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大有
傳統(tǒng)的作文教學,是教師出題學生寫。教師批改學生看,教師講評學生聽。在整個作文過程中,教師始終處于居高臨下的支配地位,學生則始終處于被動接受的服從地位。這樣的作文教學方式導致作文課成為師生最害怕最頭疼的課。要改變這種局面,就需要我們痛下決心,樹立一種全新的作文教學理念,把作文寫、改、評乃至命題的權力全部交還給學生,讓學生在自評自改和相互改評中取長補短、共同提高。同時,這也能讓廣大語文教師從批改作文的繁重工作中徹底解放出來,以便有更多的時間、更充沛的精力投入到作文教學的研究中去,全面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一、自主作文教學應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第一,教學思想上,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教學中,教師應尊重學生個性,努力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創(chuàng)造輕松愉快的教學環(huán)境,注重學生個性的自我實現(xiàn)。課堂是實施素質(zhì)教育的主渠道。在整個作文教育環(huán)節(jié)中,教師應盡量結合社會現(xiàn)實與學生的學習生活實際,培養(yǎng)學生觀察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引導學生正確看待自己、他人與社會,陶冶學生樂觀向上、團結互愛的博大情感,著力發(fā)掘教學內(nèi)容中所蘊含的美育因素,使寫作真正成為學生表達思想情感的需要,成為抒發(fā)情感的噴火口,成為發(fā)現(xiàn)美、展示美、欣賞美的途徑。
第二,教學方法上,實施以學生為主體的講、練、評相接合。這里的“講”是指教師講與學生講相配合。教學中以學生的積極參與為重,注重學生的分析、總結與積累,即在教學中讓學生根據(jù)自己近幾年的寫作實踐與經(jīng)驗自我總結、概括,擯棄低效率的教師向?qū)W生單線條傳達的信息傳遞模式,實行教師—學生互動的雙線條信息反饋模式,調(diào)動學生以往的積累,使他們真正成為課堂的主體。這里的“講”,要求教師不僅要熟悉教學內(nèi)容,有自己的分析理解,而且要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與心理期待;既要精心設計適當?shù)囊龑?,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又能設計針對性的問題,吸引學生參與,讓學也“動”起來;并且要求教師妥善處理有爭議的問題,對各種不確定的問題和答案給予幫助,并提供富有啟發(fā)意義的評價參考指標,得出全面概括討論的結果,使學生的“動”有科學性和規(guī)范性。
第三,教學內(nèi)容上,應根據(jù)教學主體的需求來選擇。同一所學校,班級不同,教學對象的情況特點不同,教學內(nèi)容的選擇與教學側重點就有諸多不同。因此,教師首先要把握的是不要“照本宣科”,僅僅將自己的“一家之言”作為教學信息傳遞給學生。這樣的教學,完全忽視了學習主體的狀態(tài)與需求,充其量只是教師的一種自我完善,與作文教育的目的、作用大相背離。教師可根據(jù)學生的特點,對傳統(tǒng)的課堂進行推陳出新,設計美化語言美化表達的修辭課、開拓眼界提升境界的閱讀課、激發(fā)興趣培養(yǎng)能力的口語課、了解信息理論強化的專題課。這些課堂設計以學生為本,能引起學生很大的寫作激情。
二、自主作文教學的實施步驟:
學段:初中。
時間:一學期為一周期,從八年級下學期到九年級下學期
對象:全體學生。
(一)時間安排(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宣傳發(fā)動與初步嘗試期。時間為八年級下學期。宣傳發(fā)動主要是把自主作文的實施目的、實施步驟和具體操作辦法告訴學生。讓每個學生都心中明確,積極參與。同時,利用一個學期8次課堂作文和5次課外練筆的機會,在教師的組織指導下,讓學生嘗試實施自主作文的操作方法。開始時,教師的指導可以多一些,可以手把手地教學生如何鑒別文章題目、結構、內(nèi)容、語言和表達技巧等方面的優(yōu)劣,如何正確看待“另類文”等,也可以教學生如何組織小組批改,如何篩選優(yōu)秀文、特色文和另類文等,直到學生能夠比較熟練的操作為止。這一學期的作文訓練可主要側重于記敘文、議論文、說明文等實用文體。
第二階段:鞏固熟練和靈活運用期。時間是九年級上學期。這一階段的特點是在作文全過程中,學生都是獨立組織、獨立操作、獨立完成,教師只起監(jiān)督調(diào)控作用,也可以作為活動的一個成員。這一階段的寫作范圍可擴展到所有文體,作文方式可包括辦班報、手抄報、搞主題征文等,講評方式也可以包括講座、辯論、實話實說等多種形式。
第三階段:創(chuàng)新運用期。時間是九年級下學期。這一階段,學生可組織小型文學社團,舉辦詩歌、散文、小說、戲劇等寫作表演賽等。這時的作文地點可不再局限于教室,作文時間也不再限制在兩節(jié)作文課內(nèi)。盡量讓寫作文成為學生的一件樂事,一種享受,使學生對作文產(chǎn)生了濃厚興趣和強烈渴望,達到每位學生都愛寫作文都會寫作文的目的。
(二)具體操作步驟
1自擬作文題。作文命題歷來都是教師的特權與專利,但由于教師自身的閱歷、知識、愛好、思想意識等方面的局限,常常會出現(xiàn)如下現(xiàn)象:一是教師自認為很好的作文題目,則是學生重復寫過很多的話題。二是教師每次布置的作文題目都緊扣中考要求,功利性太強。如中考考材料作文,于是七年級到九年級每次作文訓練都是材料作文;中考考話題作文,又都一窩蜂地寫話題作文。作文訓練與學生豐富多彩的閱讀實踐及鮮活多樣的社會生活相脫節(jié),學生能不反感嗎?十幾歲的學生,他們個個意氣風發(fā),個性鮮明,都懷著對生活深沉的愛和對真善美的執(zhí)著追求;他們用心靈彩筆抒寫作文,作文更為他們揚起生命的風帆。素質(zhì)教育、奧運圣火、環(huán)境保護、網(wǎng)絡文化甚至貪污腐敗、恐怖組織等社會焦點和熱點問題,無一不進入學生的視野,無一不成為學生寫作的對象。因此,自主作文的第一個突破點就是把作文命題權還給學生,讓學生用最喜愛的文體反映他們最關注的人和事。自擬作文題,可從寫個勝化作文人手,比如一個學期的課外作文,可以讓學生游一處名勝古跡(擬寫導游詞),和父母作一次深刻的談話(寫談話記錄),看一場有意義的電影或者戲劇(撰寫一篇小評論),自己獨立設計一期手抄報,參加班級或全校評比等。只有真正把作文命題權交給學生,學生才會視作文為樂事,老師也就不會再為如何命作文題發(fā)愁了。
2自主批改。自主批改可分為自改、對改和互改等形式。以互改為例,教師可每周拿出一節(jié)語文課或語文自習課時間,把全班學生分為若干小組,每小組4--6人,設一名小組長為負責人,每人主改一篇作文,詳批詳改,然后每一個組員再交互閱讀本小組另外3—5人批改的作文,并在小組長的主持下,評選出一篇優(yōu)秀文和一篇特色文。最后,由語文科代表組織各小組長評比分析各小組選出的優(yōu)秀文,再從中選出3篇優(yōu)秀文和2篇特色文(包括另類文)提交給語文教師最后把關,待老師批準后就可作為例文交回原作者,由原作者和批改者一起對作文進行最后潤色,以備作文評講課使用。
3自主評講。首先,選定一至兩名主持人,可以是語文教師、語文科代表、其它班干部或?qū)W生推薦的代表;其次,組織3—5人的評審小組,成員由各組推薦,負責評選打分。接著,由例文的原作者或評改者依次上講臺朗讀并評點例文,臺下的同學可積極發(fā)言,參與評點。最后由評審小組評出最佳作文(可以是特色文另類文),并給作者發(fā)獎。
以上做法是我在教學中的一些嘗試,所謂“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作文水平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我們只有積極開動腦筋,不斷創(chuàng)新,變換教學方法,才能構建以人為本的作文教學,提高學生寫作水平。
(責編李新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