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曦
學生們不可能在相同的時間里以同樣的方法學到同樣的知識。在當今社會,這種差異愈加明顯。分層教學,就是在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充分考慮學生的差異性,針對學習程度不同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個性都得到發(fā)展,學習水平普遍得到提高。這是一種為了使更多的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更有效、更合理的發(fā)展而實施的一種教學策略,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理念,在國內早有倡導和采用。但是本文即將引入的是美國曼薩諾中學(Manzano highschool)一個使用分層教學法授課的生命化學課的案例,希望以一種新的視角從中發(fā)掘一些可借鑒之處,引發(fā)國內同仁的思考。
一、案例介紹
目標:本單元結束后你要能夠——
1描述原子的結構。
2識別人體健康所必須的某些元素。
3解釋化學鍵在化合物穩(wěn)定中的重要性。
4描述水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
5說出四種生命體獨有的聚合物的名字。
6解釋上題中每一種聚合物的形成過程。
全體學生的任務:
·測試:生命化學(單獨評分)
C水平學生的任務:(得分不超過60分)
聽課,記筆記。(3天,每天5分)
做一個專業(yè)術語的折疊本,并反復學習。我會隨機抽查10個,答對一個得1分。(10分)
制作一個概念圖,框架中的關鍵詞句在課文中用粗體字標示。(10分)
檢測所提供物質的pH值,仿照書中P172-173制作一個彩色的pH值測量表。(10分)
做第七章的復習問題。(10分)
抄寫教學目標,并將其作為問題回答。(每個目標2分)
制作一個原子的3D模型,并標出原子核、電子、質子和中子。(10分)
參照課本P161表7.1,找出10種元素并說出其來源。(5分)
寫一首歌來總結第七章。(10分)
做“有機分子和簡單反應”的活動。(10分)
做練習冊“書寫化學平衡方程式”。(10分)
任意選做第七章的兩個練習。(5分)
B水平學生的任務:(任選其一)
注意:B水平的任務都包含實驗,所以要注明實驗日期。
參照附帶的手冊,做“溶液密度”的實驗。(15分)
查看“水的屬性”,回答附帶手冊上的問題。(15分)
參照P182,回答溫度是否影響酶的活動。(15分)
參照附帶的手冊,回答哪種水果含有影響蛋白質活動的酶。(15分)
A水平學生的任務;(任選其一)
注意:每一項都包含一些研究活動。
基于學習過的有關油脂(脂肪)、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的知識,做一些有關阿特金斯飲食法的研究調查,書寫一篇350字左右的論文來表明你的觀點(贊同或反對)。要出示引用資料的來源。(25分)
制作一個有關服用維生素補充劑的ppt(演示文稿),內容是人們對其贊同或反對的討論。你的演示要與我們第三單元學過的聚合物的內容聯系起來。你可以從附帶手冊的“維生素演示”中找到指導方針。(25分)
做一份有關運動的調查。至少調查你認識的10個人。用圖表總結出你的調查結果。設計一個3--5分鐘的演講,陳述你是否認為這些人代表了美國的大部分人。還有。你認為運動對我們有益還是有害?解釋你的觀點。(25分)
評分等級:A(76—100分);B(61—75分);C(50—60分);D(40—50分)。
二、案例分析
此項教學把學習任務進行了分類。教師在列出學習目標后,首先公布全體學生的任務,此項任務屬于單獨評分,即是一個獨立的測試,所得分數不列入最后的總成績。接下來,教師列出了A、B、C三個層次的任務,以及每項任務的得分。值得一提的是,C類任務有得分限制,最高不超過60分。也就是說,即便你完成了所有的C類任務,也只能得60分。而B類和A類的各項任務中也要求任選其一,即學生在這兩類任務中最多只能獲得其中一道題的得分。這就避免了學生得分相同,而實力卻相差甚遠的混淆。根據各項任務的得分,以及最后劃分學生層級的分數標準,我們可以看出,A層學生必定有A類任務的得分,B層學生可能會有B、C類任務得分或者A、C類任務得分兩種情況,而C層學生的得分情況就更多樣了,D層則列為不及格。
從任務的難度上,我們也可以看出,C類任務主要是記憶和一些簡單的手工制作,一般學生只要努力都能做到;B類任務是實驗,要求學生在掌握知識原理的基礎上親自實踐,要求學生有較強的綜合實踐能力;而A類任務則是將理論運用于實踐,繼而再將實踐抽象為理論,這就要求學生有很強的科學探索能力和較高的寫作水平,這類任務不僅考察了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運用,而且要求學生在將所學知識進一步深化的前提下陳述自己的觀點,而不是機械地照本宣科。
三、引發(fā)的思考
1分層教學有助于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
雖然學生千差萬別,但是,在這些差別的背后,隱藏著一些共性的基礎性的東西——學生們希望成功。學生要相信自己能夠學到知識,這些知識是有用的,是與其個人有關的,這是學生成功所必須的。這就需要教師營造一個良好的氛圍,讓其中的每一位學生都有一種歸屬感,對學習充滿激情。而分層教學可以有效地幫助教師營造這一氛圍。在這種教學方式下,不同程度的學生可以根據個人的能力完成不同類別的任務。如果學生面臨的挑戰(zhàn)超出個人能力范圍之外,學生對處于尷尬或被嘲笑境地的關注就會高于對學習內容的探究。如果學生整日困于受嘲弄的威脅之中,他們將不能把全部精力集中在學習上。相反,如果學生認為他們有機會獲得成功,就會樂意致力于學習、迎接挑戰(zhàn),在接受任務時也會充滿自信。
2分層教學有利于學生的發(fā)展。
從案例中我們可以看出,學生并沒有被劃分為固定的等級,劃分類別的只是學習任務,學生可以根據個人的能力來選擇學習任務。一次的c不代表永遠的C,只要下一個任務完成得漂亮,照樣可以拿到A。如此一來,非但不會給學生太大的壓力,而且還會使學生有更大的動力。這種教學方法充分體現出教師對學生的關愛和信任。
3對設計綜合性活動的啟示。
在以上的案例中,有些任務是包含綜合性活動的,例如A類任務中要求學生做一些有關阿特金斯飲食法的調查研究。這就啟示我們——我們可以嘗試設計一些讓學生可以以不同方式和程度參與的綜合性活動,開展探究學習。例如,在數學課上,教師可以在出示題目的時候故意漏掉一個條件,從而讓學生在缺少條件的情況下思考問題,水平較高的學生可能會發(fā)現問題,而水平稍低的學生則可能會有其他的想法。在化學實驗課上,教師可以直接把待鑒別的物質給學生,讓學生根據已有的知識作出假設,并設計實驗方案,進行實驗,再將實驗結果和所作假設的結果進行對比、分析。這樣,所有學生都可以感受到學習任務帶來的不同程度的挑戰(zhàn),不同層次的學生從不同的角度進行探究,在不同的水平上完成,學習積極性得到最大程度的發(fā)揮。這種活動不僅使學生有機會通過多種方式展現個人能力,在教學目標的指引下做出最佳的學習選擇,而且可以讓教師通過學生的活動對其知識的形成狀況有更多的了解,從而為安排下一步的分層教學打下基礎。
“一刀切”的教學方法不可能適應所有的學生,就像一雙鞋子不可能適合所有的孩子。當今發(fā)展的社會需要多元化的人才,教師不能只是考慮自己想要教給學生什么,還要更多地考慮怎樣使每一個學生都得到發(fā)展,都成為人才。教師們,請給予學生更多的關注,給孩子找一雙合適的鞋吧。
(責編王學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