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永
摘要最近教育部的一紙通知引起了關于教師批評學生的討論,老師批評學生本是極其平常,也很正常的事情,自古就有“教不嚴,師之惰”的名言。教師對學生擁有批評的權利,這個簡單的事情竟然以法律條文的形式出現(xiàn),也算得上教育界一大景觀了。
關鍵詞教師 傳統(tǒng)教育 批評權
中圖分類號:G635文獻標識碼:A
前不久,教育部印發(fā)《中小學班主任工作規(guī)定》,其中第四章第十六條規(guī)定教師“有采取適當方式對學生進行批評教育的權利”。本來,在我們這個傳統(tǒng)的尊師重教的國家,教師批評學生是天經地義的事,否則怎么教育學生?如今,教師的職責居然需要法律來保護,這一現(xiàn)象充滿了令人困惑的怪異。那么,這一現(xiàn)象是如何產生的?我們又該如何看待這一現(xiàn)象?它折射出目前教師在批評學生時面臨的怎樣的尷尬處境?教師的批評權應該怎樣行使?這值得我們認真的反思。
造成目前教師批評權處境尷尬,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我們當今的教育,已經在很大程度上背離了中國的教育傳統(tǒng)。我國教育界在模仿國外人性化、民主教育觀念的同時,卻不能有效的與本國實際相結合,從而造成傳統(tǒng)被摒棄,寬松的教學模式矯枉過正的現(xiàn)象。西方式的現(xiàn)代教育與中國傳統(tǒng)教育有很大不同。最顯著的一點是,對學生道德品質的教育和培養(yǎng),變成一件次要的、可有可無的事情。這種變化背后的理論是:讓學生自由選擇,而不應該強行灌輸,尤其是道德這種無法計量化、標準化的內容。
另一方面,這些年,打著尊重學生、倡導以人為本的旗幟,一些人把所謂的“賞識教育”、“激勵教育”捧上了天,“批評教育”幾無容身之地。在許多地方,教師的“批評權”在不斷縮水。在強調尊重學生、維護學生權利的今天,一些地方和學校也出現(xiàn)了教師、特別是班主任不敢批評教育學生、放任學生的現(xiàn)象。在強調尊重學生、維護學生權利的背景下,教師對學生的任何批評都可能被視為侵犯學生權利,從而遭到來自學生和家長的抵制和投訴,讓教師處于被動和尷尬的地位。
如今獨生子女在家中往往養(yǎng)尊處優(yōu),挫折承受能力普遍較差,喜歡甜言蜜語,受不了批評指責。加上市場交易原則的無孔不入,使得“師道尊嚴”嚴重受損,學生公然在課堂上打罵老師的新聞時有所聞;一些家長由于受錯誤教育觀念的影響,對老師正當合理批評學生的行為大多不理解、不支持,使得老師在面對犯錯而本該批評的學生時,普遍是“口欲言而囁嚅”。
對學生,道理當然應該去講的,而且要講足、講夠、講深、講透。但有的道理你講了他們不一定就懂,懂了不一定能實踐,實踐了不一定能堅持。有的學生行為習慣較差,上課不認真聽講,經常違反學校的規(guī)章制度。面對這樣的學生,老師用盡了辦法,但是效果很差。所以說現(xiàn)在的教師越來越難當,學生也越來越難教。“教不嚴,師之惰”。對教師來說,批評學生的權利本就是教育教學活動的必然構成部分,面對學生的缺點與錯誤,不進行批評教育,是教師的失職。但現(xiàn)實的教學中,教師一方面要面對越來越大膽、越來越難以管束的學生。另一方面,要面對各種“禁令”和社會輿論的苛責,往往使教師陷入左右為難、束手無策的尷尬境地。處于這種尷尬境地的教師容易形成兩個極端:有的教師對學生放任自流,哄著學生過日子,因此干脆就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對學生的一些行為,就不敢批評或懶得批評了。畢竟,放任學生出的問題似乎更不明顯,也更難追究責任,而一旦批評出了問題,后果更嚴重。而且,有很多類似的案例因媒體的介入更加嚴重,因為一旦出了問題,媒體和家長社會往往不是客觀冷靜的分析,而往往是站在指責教師的立場上,教師承受著千夫所指的壓力。
綜上所述,作出此一看似奇怪荒誕的規(guī)定是有必要的,這讓教師在批評教育學生的時候有了法規(guī)的依據。這種規(guī)定正如對尊重學生,維護學生權利的規(guī)定一樣,以法規(guī)化的方式明確維護了教師的權利,有助于讓教育本身法治化。使教師和學生都成為責權利明確的主體。但是,僅僅靠著這一規(guī)定就能解決問題嗎?《規(guī)定》雖然明確了教師的批評權利,但因為沒有更加詳細的解讀,為實際操作帶來一定的困難。一是規(guī)定的模糊,此一規(guī)定仍然缺乏可操作性的細則,什么叫“適當的方式”呢?如果不作出補充規(guī)定和解釋,教師心里仍然沒有底。二是學校和社會是否予教師的工作以足夠的理解和支持。社會輿論導向的偏差,輿論界一邊倒的維護學生利益的呼聲,“賞識教育”、“激勵教育”的過度宣揚,使得教師在批評學生時仍然縮手縮腳。第三,就是教師的社會地位問題,很多教師選擇教書并非出于教育理想,而是謀生的需要。不改善教師的待遇維護教師的各項權利,光提倡教師的職業(yè)精神和愛心,能有多大效果,我看值得懷疑。而在現(xiàn)有待遇和應試教育體制下,大多數教師都缺乏職業(yè)尊嚴感教育成就感和生命打開創(chuàng)造的意義感,因而也就缺乏了職業(yè)幸福感,這種情況下教師的心態(tài)就未必很平穩(wěn),這也影響教師心理的健康從容和自信。
因此,拿出令人信服的細則方案來,明確規(guī)范教師的管理方式和手段,讓教師管得合理合法、理直氣壯,切實維護師道尊嚴,樹立弘揚尊師重教的傳統(tǒng)美德,建立更加系統(tǒng)和規(guī)范的懲戒規(guī)定,如班主任的工作職責如何明確;班主任的經濟待遇如何落在實處,對學生的批評尺度如何量化等等,使新《規(guī)定》真正的落實到可執(zhí)行的地步這樣才更有實際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