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項目招標中曾發(fā)生這樣的案例:某項目評標結果公示期間,行政監(jiān)督部門收到投訴,反映第一中標候選人的投標文件正、副本合并包裝,不符合招標文件相關要求,投訴人認為該投標文件應為廢標。本項目招標文件規(guī)定:“投標人應將投標文件正本和全部副本分別封裝在雙層信封內,分別加貼封條并蓋密封章,標以‘正本、‘副本字樣。不符合上述要求的投標文件招標人將不予簽收。”招標文件同時規(guī)定:“投標文件未按要求的方式密封者,將作為廢標處理?!毙姓O(jiān)督部門針對投訴事項開展調查,結果證實投訴人反映情況屬實。招標人根據行政監(jiān)督部門的監(jiān)督意見重新組織評標。重新評標結果認定第一中標候選人投標文件為廢標,評標委員會重新推薦中標候選人。至此,投訴雙方均無異議。
上述案例本身并不復雜,但相關部門在調查取證過程中還是費了一番周折。由于案例發(fā)生時交易場所尚未安裝全過程監(jiān)控系統,投標文件的包裝在事后追認起來難度很大。最后,監(jiān)督部門通過組織相關當事人質證,還原了事實真相,而被投訴人亦承認其投標文件為合并包裝。
本案例雖然得到了比較完善的處理,但我們不得不思考其中的問題:招標人由于把關不嚴,受理了原本應予拒收的投標文件,是否應該承擔相應的責任?投標人是否有權在開標環(huán)節(jié)事后對投標文件的密封性及包裝提出質疑?投標人在開標現場對投標文件的密封情況提出異議,招標人應如何處理?招標文件為什么對投標文件包裝提出如此嚴格的要求?其出發(fā)點是什么?等等。我們先了解一下法律法規(guī)的有關規(guī)定,《招標投標法》第三十六條:“開標時,由投標人或者其推選的代表檢查投標文件的密封情況,也可以由招標人委托的公證機構檢查并公證;經確認無誤后,由工作人員當眾拆封?!薄豆こ探ㄔO項目施工招標投標辦法》(七部委第30號令)第三十八條:“投標人應當在招標文件要求提交投標文件的截止時間前,將投標文件密封送達投標地點。招標人收到投標文件后,應當向投標人出具標明簽收人和簽收時間的憑證,在開標前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開啟投標文件?!钡谒氖粭l:“在開標前,招標人應妥善保管好已接收的投標文件?!钡谖迨畻l:“投標文件未按招標文件要求密封的,招標人不予受理?!薄斗课萁ㄖ褪姓A設施工程施工招標投標管理辦法》(建設部第89號令)第二十八條:“投標人應當在招標文件要求提交投標文件的截止時間前,將投標文件密封送達投標地點。招標人收到投標文件后,應當向投標人出具標明簽收人和簽收時間的憑證,并妥善保存投標文件。在開標前,任何單位和個人均不得開啟投標文件?!钡谌臈l:“開標應當按照下列規(guī)定進行:由投標人或者其推選的代表檢查投標文件的密封情況,經確認無誤后,由有關工作人員當眾拆封。”
由此可見,法律法規(guī)強調的基本原則是投標文件應當密封遞交,招標人在接收投標文件時應嚴格把關。投標文件經招投標雙方確認無誤后,當場完成交接手續(xù)。如果發(fā)現投標文件密封狀況不符合要求,招標人不應受理,并當場退回。此時,該投標人或許尚可補救,在截止時間前再次遞交,合法獲得競標的機會,也使招標人多一份可選擇的投標。投標文件一旦被接收,招標人應妥善保管,從接收到開標這段時間,招標人要對投標文件負保管責任。
根據上述法律法規(guī)的要求,開標現場,招標人首先要組織履行投標文件密封情況的檢查程序。可以提請投標人或者其推選的代表進行檢查,也可以委托公證機構檢查并公證。實際操作中,招標人往往不重視這一環(huán)節(jié),不經投標人檢查和確認即對投標文件進行草率拆封,打折履行法定程序,從而埋下事后發(fā)生糾紛的隱患。招標人的這種做法,不僅在無形中剝奪了投標人的法定監(jiān)督權,嚴重的話還可能引發(fā)對本次招投標操作程序公平、公正性詬病。在檢查過程中,若發(fā)現有投標文件未密封或密封不符合要求,投標人有權當場提出質疑。此時,招標人不能簡單地將受到質疑的投標文件立即認定為無效標處理,筆者認為招標人應停止開標程序,并配合招投標監(jiān)管機構接受調查,界定責任后再作處理。
若發(fā)生上述情況,招投標監(jiān)管部門調查的對象首先是招標人。調查招標人有否破壞了密封?是否與投標人存在某種串通行為?有否泄露該投標文件中的秘密,或允許其投標截止后做了某種有利的變更等;其次,招標人有否徇私舞弊,將密封不合格的標書視為合格標書予以接收,并企圖在開標時蒙混過關?若核實后發(fā)現,投標文件在遞交時便是不合格的,但被招標人誤接收(如本案例所發(fā)生的情況),則該投標文件應作無效標處理;若投標文件是在招標人保管期間出了問題,或招標人在接收時存在包庇行為,招投標監(jiān)管部門應嚴查事實真相,對涉嫌營私舞弊、串通投標的行為,從嚴處理,并判處招標人承擔相應責任。
由此筆者認為,招投標法律法規(guī)有關投標文件密封、包裝的規(guī)定,是基于維護招投標公平競爭原則的需要,而不是以此為擇優(yōu)的手段。筆者認為只要投標文件密封良好,標記符合要求,件數雙方確認無誤,即可滿足接收條件,進入開標程序。因此,招標人在編制招標文件時,有關包裝、密封的條款中大可拋棄這些附加條件,如:必須雙層包裝,必須分開包裝,必須同時加蓋公章并簽字等等,廢標條款中也應取消因包裝、密封不符合要求而予以廢標的條款。實踐證明,這些附加條件只會削弱投標競爭性,產生糾紛和矛盾,對通過招標方式擇優(yōu)確定承包商沒有大的正面作用和意義。招標人在開標時,要重視規(guī)范操作,嚴格履行法定程序,在拆封前規(guī)范組織投標文件密封情況的確認,以免后患。通過此類案例,招投標雙方都應各自吸取相應的教訓。招標方應科學制定招標文件,合理設定相應條件,規(guī)范招標行為;投標方應仔細研讀招標文件,若感覺有歧義或不理解的地方,及時與招標人溝通,避免因小失大,錯失良機。
作者簡介:
方團團,哈爾濱建筑大學(現哈爾濱工業(yè)大學)畢業(yè),建筑管理工程專業(yè),本科,從事建筑工程項目招投標監(jiān)管,注冊造價工程師,注冊咨詢工程師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