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林凌
摘 要:體育教學是指導學生提高體育素質的根本途徑。素質教育是以促進人的身心和諧發(fā)展,提高人的綜合素質為目的的教育。身體素質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體育教學則是身體素質教育的重心環(huán)節(jié)。
關鍵詞:素質教育;體育教學;
隨著教育模式的不斷改革深化,體育作為教育的一個重要部分在改革行列中占據著相當重要的地位。身體素質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體育教學則是身體素質教育的重心環(huán)節(jié)。
1.體育教學在素質教育中的作用
毛澤東同志早年在《體育之研究》一文中指出:體育是載知識之車,寓道德之舍,不僅可以強筋骨,而且還有增知識、調感情、強意志之效。體育教育除了遵循教育規(guī)律,對學生進行全面發(fā)展身體、增強傳播體育知識和技能之外,還可以通過體育對學生進行有效的思想品德教育,開發(fā)學生的智力,陶冶學生的情操,發(fā)展學生的個性,促進學生的社會化。因此,體育教學不僅僅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而且也是素質教育的重要手段。
1.1體育教學是指導學生提高體育素質的根本途徑。體育教學具有明確的教育目的、既定的教學內容和嚴密的組織體系,它是唯一從小學到大學連續(xù)設置的課程,因而更具有教學的連續(xù)性和實踐的層次性。由學生大量實踐活動和教師適時知識點撥為特征的體育教學,能促進學生身體機能的健康發(fā)展,提高學生基本活動能力,增強學生機體的免疫能力和對環(huán)境的自我調控能力,幫助學生在實踐中掌握科學鍛煉的方法。良好的體育素質無疑對學生適應未來快速多變的社會具有積極作用。
1.2素質教育是以促進人的身心和諧發(fā)展,提高人的綜合素質為目的的教育。有的學者把人的素質劃分為思想素質、文化素質、身體素質、審美素質和勞動技能素質;還有的學者認為素質是綜合性的必備基礎,包括知識基礎、一般學習能力的基礎、方法基礎、做人的基礎、藝術鑒賞的基礎和健身的基礎。由此可見,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素質教育都離不開體育。
1.3體育教學是促進學生智力開發(fā)、提高學習效率的推動力。青少年時期是長身體、長知識的重要階段,健康的體魄是重要的物質基礎。隨著社會和經濟的日益發(fā)展,生活的節(jié)奏越來越快,也使學生學習的負荷越來越重。合理的體育鍛煉能增強學生大腦中樞神經系統(tǒng)的功能,提高大腦的均衡性、靈活性和思維能力,保證學習所必需的充沛精力,使學生的體力和智力處于最佳結合而相得益彰與和諧發(fā)展。
1.4長期的體育實踐表明,通過體育教學,不僅能增強學生的體質,使學生懂得健身與保健的基本知識,而且能塑造學生的行為、品質、個性、情感、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組織紀律性與團結協(xié)作、勇敢頑強、熱愛集體、積極進取的品質,還能培養(yǎng)感受能力、觀察能力、爭取勝利的信心和勇氣,以及承受失敗和挫折的能力,與學校教育長遠的目標完全一致。
1.5培養(yǎng)集體意識,體育教學是一種具有鮮明集體特征的教育活動,這就要求學生在平時的練習中按照集體的共同要求和嚴密的組織紀律來調整自己的行為方式,使之符合運動規(guī)則和團隊行動需要,使一些基本的道德觀念、人際關系、運動場上必須遵守的行為準則等等以及參與競爭、團結合作、發(fā)展自我、完善自我的意識為學生所感知。
2.體育教學對實施素質教育的基本途徑
2.1注重基礎性教育。體育教學在實施素質教育中要做到:第一、培養(yǎng)學生體質基礎的同時從小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自尊心,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水平,為學生身心健康打好基礎;第二、要使學生認識和了解體育與健康、個人與社會的關系,提高學生的體育意識和從事體育鍛煉的社會責任感;第三、要使學生掌握體育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學會科學的健身方法,為學生的終生體育打好基礎。
2.2重視學生的個性發(fā)展。素質教育是一種弘揚學生主體性的教育,素質教育又是一種個性化的教育。體育教學要在不斷完善自我和鑒賞他人效能的過程中,使個人的氣質、智能、需求和自我意識等具有社會意義的個性和特征得到充分發(fā)展。
3.實施體育素質教育的具體對策
素質教育是適應21世紀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客觀需要的教育,是一個全新的教育觀念和教育模式。
3.1堅持“以教學為中心”,“以健康第一”為主導,進一步分化教育改革,不斷地提高教學質量和學生的身心健康水平,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條件。
3.2在“健康第一”思想的指導下,必須堅持“以課外體育鍛煉為重點”
3.3建立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是順利實施素質教育的根本。教師是教學活動的具體參與者和組織者,是影響教學效果的決定因素。因此,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過程中,關鍵是必須建立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
培養(yǎng)和造就21世紀高質量的新一代,要求我們用素質教育的思想對體育教學進行理性的思考和大膽的探索,真正落實體育教學中學生的主體地位和實踐功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其身體效益和社會效益,促使學生具有“健康的體魄、科學的頭腦、藝術的品位、改造社會的精神”。
參考文獻:
1.張忠.談體育教學中的素質教育[J].成都體院學報,2002,(3)
2.賴天德.試論素質教育與學校體育改革[J]學校體育,1998,(1)
作者單位:成都東軟信息技術職業(yè)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