師隊伍素質的提高??傊?,教師要以其淵博的學識、開拓的精神、高尚的人格影響學生、感染學生、塑造學生美好的心靈,使他們不僅學到科學文化知識,而且懂得做人的道理,這就是教師的人格魅力。
21世紀對教師素質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這種要求集中表現在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上,這既是對傳統(tǒng)教育教學的深刻反思,也是向教師素質提出的嚴峻挑戰(zhàn)。任何國家要想實現經濟騰飛并在世界經濟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最根本的出路是發(fā)展教育,提高教師素質。
二、提高教師職業(yè)素質的幾點建議
1.加強教師與外界的交流。當今世界是開放的世界,教師要走出校門、走向社會,了解社會、了解世界。學校要積極支持教師參加省、市有關部門組織的各種教研、教學活動;根據實際情況安排教師全脫產或半脫產學習;提高自身的理論水平。對中、青年教師,學校應創(chuàng)造條件,鼓勵他們進一步深造。通過“走出去,請進來”的方法,把教學、科研、生產緊密地聯系在一起,開拓教師的視野,擴大教師的知識面和信息源。
2.為教師提供各種學習機會。學校應為教師文化素質的培養(yǎng)創(chuàng)造良好的環(huán)境。在教師中引進競爭機制,并開展讀書活動,組織研討會,豐富他們各方面的知識,使教師不僅精通所教學科的基礎理論和專業(yè)知識,還善于把這些知識變成學生的財富。促使教師確立“終身學習”的觀念,不斷開闊知識視野。
3.在教師隊伍中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建設,在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建設中,需要教師以自己的模范作用去帶動學生,從而使學生建立一個正確的人生觀。但是實現這個目標的過程中,我們會遇到種種不良風氣的干擾,比如拜金主義、利己主義、享樂主義。為了及時地克服各種不良習性的侵蝕,保持與黨中央的高度一致,培養(yǎng)出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紀律的四有新人,我們每一位教師都應該認真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特別是要認真學習鄧小平的教育理論,積極探索新世紀教育教學改革的新思路、新方法,并愿意為社會主義的教育事業(yè)奉獻出自己的力量。
4.提高教師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的能力。隨著電子通訊和信息處理技術的發(fā)展,大量的現代教學媒體應運而生,近年來一些學校使用的電化教學就是對傳統(tǒng)教學手段的革新。在教學中恰當地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給學生提供直觀生動的圖像資料,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學習效率,還可以彌補傳統(tǒng)教學方式中的不足和缺陷,起到提高教學質量和節(jié)省學時的雙重效果。
作為新世紀的教師,具備良好素質是社會發(fā)展的需要。教師素質的高低直接關系著教育事業(yè)的成敗,關系著民族的希望和國家的未來,這就需要教師本人以及國家、社會等各方面的重視和投入。素質教育不應該僅僅關注學生素質的提高,更應該關注教師素質的提高。我們教師要把培養(yǎng)優(yōu)秀人才作為自己的重大責任,要自覺加強思想道德修養(yǎng);孜孜不倦鉆研業(yè)務,不斷提高教書育人水平;要率先垂范,為人師表,不斷提高自身素質,成為學生健康成長的引路人。
參考文獻:
[1]朱仁寶.現代教師素質論.浙江大學出版社,2004,12.
[2]董修建,董彥莉.略談教師素質與師資隊伍建設.中國科學教育,2005,1.
[3]張林紅.談素質教育對教師素質的基本要求.西藏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