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對學生的作文評語在作文教學過程中有不可小覷的作用,尤其是初中階段,由于學生的年齡具有的心理特征,學生對教師的作文評語非常重視。作文評語在作文教學中,可能是某次作文訓練的終點,但同時是下一次作文的起點。初中語文教師的作文評語寫作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注重鼓勵肯定,著眼興趣培養(yǎng)。
初中學生對作文普遍有畏難情緒,有很多學生“一提到作文就頭疼”。怎樣能排除學生對作文的心理抵觸情緒,從而讓學生從寫作過程中得到快樂?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興趣非常重要。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作文的興趣就會樂于完成老師布置的寫作任務,甚至通過日記等形式自己主動嘗試寫作。當然,興趣的培養(yǎng)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但也有很多觸發(fā)的機緣。對初中學生而言,其心智特點表現為樂于接受表揚。葉圣陶曾經說過:“批改不是挑剔,要多鼓勵多指出優(yōu)點?!盵1]教師在作文評語中適當適時地對學生的某一點小小的進步表示肯定和鼓勵,往往會讓學生有成功感。長此以往,就會逐步排除作文的懼怕心理,從作文中體會到快樂和成就,從而有利于培養(yǎng)寫作的興趣。
二.注重激勵啟發(fā),開發(fā)思維潛力。
初中生作文,已經可以綜合運用記敘、描寫、抒情、議論等表達方式。作文教學中,可以逐步開始培養(yǎng)學生對于某一事件、現象的看法了,可以借助對事件或現象的不同層面、不同角度甚至不同立場的分析,激勵學生積極開動腦筋思考問題,啟發(fā)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逐步培養(yǎng)學生多角度認識事物的習慣。因而,教師的作文評語應該力圖能夠啟發(fā)學生的思維,做到平易近人,在情感上、思想上和專業(yè)上,既要做學生的引導者,又要做學生的朋友。“一方面,教師作為學生習作的品讀者、欣賞者以及學生習作活動的指導者和促進者,應該具有更大的權威性;另一方面,教師又是學生的對話者,要求教師和學生平等地分享話語權利,這樣的交際才能持續(xù)有效地進行下去?!盵2]做到了與學生的雙向交流,就打開了學生思考和認識世界的神奇的“黑匣子”,從而達到啟發(fā)思維的目的。思維成熟了,思考問題自然會相對成熟,寫起文章來也會“文思泉涌”。
三.講究文學審美,產生示范效應。
學生作文是一種文學創(chuàng)作活動,審美要求當然十分重要。對于初中生作文提出審美要求并不是好高騖遠。一句出色的話,一個恰到好處的比喻,甚至一個貼切傳神的形容詞,都是審美性的具體體現。言傳重于身教,一個把作文評語寫得準確生動而又幽默俏皮的老師,他的評語就是學生學習如何作文的示范標本。所以,教師應該把給學生作文所下的評語當作一篇微型范文,用無聲的語言去教學生作文。這對于模仿因素非常重要的初中學生來說,尤為重要。
四.確立開放模式,融入生活實踐。
作文評語應該立足作文而又在作文之外。文學是來源于生活的,學生的作文題材、語言和表達習慣也都與生活有關。因而,教師的評語應倡導學生融入生活,用開放的姿態(tài)鼓勵學生擁抱和體驗多彩的生活,從生活中去感知、去思考、去表達、去寫作,這樣才能變“作文”為“寫作”,變語文的作業(yè)任務為自主文學創(chuàng)作。對于初中生而言,開放的思維模式非常重要,切忌用一種思維方式去固定學生本該自由發(fā)展的思想。作文是培養(yǎng)和提高人文素養(yǎng)的重要載體,沒有理由讓人封閉和僵化。
總之,作文評語既是發(fā)揮一個語文老師才華的契機,也是與學生交流的一種重要形式。學生對教師作文評語的領會和消化,對高水平的作文評語的欣賞、品味甚至模仿有助于其寫作水平的提高,也有助于其身心的健康成長。教師應該把作文評語寫作當作作文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把它與作文訓練、作文講評等環(huán)節(jié)聯系起來,使學生從評語中學到知識和技巧,感受到啟發(fā)與快樂。
參考文獻:
[1]葉圣陶.語文教育書簡[M].教育科學出版社,1980.
[2]黃立平.構建作文評語新體式[J].廣西社會科學.2004(4):187.
龔道勝,湖北建始縣官店民族中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