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玲玲
教育家烏斯申斯基說:“如果教育家希望從一切方面教育人,那么首先就從一切方面了解人,不僅要了解學生成長的外部條件,更要了解學生成長的內部因素?!惫P者認為“內部因素”主要是指學生的基本需要,如果學校環(huán)境在很大程度上能滿足學生的基本需要,課堂教學能使學生在心理上得到滿足,那么他們就會以積極樂觀的態(tài)度面對學習和生活的種種困難和失敗,才能發(fā)揮學習主體性的地位。
初中思想品德課是一門為初中學生思想品德健康發(fā)展奠定基礎的課程,所以,思想品德課教學應滿足學生的需要,使他們在思想品德課堂教學中保持積極狀態(tài),從而不斷追求、積極探索,激發(fā)出新的心理需要。
滿足學生愉悅的需要
學生都希望能在輕松愉悅的課堂氣氛中求知。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課堂教學過程應該成為學生體驗愉悅情緒和積極情感的過程。學生在課堂上是興高采烈還是冷漠呆滯,是其樂融融還是愁眉苦臉,伴隨思想品德課知識的獲得,學生對學科學習的態(tài)度是愈發(fā)積極還是愈發(fā)消極,學生的學習信心是越來越強還是越來越弱,這應該是衡量教師教學水平的重要標志。
思想品德新教材形式新穎活潑,圖文清晰精美,文字優(yōu)美生動,導語引人入勝,加強了探究式學習和動手實踐等各種學習方式的運用。在課堂教學上要滿足學生愉悅的心理需要,不僅要求教師創(chuàng)設輕松民主的課堂氣氛,還要求教師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創(chuàng)設富有趣味的情境。思想品德課經常用的教學方法有講故事、辯論賽、討論法、情景劇表演、案例分析法等,這些都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想讓學生快樂地學習,關鍵在教師,在于教師如何組織教學內容和教學活動。新世紀、新思維、新活動,不同思想品德課的內容可采取不同的教學活動[1]。
滿足學生尊重的需要
善于肯定別人是一種美德,希望被別人肯定也是人之常情。著名教育家愛默森說“教育成功的秘訣在于尊重學生”。每一位學生都是生動活潑的人、發(fā)展中的人、有尊嚴的人。在教師課堂教學的理念中,所有學生都是自己應該關注和尊重的對象。思想品德課是教人做人課,教人明理課,因此,思想品德課的教師最起碼要了解學生的心理活動模式,即滿足學生尊重的需要。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多創(chuàng)造滿足學生尊重需要的機會,在課堂內應時刻傳遞著關懷,主動征求學習有困難的學生的意見,并按他們的意愿為他們尋找學習上的幫手;在課堂上,當學生大膽地發(fā)表自己的見解時,教師應公正地進行評價,而不要因學生的錯誤答案對學生表現出一絲絲不滿情緒,甚至責備學生。學習本身就是由不知到知的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應該允許學生出錯,應該讓學生不怕出錯。這些好的做法,縮短了師生間的心理距離,極利于學生的學習[2]。
滿足學生成功的需要
中學生的自我發(fā)展處在模仿和探索時期,其行為的價值要受到師長和同齡人的肯定方能體現。積極的肯定能使他們體驗到成功和滿足,能激發(fā)興趣,調動學習積極性。特別是對后進生肯定得越及時、越具體,越能引發(fā)內驅力。為此,教師在課堂上應積極創(chuàng)造讓每個學生都獲得成功的機會,在享受成功的快樂中不斷進取、不斷超越自己。同時還需要教師善于肯定學生,激勵學生,盡量發(fā)現學生的閃光點,并巧妙適時引導其發(fā)揚優(yōu)點。要正確分析不同層次學生的水平與能力,有針對性地提出問題,使問題的難易程度恰如其分,尤其要避免對水平低的學生提出難度較大的問題,以激勵每一個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使教學取得成功[3]。
思想品德新教材有個最大的亮點是每個單元都設置了一個主題探究活動,即圍繞本單元的知識點設置探究主題,并在單元之前呈現,這就要求學生通過課后的實踐活動去完成。這一亮點很好檢測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為了能使學生在課堂上經常獲得成功的心理體驗,教師還要學會贊賞每一位學生:贊賞他的獨特性、興趣、愛好、專長;贊賞他所取得的哪怕是極其微小的成績;贊賞他所付出的努力和所表現出來的善意;贊賞他對教課書的質疑和對自己的超越。要經常鼓勵和表揚有進步的學生,“數子十過,不如獎子一長”。
新課程的核心理念是“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fā)展”。每一個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和個性發(fā)展實際上就是每一個學生不斷滿足需要的發(fā)展??傊?,課堂是學生自我發(fā)展和價值實現的主要精神陣地,在課堂教學中只有滿足學生的心理需要才能使學生獲得成功,增強其成功的體驗,從而肯定自己,相信自己,增強自信心,才會激勵自己不斷地去探索,去爭取成功。
參考文獻
[1]黃希庭.心理學導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2]雷靂,張雷.青少年心理發(fā)展[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
[3](美)McCombs B L & Pope J E.學習動機的激發(fā)策略[M].伍新春,秦憲剛,張潔,譯.北京: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02
(作者單位:浙江省臺州市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