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煒乾
俗話說:“你可以把馬拉到河邊,但你卻無法迫使它飲水?!苯虒W活動從本質上說是一種環(huán)境的創(chuàng)造,教學模式則是構建這種環(huán)境的方法。安靜地坐在教室里的學生不等于說進入了主動學習的狀態(tài)。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就等于教學成功了一半,因此,教學的關鍵在于誘導學生的學習興趣。那么我們如何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讓數學成為孩子的快樂驛站呢?筆者以為:
一、聯(lián)系實際,喚起興趣
運用數學知識去解決各種各樣的實際問題,既能體現學習數學的社會意義,又能最大限度地喚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因此我們在教學時要巧妙地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合理地組織好教學內容,化抽象為具體。如我在教學“圓的認識”時,我問學生:為什么車輪要用圓形的?如果不采用圓形,改為橢圓形、長方形、正方形的行不行?為什么?這樣一個司空見慣的現象,卻引發(fā)了學生思考與討論的興趣:是呀,為什么一定要用圓形的?究竟圓形有什么特點?如果改用其他形狀將會出現什么情景?為了進一步喚起學生學習的興趣,我又利用電腦適時地放映“小動物們乘坐在各種不同形狀的輪子的車上進行時的狀態(tài)”。這樣妙趣橫生,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們學習圓的興趣與熱情。
二、感受數學美,激發(fā)興趣
數學是一門美感性很強的學科,表現為數的美、形的美、比例的美、對稱的美、和諧的美……在教學過程中,只要我們能充分利用這些數學美來感染學生,誘發(fā)學生的審美欲望,就可以使學生認識到數學并不是枯燥無味的,從而激發(fā)學生談論數學,親近數學。如在復習“幾何初步知識”時,我出示這樣一個問題:一塊正方形空地,邊長為8米,現準備在空地上一半種果樹,一半栽花草,請你幫助設計幾種方案。由于問題本身具有較強的現實性和挑戰(zhàn)性,學生積極動手,從一簡單圖形出發(fā),按照自己的設想不斷進行變換,得到新的圖案,并不斷改變操作過程,使圖案更美。學生在相互交流各自圖案的特點,相互欣賞、評價圖案的美以及設計創(chuàng)新的過程中,體會數學的無窮魅力,進一步認識、理解生活的空間,向往美好生活。
三、游戲數學,體驗樂趣
在教學過程中,把游戲引入課堂,寓教學于游戲中,可以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學習活動中掌握數學知識。因此,在教學中,我經常設計相關的游戲,如送信、奪紅旗、繞口令等穿插在課堂教學中。這些游戲能照顧到點又能覆蓋到面,信息反饋及時,學生興趣盎然,其樂融融。例如:教學《能被2、3、5整除的數》,在拓展運用中,我把平時和朋友玩的猜酒令變成了說7的倍數,到了帶有7的數字或7的倍數時就擊一下掌。學生對這種形式很喜歡,大家躍躍欲試,整個課堂氣氛熱烈,更有甚者,下課或回家都不忘這個游戲,找學生,找朋友,找家長,玩得不亦樂乎。學生不僅學得主動,而且學得輕松、學得快樂。這是多少老師夢寐以求的啊!
四、體驗成功,穩(wěn)定興趣
教學實踐表明,教師幫助學生獲得學習上的成功,也是激勵學生樂于學習,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一環(huán)。學生的學習興趣總是和成功的喜悅緊密相關的。學生聽懂一節(jié)課,掌握一種數學方法,解出一道數學難題,測驗得到好成績,平時教師的鼓勵與贊賞等,都能使學生從這些“成功”中體驗到成功的喜悅,激發(fā)更高的學習熱情。相反,如果學生在學習上屢屢失敗,聽不懂課,不會做題,學生便會逐漸失去學習的興趣和信心。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注意從學生實際出發(fā),認真貫徹因材施教的原則,根據學生的基礎高低,興趣差異采用不同的方式和方法進行教學,做到欲高先低,欲快先慢讓學生不斷取得學習成功的體驗,尤其對差生更要多創(chuàng)造一些使他們獲得學習成功的機會,使他們能對數學重新建立起學習的興趣和信心。
五、激勵評價,拓展興趣
人人都希望被別人賞識,對于小學生來說更是如此?!澳銈兟?這位同學說得多完整啊!老師真佩服他!”“你說得真好,如果聲音再響亮一些,就更好了!”“太棒了!還有誰能超過他!”……這些話語在我的課堂教學中使用頻率最高。這些激勵式的評語能在學生的內心深處形成一股強大的心理推動力,在潛意識中產生向表揚目標努力的追求,對學習的態(tài)度是樂意的、主動的。當學生遇到困難,回答不出問題時,我便說“你肯定行,再動動腦筋,好好想一想!”如遇到沉默寡言、不愿意回答問題的學生,我更是一次又一次滿懷期待地說:“你先試一試,輕輕的說給老師聽一聽?!薄罢娌诲e!聲音稍微響亮一些,同學們就聽到了?!薄袄蠋熤滥阋欢ㄐ?這不,說得多好、多響亮啊!”這一切都讓學生感受到自己被高度尊重,高度信任,學生在一種高漲、激動的情緒中進行思考和學習,感到學習是一件開心的事。
作者單位:江蘇省啟東市南陽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