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伴隨著課程改革的新理念和新思想的提出,我們的課堂教學由以往的“師問生答”變成“暢所欲言”,“師說生聽”變成“自主探索”。然而,凝眸反思,我們的課堂教學除多了些新穎的形式和茫然的教學行為外,卻折射出一個令人深思的問題——如何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讓課堂煥發(fā)出生命的活力?
關鍵詞:課堂教學;有效性;教學計劃;教學策略;教學調控;教學反思
課堂教學是教學的基本形式,是學生獲取信息、鍛煉提高多種能力和養(yǎng)成一定思想觀念的主渠道,因此課堂教學的效果直接關系到教學的質量和人才培養(yǎng)的實際價值。但怎樣使課堂教學有效,則是教學理論和實踐長期研究的一個永恒主題。下面筆者就此淺談一些個人看法。
一、 課堂教學有效性指什么
有效教學的理念源于20世紀上半葉西方的教學科學化運動,人們分析了各種影響教學有效性的因素,認為要想提高有效性就必須思考如何提高教學質量、如何實現更多的教學目標。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就取決于教師自身的能力,有效教學的核心問題是教學的效益——教師與學生的共同發(fā)展。
我認為有效性教學就是在課堂教學中如何實現有效科學的教學,使學生能夠在課堂中達到所要求的知識目標,達到預期效果。這就是說有效教學是符合教學規(guī)律、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的教學,是與無效、低效相對的教學過程。
二、 如何實現有效教學
“有效的才是有用的。”就目前而言,影響課堂教學有效性的軟件硬件、主觀客觀等因素很多,倡導的教學方式方法也很多,無論用哪幾種方法,使學生能夠在課堂中達到所要求的知識目標、實現預期目的,這才是我們所追求的。要保證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必須做如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1. 教學整體計劃要有效
教學也是一項工作,工作要有計劃性,每一節(jié)課要有完成的教學任務,應按計劃有條不紊地進行,不能陷入盲目性。不要為完成教學任務而囫圇吞棗,也不能漫無邊際地、隨意地拓展。
2. 教學基本策略要有效
“有效才是真道理”。具體教學要落實“舊知鋪墊,引導探索;歸結新知,指導方法;突出重點,注重過程”這一基本策略。
要確定好教學的整體思路及教學方法、訓練的重點,安排好每課時的教學目標,做到重點突出。教學過程主要突出為學生的“學習”,所以教師要注意 “引導” 的設計。
要根據解題能力的要求,指導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訓練中抓住兩點:突出重點,有效訓練。要以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為重點,以學生的思維訓練為突破口,探索總結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角度、途徑、規(guī)律和方法,突出學習方法的指導和訓練。
3. 教學調控有效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對教學速度、難度的調控,直接影響到教學效率的高低。教師可根據具體教學內容、具體情況而采取具體措施:(1)認真“備教材”。課堂教學中,立足基礎,知識點過關,做到“心中有書”從而“心中有數”。(2)認真“備學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出發(fā)點,實現教學目標是終點。(3)注意課堂教學的層次性。每個班都有成績好中差的學生,要盡量使每個學生都聽懂和掌握。
4. 做好教學反思工作
蘇霍姆林斯基也曾說:“善于分析自己勞動的教師才能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有經驗的教師?!苯處熢谏贤暌惶谜n后,要及時地對整個教學過程進行反思,以便今后查漏補缺、調整教學方法,從而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質量和教學能力。在教學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
在教學實踐中,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成功之處。教學中往往會出現精彩難忘的片段,如新穎有趣的導言,教師適時巧妙的設問等,這些都是教學成功的重要因素,課后將這些課上發(fā)生的點滴花絮記錄下來,日后進行整理歸納,經驗就會越積累越多,教法會越來越靈活,駕馭課堂的能力和綜合素質也會有大的飛躍。
(2)失敗的教訓。再完美的教學設計也可能有疏漏之處,把課堂教學中的“敗筆”,如沒有成功的演示實驗、安排不妥的教學內容,乃至由于某種原因對學生積極性的挫傷等記錄下來,并對其原因作深刻分析和探究,使之成為以后教學所應吸取的教訓,在適當的時機有計劃有步驟地彌補和解決。
(3)教學中的應變。課堂教學中,隨著教學內容的展開,師生的思維發(fā)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會因為一些偶發(fā)事件而產生瞬間靈感,這種“想法”要比自己平時想的要高明得多。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時利用課后反思去捕捉,便會因時過境遷而煙消云散,令人后悔莫及。
參考文獻:
[1] 鐘鵬明.重視提高課堂教學效率[J].教育理論與實踐,1991(4).
[2] 梁廉玉.課堂教學浪費論析[J].福建師大學報,1996.
[3] 呂渭源.論教學的有效法則[J].武漢教育科研,1991(2).
[4] 汪霞.教師輸出教學信息的藝術[J].課程、教材、教法,1995(5).
[5] 蔡慶參.教學控制論與提高教學質量.光明日報,1981(12).
[6] 自在.教學中的社會心理學問題[J].江西教育科研,1987(1).
[7] 陳從耘.試論教態(tài)對教學效果的影響[J].課程、教材、教法,1992(11).
[8] 李康.教學策略及其類型探析[J].西北師大學報,1994(2).
(河南省平頂山市工業(yè)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