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 宇
摘要:初三數學中考備考方法中復習的目的,即在《數學課程標準》《考試說明》指導下,從學生實際出發(fā)有序地復習,因材施教,抓好學困生,磨練學生的意志品質,促進學生心理健康。
關鍵詞:初三數學;中考備考;方法
隨著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關于數學中考的研究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初中數學是義務教育的一門主要學科,它是進一步學習、工作的基礎。搞好初三數學總復習,這是一門學問,復習得法,事半功倍;若不得法,事倍功半。本文就搞好初三數學總復習,談幾點看法。
一、明確總復習的目的
初三數學總復習的目的不僅是中考的需要,同時還有更廣泛、更深刻的意義。中學教育肩負著雙重任務:既要為高一級的學校輸送優(yōu)秀新生,又要為現代化建設培養(yǎng)大批合格的勞動者。中學數學的教學要“使學生學好從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進一步學習現代化科學技術所必要的數學知識和基本技能,培養(yǎng)學生的運算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以逐步形成運用數學知識來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中考是總結性的檢查,通過初三數學總復習,要使學生全面而系統地掌握初中數學的基礎知識,并加深理解這些知識,進一步提高運用這些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大面積地、扎扎實實地提高教學質量,為學生就業(yè)或升學打下必要的基礎。
二、在《數學課程標準》《考試說明》的指導下開展復習工作
初中數學復習,教師首先要研讀《數學課程標準》,將其所倡導的教學理念落實到自己的教學中,結合《考試說明》,針對學生的數學學習實際,制定行之有效的復習計劃,合理分配教學時間,突出重點,以近三年中考命題的風格為導向,以現行教材為依據,以使整個復習更加有效。
三、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有序地進行數學總復習
教學是師生雙方的共同活動,教師的教是為了學生積極主動地學。初三總復習時間短,內容多,要想取得較好的復習效果,還要調查研究,明確重點難點,從學生實際出發(fā)進行復習。否則課的起點高了,學生接受有困難,起點低了,講解內容太容易了,學生聽起來乏味厭煩,使復習課不能有的放矢,對癥下藥,因材施教。中考復習一般分三個階段:系統復習、專題復習、模擬訓練。
第一階段:系統復習。這一階段主要是系統整理知識內容,優(yōu)化知識結構。中考命題仍然以基礎題為主,有些基礎題是課本上的原題或改造,后面的大題雖是“高于教材”,但原型一般還是教材中的例題或習題,是教材中題目的引伸、變形或組合,所以建議第一階段復習應以課本為主。必須深鉆教材,絕不能脫離課本,應把書中的內容進行歸納整理,使之形成結構。很多例題具有典型性、示范性、遷移性、再生力強的特點,我們應認真研究課本、吃透教材,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課本中的例題、練習和作業(yè)要讓學生弄懂、會做,并注意解題方法的歸納和整理。一味搞題海戰(zhàn)術,整天埋頭讓學生做大量的課外習題,其效果并不明顯,有本末倒置之嫌。
教師在這一階段的教學可以按知識塊組織復習,可將初中內容分為數與代數(數與式、方程不等式、函數),空間與圖形(圖形的認識、圖形與變換、圖形與坐標、圖形的證明),統計與概率,實踐與綜合應用。復習中可由教師提出每個單元的復習提要,指導學生按“提要”復習,同時要注意引導學生根據個人具體情況把遺忘了的知識重溫一遍,邊復習邊作知識歸類,加深記憶,還要注意引導學生弄清概念的內涵和外延,掌握法則、公式、定理的推導或證明,例題的選擇要有針對性、典型性、層次性,并注意分析例題解答的思路和方法。重點講清“怎樣解”“從何下手”“入口在哪里”。
通過系統復習,使每個學生對初中數學知識都能達到“理解”和“掌握”的要求;在應用基礎知識時能做到熟練、正確和迅速。同時,讓學生學會思考是從根本上提高成績、解決問題的良方,這里講的不是“教會學生思考”,而是“讓學生學會思考”。會思考是要學生自己“悟”出來,自己“學”出來,教師能教的,是思考問題的方法和策略,然后讓學生用學到的方法和策略,在解決具有新情境問題的過程中,感悟出如何進行正確的思考,能掌握課本中基本數學思想和基本的解題方法。要求學生掌握各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系,理清知識結構,形成整體的認識,并能綜合運用。一要領會課本例題、習題的出題意圖,理解其中涉及的知識、方法和思想,能夠進行簡單的變式和延伸;二要善于反思與質疑自己的答案和解題過程,避免出現失誤,提高解題的準確率。對存在的缺漏和薄弱環(huán)節(jié),要及時進行針對性訓練,努力使學生在中考答題中能拿到基本的分數,力爭全面豐收。
第二階段:專題復習。如果說第一階段是以縱向為主,全面復習的話,那么,第二階段就是以橫向為主,突出重點,抓住熱點,進入以能力為主、提高應試水平的階段。
這一階段可以重點突出以下單元的復習:函數、方程、不等式、三角形、四邊形、圓等。著重突出初中數學的解題方法(消元法、降次法、代入法、因式分解法、換元法、配方法、待定系數法、圖像法等)和基本數學思想方法(字母表示數的思想、函數與方程的思想、轉換化歸的思想、數形結合的思想等),以及觀察、試驗、比較、分類、歸納、類比、猜想等重要數學思想的應用。眾所周知,數學思想方法是數學知識的精髓,是溝通數學知識與運算能力的橋梁。
近幾年中考“壓軸題”都與此有關,如把三角形放到直角坐標系中利用它們圖形上的相互關系,熟練地進行代數知識與幾何知識的相互轉換等。再如函數思想,在初中課本中,明確告訴了自變量與函數,要求寫成函數的解析式,或者隱含用函數解析式去求交點等問題。注意培養(yǎng)學生分析處理圖像圖表和數據信息的能力,加強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建模能力。
這一階段的訓練可以歷年中考題為基本素材,以中檔綜合題為訓練的重點,以“題組”訓練為重要方式。
通過專題復習,使學生能對呈螺旋式上升的知識形成清晰的知識鏈,并獲及解題能力的明顯提高。
第三階段:模擬訓練。由近三年的中考試題可以看出,新課標理念下的學生考試試題不再過分追求題目的甄別功能,而是重在考查以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為核心的內容。因此,我們的復習不要過分追求難度和深度,不要人為拔高要求,更不要做大量簡單重復、機械模仿的訓練。我們追求的目標,應該是“雙基”的應用,是對實際問題數學化的能力。
實踐證明,新課標理念下的中考,題海戰(zhàn)術有害無益,雖然我們需要必要的針對性練習,但是練習的關鍵在于質而不是量,關鍵是通過練習來鞏固知識,增強能力。
中考是通過解題來判斷學生的數學能力,中考復習的最終成果要落實到解題能力的提高上來。
因此,這一階段的基本方法是練評結合,先練后評。達到以下目的:解題能力的檢驗與強化提高,考試經驗的具體積累和豐富,考試速度的訓練提高。
四、因材施教,抓好學困生教學
幫助學困生搞好復習,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是教師不可推卸的主要職責之一。教師對學習有困難的學困生要特別關心,給以熱情而有效的幫助。教師一定要用自己的熱情和信心去點燃學生的熱情和信心,激發(fā)他們學習的興趣和求知欲,調動他們內在的積極性。復習課除在例題與習題的選擇上照顧學困生外,還應給他們提供更多的鍛煉機會,進行有效的訓練。應讓他們多做教材中的例題或習題,并注意解題方法的歸納和整理。
由于學困生的基礎差,底子薄,知識漏洞多,一時適應不了復習課的要求,教師應該在課外加強輔導,做到輔導定時,因人而異。當面批改他們的練習,好的、有進步的學生當場給予表揚鼓勵。可以給他們準備一個病例卡,對一些易錯、易忘、易犯的問題隨時記錄。對練習中的錯誤缺陷當面訂正,并向學生分析錯誤的原因和性質。如果同類性質的錯誤較多,說明自己在教學中存在問題,應在下節(jié)課把問題反復講清楚。大多數學困生通過這種復習方法還是能夠在總復習中有較大提高,達到合格水平,最終達到共同提高。
五、磨練學生意志品質,促進學生心理健康
各種競技體育中,選手的過硬實力是首要的,但臨場時的良好心態(tài)和意志堅定是取得成功的關鍵??紙鼍褪琴悎?,考生就是選手,當然,教師就是名副其實的教練了,中考實際上就是考生在知識、能力、情感三維坐標上的大比拼。
能否攻克一道考題,有時只有一步之遙,或一念之差,有時是來自解題靈感,有時是來自臨場的心態(tài),現在的學生大多是在較為順利的環(huán)境下長大的,生活的一帆風順,使得他們經不起一點挫折,這就要求教師在平時的教學工作中,要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的意志力,盡量多設計一些學生不能通過的坎坷,以鍛煉他們的心理承受能力,學生在教師的鼓勵與自身的努力下,可以跨過這些坎坷,樹立戰(zhàn)勝困難的信心。在平時學習中,要注重數學學習的行為習慣、解題的嚴謹性、審題的細心、閱讀理解的能力和語言文字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把語言表達的規(guī)范、準確作為一個重要方面加以訓練,避免考試時出錯。同時,讓學生學習中考閱卷評分標準。
總之要搞好中考備考復習課,在于教師辛勤的勞動,在于教師的事業(yè)心和責任感,在于學生科學的復習方法,在于教師和學生的密切配合互動。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訂.數學課程標準.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2] 中國數學教育.2006(1~2):4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