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俊興
近年來,探索和實踐“校本管理”,正成為學校管理的熱門話題。所謂校本管理,顧名思義,是以學校為本位或以學校為基礎的管理。從學術層面看,校本管理有著豐富多彩的內涵概念,最通行的就是由從“外控式管理”轉向“內控式管理”的西方教育管理哲學演變而來的管理思想。從操作層面看,也有著五花八門的管理模式,比較普遍認同的則是所謂的“權力下移,自主發(fā)展”。筆者認為,基于目前我們公辦基礎教育學校的管理體制,對一所具體的學校而言,所謂的“校本管理”是在教育行政部門的宏觀決策引領下,怎樣因校制宜去更好地落實問題,而不是去創(chuàng)造什么新的管理機制問題。具體地說,我們實施校本管理,就是要在嚴格執(zhí)行教育法規(guī)和服從教育行政部門領導的前提下,探索學校辦學層面的宏觀運籌和學校各微觀管理的資源配置和細節(jié)打造,通過落實先進的管理理念,實施科學的管理方式方法,改善學校管理流程,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辦學水平。
從這個意義上說,校本管理首先關注的是校長的管理思想與管理行為。所謂“一個好校長就是一所好學?!?,說的就是校長的現代管理理念與管理行為對改善學校現狀,明晰辦學思路,形成辦學特色,促進學校持續(xù)發(fā)展等的舉足輕重的“靈魂”地位。校長的管理素質和水平,主要包括教育理念、法制觀念、管理風格、管理能力,以及人格魅力等。校長能否因校制宜地分析判斷問題、履行管理職責、進行管理創(chuàng)新、激勵改革精神、調動全校積極性、挖掘多方資源、協調各種力量、建設和諧校園等,是能否形成學校整體系統(tǒng)發(fā)展合力的關鍵。
其次,“校本管理”重視關注學校的領導群體、教師群體、學生群體、家長和相關社會群體等學校發(fā)展“共同體”的協調配合、共同發(fā)展、相互支撐,而形成的適合“校本管理”發(fā)展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其中管理層的向心力、凝聚力和團隊戰(zhàn)斗力是根本保證。這就是說,一個好的領導班子群體,不僅僅是一個學校管理崗位“坑”上的角色——“蘿卜”累積之和,也不是一個個“冠以領導之名”的教學骨干的線性疊加。它應該是一個團隊,這個團隊是一個整體,是一個有著共同奮斗目標,形成默契言行作為,凝聚內在情智合力的優(yōu)秀團隊。這個優(yōu)秀團隊中的個體,是經過一定的規(guī)則篩選,又根據一定的規(guī)律組合的,彼此之間是能夠共生共榮,互賞互補的。在這個團隊中的每一個個體,不僅僅是“教學的精英”,更是“管理的領袖”,他們在這個團隊中是動態(tài)穩(wěn)定的,而這個優(yōu)秀團隊整體的“精、氣、神”則是綿延不變、經久不衰的。于是,學校的整個管理過程就形成了一個“氣場”。在這個“氣場”中,管理者也好,被管者也好,旁觀者也好,都是相互“通脈”的,共同依存的,協調成長的。
最后,“校本管理”關注學校管理文化的打造和推進。在現代學校管理背景下,校本管理不是簡單的“做什么,怎樣做”的問題,而要從對具象的物的管理走向頗具內涵的文化管理。其管理的目標是以科學發(fā)展觀為指導的學??沙掷m(xù)發(fā)展;所呈現的形態(tài),不管是物質的還是精神的,有形的還是無形的,短期的還是久遠的,單個的還是組合的,都能體現學校的核心追求,適應社會的主流發(fā)展,形成一定的文化品位。
基于以上認識,我們注重研究和分析教育發(fā)展的總體走向和學校教育的具體實際,逐步構建并正在完善校本管理體系;圍繞“彰顯管理智慧,打造和諧校園”的辦學思路,不斷追求管理的科學性、智慧型和精致化,促進學校的快速、高效、穩(wěn)步發(fā)展。
追求“科學規(guī)范”,
夯實校本管理的基礎保障
作為一個高效的管理,它首先體現在科學性、規(guī)范性和有序性。作為校本管理,一定程度上具有個性特征。但它的這種個性特征應該是符合一般管理要求,適應一般管理原理的。校本管理涉及校務管理、教師管理、學生管理、教學科研管理、安全管理、校園管理、后勤管理、檔案管理等學校管理的諸多方面,校本管理也體現在涉及行政辦學行為,教師教育行為和學生學習行為的諸多環(huán)節(jié)。于是校本管理制度的擬定必須是符合國家教育法規(guī)、政策規(guī)定和文件要求的。在這中間,有些文件是需要剛性執(zhí)行的,而且必須不折不扣;有些文件是應該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將之具體化和本土化的。學校管理的有些要求,我們并不能找到具體的政策條文,或者說上級需要我們進行個性化的實驗,再就是學校在某個發(fā)展階段需要強化某些要求以及出臺一系列學校管理制度。在這些情況下,需要對校本管理的具體要求作創(chuàng)造性的擬訂。但有一點也是要明確的,這些制度的擬定,必須以上級相關文件為規(guī)范依據。只有這樣,我們的校本管理制度才可能是科學規(guī)范的,才可能是行之有效的。
校本管理的科學規(guī)范,還體現在規(guī)范制度的執(zhí)行流程的科學有序上,包括下文要涉及的管理的精細化、精致化和智慧型都是以科學有序為前提的。為了保證管理過程的科學規(guī)范,有序高效,我們規(guī)定每一項管理,每一個大活動啟動之前,相關部門都必須認真討論并制訂書面的實施方案;管理運行過程中,還應進行相關的全程跟蹤;活動結束,都要有工作的小結反思。必要的時候,還召開專門會議部署和總結等。
追求“智慧創(chuàng)新”,
健全校本管理的有效機制
管理制度是死的,機械性的,但管理過程是活的,變動性的;校本管理雖然就“管”而言涉及更多的是“事”,但面對的卻是“人”。學校的管理,尤其是上升到文化層面的管理,又有其復雜性和隱匿性。光靠科學規(guī)范地執(zhí)行管理制度,往往會陷入僵化。這就需要管理者充分發(fā)揮自己的聰明才智,正確地認識與合理地調配各種管理資源,及時地發(fā)現與藝術地調整管理過程中的偏差,還要全面地總結管理經驗與客觀地分析管理失誤,真正做到我們在管理過程中不斷地予以智慧引領、智慧推進和智慧評價。
為此,在明確管理制度時,我們注重科學規(guī)范與人文滋養(yǎng)相結合。注重被管理者對管理制度的認同。甚至,強調將管理制度更多地內化為被管理者的內在需求與精神動因。例如在教師管理方面,我們堅持以“教師為本”,不斷探索如何更好地實現“激勵教師增強責任意識,促進教師成就自身價值,保障教師落實合法權益”三位一體的師資隊伍管理機制激勵。“愛心育人,智慧育人”的班主任育人規(guī)范要求,“感動實小的十佳教師”系列評選,還有“關愛學生健康成長20問”的情智啟示,以及對教師教學“七認真”工作和參與智慧型教學科研方面的智慧管理系列舉措……讓學校管理層的每一位同志都清楚地知道并積極地踐行著:每一樣管理工作,都必須蘊含智慧的元素,都必須以智慧的眼光去審視管理流程。
追求“精細精致”,
提升校本管理的文化品位
學校管理是需要“精耕細作”的,然而只有溶入智慧的精細管理,才有可能達到精致的文化管理深度、寬度和高度。同時,根據新形勢對學校教育的新要求,總結學校開展“智慧型教育研究”以來的階段成果,特別是反思我們實行“校區(qū)一體,規(guī)模辦學”四年來所存在的矛盾與困惑,我們提出了實現學校校本管理精致化的理想追求。
精致的依據是科學,精致的基礎是精細,精致的支柱是智慧,精致的形態(tài)是高雅。在校園文化建設方面,我們著力于打造學校的主流文化。在制度建設上,我們著力逐步完善一整套的校本管理細則。在學生管理方面,我們堅持以“學生為本”,注重對學生心靈的體貼,對體質的關注,對主體的尊重,對生命的關愛。我們堅持以“體驗”代替“說教”,讓學生在喜聞樂見的活動中得到鍛煉;用“感化”代替“管制”,讓學生在悄然無痕的教育熏陶中得到智慧的啟迪。
學校是一個特殊的服務行業(yè)?!白岊櫩蜐M意”是所有服務行業(yè)的行話,然而,讓服務對象“感動”,才是教育作為特殊服務行業(yè)所追求的最高境界。服務行業(yè)常會出現因失誤和誤解而造成的服務對象的不滿意。于是在應對學校危機的處理上,我們更需要強調精致與智慧。
學校管理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科學來不得半點虛偽和驕傲,藝術更有無窮盡的奧妙。一個科學、智慧、精致、高效的校本管理,需要管理者的辛勤耕耘,更需要管理者的睿智勞動。所謂有眼界才有境界,有思路才有出路,有作為才有地位,有實力才有魅力,追求校本管理的精致化,應該成為學校管理者實現高效管理,促進學校和諧發(fā)展的必然選擇。
(作者單位:江蘇張家港市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