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平 王叔香
[摘要] 藥物對疾病有治療作用,但也可引起機體的不良反應,甚至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害,特別是對腎臟。本文從藥源性腎臟病的發(fā)病機制、危險因素、主要臨床表現、診斷、治療原則及預防幾個方面進行闡述,旨在提醒臨床醫(yī)生謹慎、合理用藥,控制和減少藥物的不良反應和毒副作用的發(fā)生。
[關鍵詞] 藥源性腎臟?。话l(fā)病機制;預防;治療
[中圖分類號]R692 [文獻標識碼] B[文章編號] 1673-7210(2009)05(c)-134-01
腎臟作為藥物的代謝和排泄器官,易受各種藥物的損害。藥物引起的腎臟損害機制不一,但必須引起各級臨床醫(yī)生及臨床藥師的高度重視,從而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減輕藥物對腎臟的損害。新的化學合成藥物的不斷問世,為臨床治療帶來了希望,但由于對藥物不良反應重視不夠,致使由藥物引起的腎臟損害日益增多。隨著對腎臟疾病診斷技術的不斷提高,發(fā)現由藥物所致的腎臟病變有增加的趨勢,已引起國內外學者的高度重視。筆者就藥源性腎臟病的分類、發(fā)病機制、預防和治療綜述如下:
1 常見臨床綜合征
主要有急性腎小管壞死或急性腎小管損傷、急性間質性腎炎、腎前性急性腎功能衰竭、梗阻性急性腎功能衰竭、慢性間質性腎炎、腎小球腎炎、腎小管功能障礙、腎血管損害等幾類。
2 發(fā)病機制
由于藥源性腎病是若干種臨床綜合征的總稱,因此不同類型的藥源性腎臟病的發(fā)病機制也有所不同,有8類藥物比較容易導致腎損害。需要指出的是,應用有腎毒性的藥物并不一定會造成腎損害,是否發(fā)生腎損害還取決于機體的狀態(tài)以及用藥時機及用量等。
2.1 腎血管收縮和腎血流量減少
非固醇類抗感染藥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故其對腎血管的擴張作用減弱,使腎血流和腎小球濾過率下降,在腎功能輕度受損、脫水、肝功能不全等情況下易發(fā)生腎功能不全,但一般多呈可逆性。
2.2 直接細胞毒性損害
腎臟在藥物代謝中,皮質和髓質的酶系統(tǒng)可產生活性代謝產物,并以共價鍵的形式和細胞內大分子物質結合,這些物質大量消耗了細胞內的巰基,使其還原能力下降,引起細胞壞死。
2.3 免疫性損害
藥物可作為抗原或半抗原進入機體,激發(fā)后者產生抗體,導致免疫損傷。藥物性間質性腎炎患者,其腎小管基膜上可找到抗腎小管基膜抗體,并呈線形沉積。
2.4 變態(tài)反應性
變態(tài)反應累及腎臟,與個體敏感性有關,主要損害腎間質。
2.5 其他
有些藥物損害作用是促使腎臟內結晶、血塊、血腫的形成,使尿路發(fā)生機械性梗阻,進而損害腎臟。其他尚有代謝性、栓塞性、功能性和繼發(fā)性腎損害。
3 危險因子
藥源性腎臟病的發(fā)生既可能與藥物劑量有關,也可能與劑量無關。無論屬于何種類型,藥源性腎臟病的發(fā)生也有其自己的規(guī)律。在某些情況下,藥源性腎臟病的發(fā)生機會可大大增加,這些因素一般稱為危險因子。其主要危險因子有以下幾個方面:①藥物的毒力程度強。②腎組織藥物濃度高,尤其細胞內藥物濃度高。③同時(或近期內)應用其他腎毒性藥物。④患者本身的遺傳因素和病理生理狀況。
4 主要臨床表現
4.1 服藥史
根據服藥的種類、劑量和療程,可初步分析腎損害與藥物毒性之間可能的因果關系。
4.2 藥物所致腎損害的臨床表現可為各種腎病綜合征
①腎小管損害綜合征,多由鎮(zhèn)靜劑、慶大霉素、兩性霉素B、利尿劑、重金屬等引起。輕癥表現為暫時性蛋白尿,尿酸化功能減退;重癥表現為腎性尿崩癥。②腎炎綜合征和腎病綜合征,多由青霉胺、三甲雙酮等引起。③間質性腎炎,多由慶大霉素、青霉素、醋唑磺胺引起。除表現為全身變態(tài)反應外,尚有輕度蛋白尿,白細胞尿、血尿、管型尿,部分患者可表現為過敏性紫癜。④急性腎功能衰竭,多由氨基糖苷類抗生素引起。⑤慢性腎功能衰竭,可見于多種藥物應用不當。
5 診斷
目前國內無統(tǒng)一標準,大多屬回顧性診斷。下列指標可供參考:①具有使用可能致腎損害的藥物史、接觸史,或具有該藥物中毒的全身或局部臨床表現。②有腎損害臨床癥狀或原有腎臟病加重的臨床表現。③由于許多藥物累及腎小管,因此尿酶、腎小管性蛋白尿的檢查常作為檢查腎毒性的指標。必要時應行腎穿刺活檢。④注意用藥前、中、后的尿常規(guī)及腎功能變化,多數患者經停用致腎損害的藥物后腎功能可好轉或恢復正常。
6 治療原則與預防
①嚴格掌握用藥指征,防止濫用或用藥種類過多,提高合理用藥的水平。②選擇療效好、腎毒性小的藥物。③對具有潛在腎毒性的藥物,要掌握用藥方法、劑量、療程、腎功能不全者應避免過量用藥和用藥時間過長。④對某些藥物可進行藥物濃度監(jiān)測,調整個體用藥劑量。⑤減少藥源性腎臟病的基本治療原則是立即停用致腎損害藥物,保護腎功能。除停藥外,對用藥時間短者,應采取各種措施減少藥物在體內的吸收和貯留,并促使藥物盡快排出體外。⑥對藥物引起的急、慢性腎衰及其并發(fā)癥,要積極進行綜合治療或搶救,必要時進行透析治療。⑦藥物研制過程中嚴格把關、降低毒性,也是控制藥源性腎臟病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參考文獻]
[1]葉任高,陸再英.內科學[M].6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4.
[2]王海燕.腎臟病學[M].2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2.
[3]丁國華,王學玉.腎內科住院醫(yī)師手冊[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5.
(收稿日期:2008-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