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志文
教學是一個動態(tài)的過程。它需要教師不僅要熟悉大綱,精通教材。諳熟教法,了解學生,更要具有極強的應變能力,這樣才能在課堂上對突發(fā)事件因人、事、情的不同及時采取靈活恰當?shù)奶幚矸椒?,從而保證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教師在課堂上的這種應變能力,其實就是教育機智的一種表現(xiàn)。
教育機智是指教師的各種心理能力的綜合體現(xiàn),它的高低取決于一個人的知識經驗的豐富與否、智力水平的高低、非智力因素的強弱等。一個知識淵博、經驗豐富、觀察敏銳、思維靈活、熱愛學生的教師必然具有較高的教育機智,他的課也必然是生機勃勃、充滿情趣、備受學生歡迎的。那么怎樣培養(yǎng)教育機智呢?
首先,教育機智的產生取決于知識經驗因素。知識經驗越豐富的教師,越能發(fā)揮出教育機智的才能。這里的知識經驗包括一般的文化知識經驗、專業(yè)知識經驗和教育科學知識經驗。因此,教師尤其是語文教師要博覽群書,以博帶專,為專而博,做一個“雜家”,只有這樣,課堂上處理突發(fā)事情才能得心應手,游刃有余。
其次,教育機智的產生取決于智力因素。智力水平高的教師,教育機智就強。因此,教師平時應努力培養(yǎng)自己集中的注意力、敏銳的觀察力、牢固的記憶力、靈活的思維力、流暢的表達力。尤其是靈活的思維力更重要,因為教育機智需要靈感思維。它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能夠敏捷捕捉和把握各種信息,并迅速地對這些信息做出綜合性的分析和判斷,再根據當時的情境,采取恰當?shù)?、最?yōu)的對策和措施。這樣,課堂遇到突發(fā)情況才能從容鎮(zhèn)定,化險為夷。
最后,教育機智的產生取決于非智力因素。情感、意志、個性、興趣等非智力因素對教育機智的形成有重要影響。熱愛學生的情感是形成課堂教育機智的前提。課堂氣氛融洽,師生配合默契,教師處于最佳情緒狀態(tài)時就會思維敏捷,容易出現(xiàn)教育機智。因此,教師要加強自身修養(yǎng),努力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這樣,在突發(fā)事件面前,就會有一個緩沖的余地,從而使局面向良性方向發(fā)展,保證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
具備了教育機智,又怎樣運用它增強授課效果呢?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四方面著手;
因勢利導,引上正軌
課堂上,突發(fā)情況出現(xiàn)了,作為教師不能回避,最理想的方法就是沿著學生思維的軌跡加以引導,把學生的注意和興趣引上正確的方向。如果引導得法,不僅可以迅速解決學生的問題,而且還可以巧妙地把學生的問題納入教師講課的軌道,使課堂教學順暢而自然地進行下去。例如《看戲》這篇文章有這樣一個句子:“當這個女主角以輕盈而矯健的步子走出場來的時候,臺下立刻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痹谶@里需要理解“輕盈”這個詞的表達作用。為了激發(fā)興趣,我便讓學生自由發(fā)言。這時一個調皮的男孩狡黠地問:“男的可不可以說‘輕盈啊?”我知道他又要搗鬼,便順水推舟,因勢利導:“男的可以說‘輕盈嗎?大家知道,‘輕盈是形容女子姿態(tài)優(yōu)美,動作輕快的,用在這里是為了顯示穆桂英的女性特征的。當然了,如果咱們的xx同學對這個詞青睞,那我們大家也愿意把‘輕盈送給他?!比嗤瑢W笑了,笑聲中那個男孩也不好意思低下頭整理筆記了。這一問一答,調皮的學生“詭計”沒得逞,反而推動了課堂教學的進程,活躍了課堂氣氛,其原因就是教育機智在起作用。
隨機應變,調節(jié)節(jié)奏
課堂上的突發(fā)事件一旦發(fā)生,教師應保持冷靜的頭腦,這樣才能隨機應變,急中生智,把調節(jié)課堂教學節(jié)奏與走勢的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里,從而保證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例如:一次第四節(jié)課,我本來準備先出幾道題考察一下上節(jié)課的語法內容,可一進教室,見學生因上節(jié)體育課800米達標而累得氣喘吁吁,坐在座位上東倒西歪,亂糟糟的一團。這種狀態(tài)怎么能學習?于是我馬上改變了原來的計劃,走到講臺前,沒有像往常一樣喊“上課”,而是一字一板地說:“請同學們坐好?!睂W生先后坐好了,這時我用溫和的語調問:“誰能指出我剛才說的那句話中詞的詞性?”學生起初一驚,繼而恍然大悟,和我相視而笑。一瞬間教師與學生的心便得到了溝通與理解,一雙雙手不約而同舉了起來。我在心里默嘆:“教師的應變能力太重要了!”那節(jié)講形容詞,我見張旭東和白巖松有些不專心,便說:“什么是形容詞呢?如果咱們班的張旭東和白巖松站在一起,就是幾組很好的形容詞?!彼麄z一聽,馬上坐好。其他同學也都笑著說:“一高一矮,一胖一瘦?!蔽矣纸又f:“他倆做事還一快一慢。像高矮、胖瘦、快慢這類表示事物形狀、性質、狀態(tài)的詞就是形容詞?!睂W生很容易就掌握了。
第四節(jié)課本來就難上,且又在那樣一節(jié)讓學生跑得精疲力竭的體育課之后,但我感到那節(jié)語法課我上得輕松,學生學得愉快,而且課后測試掌握效果好??偨Y原因,就是教師很好地運用了教育機智,能隨機應變,把握住了教學的主動權。
對癥下藥,有的放矢
課堂上的突發(fā)情況,往往都是教學計劃之外的事。為了保證教學計劃的順利實施,處理此種情況,就要抓住問題的癥結所在,采取極具針對性的措施,舉重若輕地消除矛盾,做到有的放矢。例如《聽潮》一課,有一個詞是“撥刺bola”,讓學生到黑板聽寫,結果寫成了“拔刺bacl”,下面的學生也有許多犯了類似的錯誤。見狀,我靈機一動,便用大字將這兩組字寫到黑板上,然后讓學生觀察,說“怎樣區(qū)分這兩組字呢?‘拔刺就是用手來回撥(手作撥動狀),撥的結果可能是什么也沒動,所以‘撥右邊是個‘發(fā)字,有一撇;‘刺左邊是個‘束字,下面有一橫。而‘拔刺,你要想把刺拔掉,就得把那一撇一橫不留情地拔下去,所以‘拔右邊是‘發(fā)少一撇;‘刺左邊是個‘束字少一橫?!睂W生一聽,覺得有道理,再聽寫果然沒有寫錯的了。
同樣,對于課堂上不守紀律的學生我也常抓準時機,對癥下藥,促其反省。如:一名學生上課修理鋼筆,我發(fā)現(xiàn)了,便說:“咱們班有一名同學非常有時間觀念,充分利用老師不注意的機會苦練技術,大修鋼筆。”同學們聽后不約而同地笑了,那位同學則從此與“課堂修理”揮手告別,認真聽課了。
掌握分寸,融洽氣氛
教學實踐反復證明:師生情感相投,彼此親切,會使學生的學習興趣油然而生。教師若能對學生正確評價,及時表揚、鼓勵,則能激發(fā)起學生的求知欲,調動其積極性。而在師生配合默契,課堂氣氛和諧融洽的情況下,教師最容易產生教育機智。但需要注意的是在運用教育機智時一定要掌握分寸,使和諧的課堂氣氛得以保持,只有這樣才能提高教學效果。例如:一次,我提問一名學習較差的學生:“孔子是我國古代的什么家?”那名學生想了半天,吞吞吐吐地說:“思想家、老人家?!比嗪逍?,我也不禁笑了,而那名學生卻窘得臉通紅。我馬上意識到自己失態(tài),便立刻對全班說:“××同學能把對我們這位教育祖師的崇敬用‘老人家三個字概括出來,足見其概括能力的提高和創(chuàng)造思維的活躍,對他的進步我們應怎樣祝賀?”全班立刻響起了熱烈的掌聲,那位同學的臉上也露出了笑容。于是我又接著問:“你心目中的孔子除了是思想家,還應是……”“教育家!”他響亮地回答。
那名學生輕松且?guī)в袔追肿院赖刈铝恕K麤]有因自己答錯問題而背上思想包袱,更沒有招來同學的歧視。相反,從此他在課堂上發(fā)言更踴躍了。究其原因,就是教師能靈活恰當?shù)剡\用教育機智,使這一突發(fā)事件成為那位同學學習歷程中的一座里程碑,也讓這一突發(fā)事件成為融洽課堂氣氛的調味劑。
由此可見,教育機智既是教師的各種心理能力的綜合體現(xiàn),更是教師思想智慧的閃光結晶。一名稱職的教師應該努力培養(yǎng)并靈活運用教育機智,讓自己的課堂充滿生機與情趣,使學生在教師的幽默和睿智中感到學習是一件輕松愉快的事,從而提高教學效果,圓滿完成教學任務。
(作者單位:黑龍江大慶市第二十八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