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媛
摘要本文提出建立Blog平臺來實現(xiàn)師生評價的異步交互溝通模式,并對這種模式的交互特征和交互主體做了進一步深入分析,為今后教育評價中的溝通研究提供一點參考。
關鍵詞Blog異步交互師生評價溝通
中圖分類號:G45文獻標識碼:A
Blog譯為“博客”,是一種異步交互工具,支持一點對多點或者多點對多點的交互模式。作為一種交互媒體,Blog的用戶之間可以交流思想、協(xié)作探究、一起解決問題。 給予人們開展自由平等對話的平臺,提供認知提升的可能性。它可以24小時隨時交換信息,允許對話者自定時間和地點。因此很多學校和教育機構把基于Blog的異步交互作為增進師生交流的主要方式。強調把Blog運用在師生的教育評價當中,借助于Blog這種網(wǎng)絡平臺的異步交互溝通模式來實現(xiàn)師生評價中真正理解和溝通。Blog在師生評價中運用具有如下優(yōu)勢:
1 Blog-交互特征適合評價問題深入溝通
加里森指出異步交流的方式促進了建構主義模式下的學習,這種方式允許學習者通過文字形式進行對話,它使學習者能進行更深入、更嚴謹、更活躍地思考,可幫助學習者將不同的觀念聯(lián)系在一起,建構內在的有連貫性的知識結構(Garrison,1997)。在評價當中正需要師生這種異步交流的方式促進評價的公正和可接受性,Blog提供給我們這種途徑。
1.1 空間距離感特征
異步交互超越了物理空間的限制,人們不再需要匯聚到同一地點就可以展開討論。一些學生提到身體的不到場讓他們感到了交流距離的產生, 由于交互距離的存在,使得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缺少了眼神語調、語氣、表情、姿勢和真實的身份等元素。而正是這種缺少可減少交流時的緊張感和壓迫感,使師生雙方尤其是學生可以暢所欲言、直抒胸臆。
1.2 身份特征
BBS的交互,主要是一種陌生人的交互,是ID的交互,具有極強的公共性和直接性。而Blog則不同,它于個人社交的,是熟人圈子的交互,回復可以用真名實姓也可以不用。BBS的交互方式是直接回復,而Blog則不一定,有的時候,教師可以寫一篇評價日記,學生也可以寫一篇,因為交換閱讀、更新以及心情就為雙方提供了持續(xù)更新的動力。
1.3 時間的隨機性特征
BBS等同步的交互方式,在時間上限定性很強,交流的時候要求參與人都要在線,而Blog這種異步交互方式就不用,什么時候有時間什么時候上線,留下問題就可以離開?;卮鹫咭膊恍枰磿r回復,這樣就避免了對學生評價或學生評教問題的針鋒相對,造成尷尬局面的產生,使一切問題在評價的過程中化為無形。對于敏感問題,回答者可以等找到足夠的證據(jù)和資料再進行解釋,從而實現(xiàn)真正為了解決問題而進行交流。
1.4 文本特征
異步交互通過文本傳輸教師和學生的思想和情感,由于需要將自己的想法通過文本再現(xiàn)出來,所以異步交互中的信息組織要比面對面中的更加精細和充分。此外,由于它具備認知留存的功能,在面對面討論中,后來的參與者跟上討論進程幾乎是不可能的。異步交互的Blog則不存在這種限制。教師可以把對學生的評價方案和評價細則、標準及評價結果公布在Blog,即加強評價的公開性和透明性,也加強了學生評價的公正性。還可以把需要學生評教的具體評價表貼上,學生填寫并回復后即便利的得到反饋?,F(xiàn)在許多網(wǎng)上的關于師生評價的問卷調查都采取這
種方式。
2 Blog—交互主體在溝通中形成“評價共同體”
吉魯認為教師的任務不僅僅是傳授知識,而在于“轉化智慧”,培養(yǎng)一種批判能力,最終解放自己。解放意味著擺脫帶有統(tǒng)治與被統(tǒng)治的關系轉變?yōu)榻换ブ黧w,促成教師和學生的“高端體驗”,達成“自我實現(xiàn)”,通過教育達到成熟,最終能夠從教育與受教育的狀態(tài)中解放出來。只有建基于“交互主體”關系的教育和評價才能保證教學雙方心理的敞亮和真理的開啟,不再是與某一實物的符合,而是關乎“此在”本身的“去蔽”,它是需要通過溝通和真誠的交往產生的。
“交互主體”關系在教學當中能促成教與學的和諧,雙方凝集成“學習共同體”,在評價中使用Blog這種交互工具則提供了一種比教師和學生坐下來談更好的溝通方式,雙方凝集成“評價共同體”。同時,教師對學生的評價也需要對評價的方式和方法的問題征求學生的意見,傾聽學生的想法,開放自己的評價的思想和理念。發(fā)展性評價的目的不是為了鑒別而是為了教育的改善和提高,所以在評價中師生的這種“交互主體”的關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關系,也就是“評價共同體”。
現(xiàn)今,教育評價更傾向于過程評價,強調在過程中評價,而在評價的過程中溝通是主要的環(huán)節(jié)。Blog就為我們提供了實現(xiàn)這種有效溝通一種好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