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中霞 曹紅軍
【關(guān)鍵詞】精神分裂癥;護理干預;社會功能康復
護理干預是促進精神分裂癥患者早日康復和回歸社會的重要手段,我們對首發(fā)精神分裂癥患者從生物-心理-社會醫(yī)學模式出發(fā),進行綜合護理干預,取得良好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07年1月至2008年7月在本院住院的首次發(fā)病的精神分裂癥患者。符合:①年齡18~45歲;②符合CCMD-3中精神分裂癥診斷標準,PANSS總分≥60分;③排除軀體疾病患者及妊娠哺乳期婦女。住護理干預科100例患者為干預組,男54例,女46例;住非護理干預科為對照組,男女各50例。以上病例均服利培酮片,平均劑量為(3.76±0.52)mg/d,兩組各項資料差異均無顯著性。
1.2 方法 干預組聯(lián)合心理、社會綜合護理干預措施,對照組僅給予一般情況介紹,綜合護理干預措施有①社會技能訓練;②家庭支持、集體教育;③心理干預 。于干預前,出院后6個月及1年末采用自編一般資料調(diào)查表,PANSS,SDSS評定臨床療效及社會功能的改善情況。
1.3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10.0軟件包進行t檢驗,χ2檢驗。
2 結(jié)果
2.1 兩組脫落、復發(fā)、再住院率 出院后隨防6個月末:干預組無脫落、復發(fā)、再住院病例,對照組脫落1例,復發(fā)2例,再住院1例。隨防1年末:干預組脫落1例,復發(fā)1例,無再住院病例,對照組分別為1例、2例、1例。兩組脫落及復發(fā)情況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
2.2 兩組SDSS評分比較,見表1。
表1顯示SDSS評分出院后6月末及1年末干預組職業(yè)和工作、社會活動、家庭職能、生活自理、責任性和計劃性等因素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極顯著性(P<0.01),其余各因素兩組比較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
3 討論
精神分裂癥是一種常見病,復發(fā)率高,病程多遷延,患者的預后往往受諸多因素的影響,有資料[1]顯示, 患者出院后即停藥1年內(nèi)復發(fā)率約為38%,能堅持服藥者約為18%,并且復發(fā)嚴重影響患者的社會功能。
本資料顯示,PANSS評分兩組入組時均無顯著性差異(入組干預組和對照組PANSS總分分別為87.72±12.74和85.14±12.11),出院后6月末及1年末干預組總分及陰性癥狀分均顯著低于照組(6月末干預組PANSS總分、陽性癥狀、陰性癥狀分別為41.95±9.44,9.12±2.36,10.41±2.99;對照組分別為46.18±9.40,9.14±2.68,15.86±3.52。1年末干預組PANSS總分、陽性癥狀、陰性癥狀分別為34.42±3.51,7.76±0.93,9.03±1.81;對照組分別為39.53±4.72,7.96±3.54,13.21±1.92),提示通過護理干預措施,干預組患者陰性癥狀較對照組改善明顯,與MC GOrry PD[2]的研究結(jié)果一致。本資料還顯示,SDSS評分兩組入組時均無顯著差異,出院隨訪6月末及1年末干預組職業(yè)和工作、社會活動、家庭職能、生活自理、責任性和計劃性等因素分顯著低于對照組,提示干預組患者通過社會技能和生活技能等各項訓練顯著提高了個人生活能力,適應(yīng)能力,交往能力及各種社會功能。
Saykin[3]認為目前對精神分裂癥尚無根治辦法,精神分裂癥的核心問題可導致患者社會功能的退縮,認知功能下降,而單用抗精神病藥物治療以及藥物的不良反應(yīng)可致患者社會功能受損,影響患者生活質(zhì)量,護理干預措施卻提供了有益的探索,根據(jù)現(xiàn)代醫(yī)學模式,不僅治療患者精神障礙,還要改善導致或誘發(fā)這種障礙發(fā)生和發(fā)展的不良因素,針對患者、家屬及社區(qū)積極開展心理指導和教育,普及精神衛(wèi)生知識宣傳,改善患者對治療的依從性,提高療效,降低復發(fā)率,使患者早日回歸社會、享受正常生活[4]。
參 考 文 獻
[1] Power p,Elkins K,Adard S,et al.Analysis of the initial treatment phase in first-episode Psychosis.Br J psychiatry,2007,181(2):152.
[2] MC Gorry PD,Edwards J,Harrison S,et al.Duration of untrented Psychosis in first-episode Psychosis:Interpreting its influence.Schizpphr Res,2005,42(3):162-165.
[3] Saykin AJ,Shtasel DL,Gurre,et al.Neuropsychological deficits in neuroleotic native patients with first-episode schizophrenia.Arch Gen psychiatry,2004,61(3):185-186.
[4] 賴文琴,張程禎.健康教育對恢復期精神分裂癥預后的影響.臨床心身疾病雜志,2006,12(3):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