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佩龍
呂叔湘先生曾說:“語文教學一半是科學,一半是藝術。”語文教學就是科學的理性和藝術的靈動最好的二者合一。語文教育離不開情感的表達,而課堂因為有學生的參與,情感的元素就更為濃重。然而,現(xiàn)在的語文教學大多是學生圍繞著教師的指揮棒轉,因而學生容易表現(xiàn)出厭學的情緒。因此,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在課堂上要善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多種形式的教學活動,努力形成教學個性,開拓學生的思維。
一、加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應努力營造生動活潑的學習氣氛,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活動的自由度,大膽放手,讓學生嘗試,使每一個學生成為學習的參與者、探索者和發(fā)現(xiàn)者,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讓學生把“要我學”的觀念改變成“我要學”,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自覺性。處理好學生自主與教師主導、張揚個性與價值引導、賞識評價與是非分辨的關系,讓合作成為學習方式的主流,把握好合作研討與獨立思考的關系。例如,我們可以在字、詞、句、段教學的基礎上,讓學生充分運用自己的理解力和想象力去體會課文。尤其是在文學篇目的教學上,我們可以在掃除了生字難句的障礙后,讓學生把自己的經(jīng)驗和情感滲透到作品中,把作品的不確定性和空白結構按照自己的理解組織起來,從而領悟作品的意義。
二、教師應該改變舊的教學觀念
語文課堂是學生學習語文的主陣地。評價一堂語文課是否成功,一個重要的標準就是看學生的參與度與思想的發(fā)展度。例如,我們都知道文學作品不只表達一種意義,學生可能會對同一個作品做出各種各樣的理解。過去那種由教師統(tǒng)一給出每篇作品中心思想的做法,恰恰是抑制了學生的這種積極性。長此以往,學生變得自己不會讀作品,也不知道怎樣去理解文學的意義。這樣學生即使把教師教的一切背得滾瓜爛熟,也只能是高分低能。所以,我們教師要改變舊的觀念,承認學生每一種無錯誤的理解都是對作品意義的一種創(chuàng)造和豐富,學生的理解越是有個性和獨創(chuàng)性,就越應該加以鼓勵。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和學生的社會閱歷不同,因而對于作品意義的認識就不同。對于學生來說,其世界觀尚在形成之中,也缺乏社會和人生的閱歷和深厚的藝術素養(yǎng)。這樣,要對作品意義有一個全面深入的認識當然就有困難。我們教師就應該用循循善誘、深入淺出的方法,幫助引導學生去理解作品。
三、語文課堂要改變舊的教學模式
語文教學,對于學生而言,并非文章的內(nèi)涵越豐富越好,語言越精美越好。一篇課文就是一個生動的場景,一個生動的世界。要搞好語文教學,不僅要抓住課堂,更要注意課外,拓寬學生的生活面,豐富他們的人生體驗,提高他們的審美眼界等。因此,語文教師們應根據(jù)自己的理解和實踐經(jīng)驗,設計創(chuàng)新各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用新的教學觀念武裝自己,使語文教育的水平躍上一個新的臺階。
1.創(chuàng)設情境,營造和諧輕松的學習氛圍
在語文課堂上,創(chuàng)設情境,營造和諧輕松的教學氛圍,有利于師生間、生生間的情感信息交流,能夠強化學生的主體意識,使學生成為教學活動的參與者。在課堂的教學中,情境的創(chuàng)設可以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fā)內(nèi)在的求知需求,能在課堂教學的有限時間內(nèi),一開始就可以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過來。誘發(fā)學生與課文相應的感情,激起學生的興趣,讓學生獲得與課本情緒相似的感知,進入情景。充分做到教與學的和諧互動,也就取得了最好的效果。因此,語文課講究創(chuàng)設情境,促其體驗。
2.適當?shù)摹靶问街髁x”
我們在給學生講解文學作品的時候,也可以從文本角度適當講講形式方面的東西。比如,我們可以給學生講講文學作品中的語言和日常生活中的語言之間的區(qū)別,讓學生明確認識到文學語言的特殊性。只要我們在不否定內(nèi)容的前提下,加強對作品形式的分析和講解,并不會犯形式主義的錯誤,相反倒是克服了以前只重內(nèi)容不重形式的片面性,使我們的語文教學更全面更完整。
3.輔導學生應以點撥、引導為主
如果認為學生能夠自主地學習就可以撒手不管,那是錯誤的。教師把學生視為主體,責任不是減輕而是加重了。現(xiàn)在他不能只把自己的知識或備課手冊中的現(xiàn)成結論傾倒給學生就算完事,而是要輔導學生自己去理解把握作品。當學生不會這么做的時候,他應教給學生怎樣做。也就是說,他給學生的不是死的知識,而是獲得知識的本領。在回答問題時候,應當提醒學生盡量擺脫那些千篇一律的公式和套話,而要把自己擺進去,用自己的經(jīng)驗(親歷的或間接的)、情感、眼光和生活理想去得出自己的答案。
師生的學習積累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它涉及到內(nèi)容與方法的問題。從學識積累到生活積累,是一個由量變到質(zhì)變的精神積淀過程。教師要努力適應課堂改革的需要,繼續(xù)學習、更新觀念、豐富知識、提高自身素養(yǎng)。對教師而言,這是保持教學魅力的保證。
作者單位:河南省內(nèi)鄉(xiāng)縣赤眉鎮(zhèn)北岳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