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教育反映了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強調對學生的理解與尊重,強調學生的品質培養(yǎng),強調教學應成為師生共同參與并和諧發(fā)展的過程。學生對英語的興趣、態(tài)度、動機、自信心和意志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行為和效果。教師應該在這方面對學生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讓學生對英語產(chǎn)生學習的愿望,在體驗學習中對英語發(fā)生興趣,調整自己態(tài)度,認識到自己學習的優(yōu)勢及不足,降低焦慮情緒,有意識地鍛煉克服困難的意志,樹立自信心。
為了提高英語教學的效果,我作了很多嘗試。
一、理論基礎
第二語言習得研究中影響最大的美國學者克拉申提出的情感過濾,假設(Affeetive Filter Hypothesis)說明了心理或情感因素對外語學習的影響。他認為一個人的動機(Motivation)、信心(self—confidence)和憂慮程度(Anxiety)是影響第二外語學習的心理和情感因素,這些情感因素是可以通過過濾器來進行調節(jié)的。他的習得理論,可以通過以下簡圖表示:
通過以上簡圖我們可以知道,強的學習動機及自信心和低的憂慮狀態(tài)對第二語言的學習來說是較為有利的。那么,什么是動機、信心和憂慮呢?
(1)動機:學生英語學習的動機就是學習英語的興趣。著名心理學家布魯納說“學習最好的刺激是對所學的東西的興趣” 。對學生來說,“興趣”直接影響學習效果。而興趣的產(chǎn)生和強化都離不開教師的激發(fā)和培養(yǎng)。因此,培養(yǎng)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是學生學好英語的關鍵。
(2)自信心:自信心指的是個人對自己的評價,對自身能力、價值和成就的態(tài)度,它來自人們的經(jīng)歷和對外部世界的判斷。沒有自信心,要成功地進行學習是不可能的,對于自信心與外語學習之間的關系,學者海德的研究表明,自信心與外語口語表達相關,即自信心強的學生,外語學得好些,相反,自信心弱的學生,外語學習就學得差些。
(3)憂慮程度:斯加維爾把焦慮定義為“一種擔心的狀態(tài),一種模模糊糊的害怕……”,學者貝利認為焦慮分為兩類:促進性焦慮(facilitative anxiety)和退縮性焦慮(debilitative anxiety)。前者能使學習者學習用功,更好地完成任務,后者會使學習者逃避學習任務;前者是一種積極因素,后者是一種消極因素。促進性焦慮與競爭緊密相連,是學習成功的關鍵。
(4)個性差異:克拉申認為,外向型的性格對語言習得有利,這些使學習者能抓住機會在課堂里練習,因此能獲得較大的益處。
二、教學實踐探索
1. 首先必須和學生建立一種平等合作的師生關系。用教師對學生的關愛,激發(fā)學生對知識的興趣和對學習的熱愛,教師要以多種方式和學生交流,建立感情。比如,教師充滿關愛的表情、充滿感情色彩的語言,都會作用于學生,給他們鼓勵、勇氣和暗示;教師慈愛的目光、和藹可親的笑容會使學生對教師產(chǎn)生親切感,從而進一步上升為愛和依賴。而教師也能從學生的學習熱情中體驗到自身的價值,也會以更加積極的態(tài)度投入教學,這種和諧的師生關系會在英語教學上產(chǎn)生神奇的效力。所以,我與學生相處時,總是把他們當做自己的孩子關懷備至,當他們在生活和學習上遇到困難時,我會耐心地開導他們,給他們戰(zhàn)勝困難的勇氣和信心。
2. 充分利用教材對學生進行學習目的、信念、道德、意志、品質等方面的教育,寓思想教育于課堂教學之中。例如,我在教初中第三冊Unit 2 The Sports meeting時,根據(jù)課文The Relay Race的內容教育學生要戰(zhàn)勝困難,不畏懼失敗,在學習中要有跌倒了再爬起來繼續(xù)向前的勇氣。在所用的教材中有許多熱愛生活,培養(yǎng)品質的課文。在教學中我充分利用這些教材精心設計,合理安排,靈活運用,使思想教育滲透于英語教學之中,以良好的思想觀念指導他們學習英語,從而增強學生把外語學好的自信心和求知欲。
3. 適當介紹學生感興趣的背景資料。介紹必要的文化知識,歷史、地理知識及外國的一些風俗習慣,以豐富、擴展學生的知識面,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在教初中第二冊下第78課Take—away food時,在講課之前,我用英語介紹了美國和英國的一些有代表性的食品如漢堡、蘋果派、薯條、蛋卷、冰激棱的來歷,引發(fā)了學生的好奇心,然后再結合課文進行學習,這樣,就大大加強了學生學習這一課的興趣。例如,我是這樣介紹hamburger的:漢堡最早來自歐洲,德國水手帶了一道俄國菜回德國,這是用剁碎的牛肉混合鹽和洋蔥做成的。后來德國人覺得這道菜在烹調后味道更好。是移居美國的德國人在19世紀早期將這道碎牛肉食品介紹到美國,“漢堡”這個名稱也許來自德國的漢堡市。
4. 營造輕松、活潑的課堂氣氛來誘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情感、興趣與動機。在英語教學中,情感因素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只有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使學生有“我想學”和“我要學”的愿望,那么,怎樣才能營造一種輕松、活潑的課堂氣氛呢?教師教態(tài)要親切、自然。因為如果教師過于嚴肅,學生覺得太緊張,會出現(xiàn)過于憂慮的情緒,造成精神上的壓力;但如果課堂氣氛太松散,也不利于教學。
所以,在課堂上我們要做到“機智中透著輕松,沉穩(wěn)而包含教育性,親切而不失端重,嚴肅而不乏溫情”。教師在營造這種輕松、活潑、恰如其分的課堂氣氛是起主導作用的。在授課時,我們要有親切自然的教態(tài),準確生動的表情達意,以及工整規(guī)范的板書,始終保持飽滿的熱情,使學生在學習的同時,得到一種身心享受,這樣才能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所以,通過教師有意識地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增強信心,減低學生焦慮的情緒,在教學效果上就會有一定的成效。
(浙江省樂清市虹橋鎮(zhèn)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