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玉芬
“全收全改”是長期以來被廣大教師普遍采用的方法。教師通過全收、全批、全改,可以全面了解學生對已講授知識的掌握情況,進而有針對性地安排后續(xù)章節(jié)的教學,知己知彼,備好下面的課。學生接到教師批改過的作業(yè)本,心里有種踏實感,覺得這次作業(yè)已被教師認可,從而期待著去完成下次作業(yè)。但是,“全收全改”要花費教師大量的課余時間,教師備課及課外輔導時間勢必要減少。并且“全收全改”工作量大,教師很難做到精批細改,不少人只是打“對”或“錯”而已。這樣學生只知道題的對錯,而對錯題的原因很難弄明白,失去做作業(yè)應起的作用。那應該怎樣提高批改的效率呢?筆者在積極的反思和探求中發(fā)現以下方法比較有效。
隨堂批改
對于課堂任務相對集中,時間又比較充裕的一堂課,通過精心備課確定學生所必需掌握的,也是比較容易掌握的知識點,出相對應的題目,不光讓教師了解學生所掌握的情況,也讓學生對自己所存在的缺陷有所了解。掌握了第一手信息,為后面的工作打好了基礎。比如在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時候,當講解完例題,對細節(jié)作了仔細的分析后,出3~4題,讓學生獨立完成,然后對每一組最快的學生進行批改,由他負責批改其他學生,這個批改的過程可在幾分鐘之內完成。對于幾個有困難的學生作必要的記錄,為個別輔導、個別批改做好檔案工作,讓批改真正地起到作用。
過程詳細化
在觀察學生做作業(yè)的時候,經常會發(fā)現有部分學生總是喜歡先完成解答題,因為他們發(fā)現認真的去完成填空題和選擇題也是挺麻煩的事情,于是他們選擇了抄襲,而且往往不像解答那樣會留下明顯的痕跡。例如:有10個數據的平均數為12,另有20個數據的平均數是15,那么這30個數的平均數是( )。如果只是一個答案就不足以了解學生的思維,更難以去剖析他的知識點的漏洞。又例如:已知x=2是一元二次方程1.5x2-2a=0的一個解,則2a-1的值等于( )。很明顯該題考查了方程解的定義,而且方法也比較唯一,并沒有什么捷徑,學生的過程更能反映他的回答問題的真實性。填空題也是如此,這樣對于減少抄襲,很有必要,也讓學生養(yǎng)成了嚴謹的作風。如果能結合對學生的管理,讓學生真正能用上這種習慣對他以后數學的學習一定會有幫助。
核心批改法
在現在新課程的理念下,強調了合作學習,也強調核心的作用。筆者把所在的班級48位學生分成12組,每一組選定一位負責,而且數學成績良好的學生當組長,對于某些思維比較簡單,方式比較單一的題目就可以采用:在教師提出批改要求后,組長負責取組內一人的作業(yè)為“示范作業(yè)”,一塊逐題研究,集體批改,然后進行自批和互查。這樣做,學生成為批改作業(yè)的主體,那么教師的主導作用是不是就不存在了呢?不是的,因為每組討論中所出現的問題和一些新穎的解法都要及時反映給教師,由教師及時總結與處理。教師照舊能掌握學生學習反饋的信息,而且能夠集中指導,不容易走彎路。如在學習二次函數的時候,因為概念多,數行結合的方法對學生還是很陌生的,所以采用核心批改法,能使教師及時調整教案,并且在個別學生的管理下,自由討論,獲得快樂與興趣,對于組長相當于對所學的知識進行了一次鞏固,讓他能更加透徹的理解知識,對于他個人也是有幫助的。
作業(yè)信息化
也就是對于學生的作業(yè)布置采用網上公布,主要的作用是讓學生的家長能及時明確所學的范圍,以及今天所布置的作業(yè),讓家長做一個監(jiān)督員,從而使前面的幾個方法能更好地實施。如果學生沒有去很認真的完成作業(yè),所有的方法就都成了一句空話。通過留言,讓家長了解學生在學校里的學習情況,特別是作業(yè)的準確率。
作業(yè)寫評語
數學課程明確指出:“評價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迸淖鳂I(yè)時,可以根據學生完成作業(yè)的正確率、書寫情況、解題策略等,寫下簡潔、明了、到位的鼓勵性評語。讓學生清楚自己的作業(yè)狀況,使他們從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充分感受到教師的真誠,明確自己的努力方向,增強信心,走向成功。
總之,教師的評語不只是帶有評價性質的語言,而是一種體驗,是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師生之間的心貼得那樣緊的橋梁。
(作者單位:河北省唐山市開灤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