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永紅 劉曉梅
英文報刊能為英語教學提供大量真實地道的英語資源,充分利用這些資源,也能為學生進一步發(fā)展聽說讀寫技能和形成一定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創(chuàng)造機會和條件。因此,利用每周一次的報刊閱讀課,教師應精心挑選學生感興趣的文章,并授之以法,把學習的主動權(quán)交給學生,進行聽說讀寫的訓練。在教學中,筆者著重從讀這個方面展開訓練。
許國璋教授曾說過:“只有通過讀,你才能獲得最大的實踐量,才能享受到學習外語的真正甜頭,讀,給你帶來了一個嶄新的世界。”在信息高速發(fā)展的今天,讓學生學會如何快速獲得信息是非常重要的。閱讀材料的豐富程度,將大大影響學習者獲得信息的速度。閱讀英文報刊,不但可以幫助學生了解天下大事,學習和鞏固許多英語語言知識,而且可以接觸到大量鮮活的語言,大大提高學生獲得信息的能力。英語報刊是豐富的當代英語語言資料庫,其內(nèi)容新穎,緊跟時代步伐,一些新詞、新短語常常最早在報紙上出現(xiàn),如AIDS,information superhighway(信息高速公路),the two-day offs(雙休日),rip off(宰客),hi-tech(高科技)等。另外也能了解新聞中的一些地名和著名建筑名稱所指代的內(nèi)容,如big apple(美國紐約),Uncle Sam(美國政府/人),Wall Street(美國金融界)等。實踐證明,教師合理利用報刊,能通過課堂教學培養(yǎng)學生閱讀英語報刊的習慣。
猜測詞義根據(jù)上下文和熟悉的詞或短語的意思,來推斷其意思。如在報道航天英雄楊利偉時有這樣一句話:Yang Liweis physical condition is flawless.其中flawless是生詞,筆者就鼓勵學生猜測。他們根據(jù)后綴-less的含義和自己對他健康情況的了解,就基本判斷出flawless是perfect的意思。
通覽閱讀報刊材料的表述往往比較簡明扼要,以大意為主。閱讀新聞報道應注意標題、時間順序和當事人的評論等。因此在指導學生閱讀過程中,筆者要求學生帶著5個問題(即:who,what,when,where和how)去閱讀原文,邊讀邊自己回答問題。問題弄清楚了,文章也就基本讀懂了。這樣可幫助學生沿著作者的思路閱讀文章,抓住文章的重要細節(jié),獲得更多的信息。在閱讀文章時,要培養(yǎng)學生抓住主題思想的技能,提醒學生在快速瀏覽全文時,不要被個別詞句難倒而停頓下來,要從上下文的連貫意思來理解全文,看看全文談的是什么主題(subject),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aspects)來進行闡述的,有關(guān)這個主題了解些什么,讓學生采取“全局著眼,自上而下”的閱讀策略。這樣,學生就能又快又準確地獲取信息。當然,快速閱讀的方法訓練將很有必要,可以分階段重點突破這一內(nèi)容。
預測結(jié)果根據(jù)文章預測故事的結(jié)果會是如何,從而讓學生更透徹地理解所讀材料;或看到標題,預測文章會是什么內(nèi)容。如標題“Huaihe: Flash Floods”,學生會說:“It will tell us there are flash floods in Huaihe.”通過對標題的幾次預測,學生就明白:很多標題為了言簡意賅,常常省略某些語法成分或詞語??傊M可能通過指導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展開各種思維活動來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技巧。其次,教師應教會學生針對不同體裁的文章采用相應的閱讀方法。如:閱讀敘述文時,要注意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原因和結(jié)果等;閱讀應用文、說明文及科普短文時,應注意找到文章段落的主題句、文章的層次、邏輯關(guān)系等;閱讀議論文則應注意作者的觀點、文章的論據(jù)和論點等。
養(yǎng)成習慣養(yǎng)成良好閱讀習慣很有必要??梢越Y(jié)合閱讀材料,進行擴大視距的訓練。要求學生閱讀時,眼睛每次移動注視的距離先是一個整句,然后過渡到整段,一口氣連續(xù)讀完幾個句子,以迅速抓住文章的中心,理解全文的大意。要求學生閱讀時不出聲,不復視,訓練學生克服先把文字變成聲音,再去想它的意思的習慣。閱讀后可通過判斷題、選擇題或問答題檢測學生的理解程度,如果正確率能達到70%以上,速度再加快;如果不能,再加強訓練。這樣反復訓練,以增加知識和信息的輸入量,使學生集中思想,迅速抓住文章脈絡,從而提高閱讀速度。
將讀的收獲用于寫為通過讀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英語興趣,可以做以下嘗試:第一堅持做好摘記;第二堅持把課堂討論話題落實到筆頭;第三堅持寫讀后感。
(作者單位:山東省濰坊科技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