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語文課是其他學科的基礎學科,然而,在很多職業(yè)中學,只注重專業(yè)學科的教學,學生對語文課“視而不見,聽而不聞”,覺得學不學都無所謂。著名教育家葉圣陶早在20世紀40年代就指出:“盡量運用語言文字并不是生活上一種奢侈的要求,實在是現(xiàn)代公民所必須具有的一種生活的能力。”作為21世紀的學生,如果連這種最基本的能力也不具備,恐怕很難適應社會的發(fā)展要求。為此,我們必須走出當中的誤區(qū),扎扎實實做好職中語文的教學工作。下面我就語文教學中存在的誤區(qū)談一下自己的點滴體會。
一、對職中語文教學地位的片面認識
大家都知道,大部分職業(yè)中學都非常注重學生專業(yè)技術和職業(yè)技能的培養(yǎng),因此在課程設置上也偏重于這方面,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如果開設的語文課只是敷衍了事,或者干脆不開語文課,這種做法是非常片面的。職業(yè)中學有相當一部分學生缺乏濃厚的學習興趣,學習能力比較差,因此學校更多地從學生的專業(yè)技能方面著手,讓他們多學些技能技術,這和職業(yè)中學的培養(yǎng)目標是相吻合的。但是,如果學校在這方面不能很好地引導學生,就可能會導致學生只偏重于專業(yè)基礎課和技能課的學習,而忽視了對語文課等文化基礎課的學習,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語言交際和社會交往能力。從這點上看,并不是否認學校注重學生專業(yè)技能培養(yǎng)的做法,只是在語文教學方面,我們更應該突出其作為文化基礎課的重要地位。萬丈高樓平地起,語文課是學習其他課程的基礎,但它和其他專業(yè)技能課并不是彼此對立的,而是相輔相成的。如果能更好地把握語言文字的運用能力,提高閱讀水平,增強口頭表達能力,這對學習其他課程無疑會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因此,在職中課程的總體安排上,一方面要重視專業(yè)技術和職業(yè)技能的培養(yǎng),另一方面也不能忽視語文教學的基礎地位和重要作用。
二、對語文教學內容重視的缺乏
語文教學包含的內容,和普通高考、中考比起來,職中語文教學的確是“小巫見大巫”,而且基于學生生源素質較低等方面的原因,不少人認為語文課已不再像小學、初中階段那么重要,開設語文課是填補課程設置方面的空白,因此在思想上對語文教學有種可有可無、無關緊要的錯覺,自然體現(xiàn)在教學上就是隨心所欲,教學沒有完整的體系和結構。盡管職業(yè)中學學生底子薄,學習興趣不濃厚,但在語文教學上還是大有文章可作,這需要教師在教學中不斷摸索,根據(jù)學生的實際特點進行教學。對于職中學生,我們的教學目標不能好高騖遠,讓學生學有所獲,學有所得,哪怕是一點一滴的積累。教學內容可以豐富多彩,并不僅僅局限于教材上的幾篇重點課文,可以聯(lián)系生活實際,多給學生實踐鍛煉的機會,為他們今后工作提供良好的政治思想教育。在教學方法上也可以根據(jù)學生實際,采取行之有效、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在教學中逐步建立起嚴謹完整的教學體系,真正把教學工作落實到位。
三、對語文教學實踐性的忽視
職業(yè)中學的教育目標是為社會培養(yǎng)大量的初級、中級人才,大多學生畢業(yè)后直接進入社會從事社會實踐工作。因此,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動手能力直接關系到他們今后的就業(yè)。這就要求我們在語文教學中也要加強學生實際運用能力的培訓,而不能進行“填鴨式”教學。
職中學生好動愛玩,我們可以充分利用學生這一特點,激發(fā)他們學習語文的興趣。在語文教學中創(chuàng)設適當?shù)慕虒W情景,活躍課堂氣氛,把語文課變成表演課、討論課、朗讀比賽課等,讓學生在活動中不斷提高語文運用的能力。
培養(yǎng)學生的讀、說、寫能力是語文教學的一個基本任務,讓學生閱讀一些有益的書報,也是提高他們閱讀能力的一個好方法,教師在這方面應該因勢利導,從旁協(xié)助,而不是越俎代庖。在職中語文教材中,有很多文章是非常有代表性的,這樣很自然能引起學生的共鳴。讀、說、寫的能力,對于一個職業(yè)中學的學生來說,無疑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們在語文教學中,應該加強這方面的實踐訓練,注意提高學生運用語文的能力。
總之,我們要正確對待職中語文教學,擺正位置,加深認識。從職中學生的實際出發(fā),積極探索職中語文教學的新路子,認真推行教學改革,提高學生學習語文、運用語文的能力,發(fā)揮語文教學的實踐性,更好地為學生學習專業(yè)技能和參加社會實踐打下堅實的基礎。
(河北灤縣職業(yè)技術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