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宏 關 玲
起于內(nèi)眼角的睛明穴,止于足小趾尖的至陰穴,循行經(jīng)過頭、頸、背部、腿足部,在脊椎旁有兩條分支,一條在脊椎旁開1.5寸,一條旁開3寸,左右對稱,每側67穴位,是十四經(jīng)中穴位最多的一條經(jīng)。
主治疾病
本經(jīng)俞穴可主治泌尿生殖系統(tǒng)、精神神經(jīng)系統(tǒng)、呼吸系統(tǒng)、循環(huán)系統(tǒng)、消化系統(tǒng)的病癥及本經(jīng)所過部位的病癥。例如:癲癇、頭痛、目疾、鼻病、遺尿、小便不利及下肢后側部位的疼痛等癥。
主要穴位
俞穴膀胱經(jīng)有許多俞穴,非常重要,如肺俞、肝俞、腎俞等。俞就是通道的意思,俞穴可以直接與相關的臟腑相通。如果胃痛,只要在后背的胃俞點按一下,疼痛馬上就可以緩解。如果覺得心血管有問題,那就多關注一下厥陰俞。膀胱經(jīng)在脊椎左右各兩條,一條在脊椎旁開1.5寸,一條旁開3寸,這兩條同樣重要。當我們咳嗽時,我們除了要點按肺俞,還要把它旁連的魄戶穴也同時點按了,這樣止咳的效果才最佳;同樣,胃痛除了點按胃俞,也要把胃倉穴一道按了才好;所以心血管有了問題的時候,更要關注它旁邊的膏肓穴。
委中委即曲折彎曲的意思,中即中間,說明該穴在膝后窩中點。古人云:“腰背委中求”,就是說腰背處不舒服要向委中處尋找,凡是腰背痛,按摩此穴都會有一定程度的緩解。委中為足太陽膀胱經(jīng)的合穴,此處多為經(jīng)氣匯聚之處,經(jīng)氣較為強勁,所以委中有瀉熱、鎮(zhèn)靜等作用,在急性熱病時可放血。
昆侖昆侖山名,外踝高突如山,故比作昆侖,穴在其后。據(jù)古文記載:“踝跟骨痛灸昆侖?!本褪钦f踝部病癥時尋找昆侖。昆侖為膀胱經(jīng)的經(jīng)穴,經(jīng)氣充盛,但此穴在足踝外側,易遭受寒冷的侵襲,導致筋脈不通,不通則痛,因此凡是膀胱經(jīng)循行部位的病癥都可以取昆侖治療,尤其對腰背疼痛效果明顯,經(jīng)常點按有疏通膀胱經(jīng)經(jīng)氣的作用。
生活保健
臨床上疾病反應點的表現(xiàn)形式有壓痛點、皮膚改變點(部)、牽涉痛點(部位)、皮下組織改變點或部位(結節(jié)、包塊等)等。背俞穴常??梢砸姷较嚓P疾病的反應點,如患有咳嗽、哮喘、支氣管炎、肺結核等時可以在肺俞上找到結節(jié)、條索或皮疹等反應點。當患有冠心病、心律失常等心臟疾患時,常可以在心俞、厥陰俞上找到反應點。當患有慢性消化不良、胃炎、胃十二指腸潰瘍、慢性腹瀉時??稍谖赣?、脾俞上找到反應點。當患有膽囊炎、膽絞痛、肝炎時可以在肝俞、膽俞上找到反應點。當患有腎臟疾病,如慢性腎炎、腎功能不全等疾病時,可以在腎俞上找到反應點。作為疾病在體表的反應,反應點從不同側面表現(xiàn)了疾病的病位、病性、病理變化等,它既是疾病的外在窗口,又是治療疾病的一個重要切入點,是臨床上診療疾病的不可或缺的重要體征。通過反應點,我們可以早期發(fā)現(xiàn)疾病,在反應點上施以按壓或艾灸,可以起到較好的治療作用。
上背部要保暖,下腰背部要注意保健。上背部有風門、肺俞穴,風寒之外邪容易從此處入里,引起頸肩疼痛,故上背部應多保暖;下腰背部有腎俞、大腸俞穴,長期站立、坐位、負重等易導致腰酸背痛。若出現(xiàn)腰背酸痛可以適當點按該穴。
女性患者應重點按揉肝俞、腎俞。肝主血,女性的月經(jīng)、生育都與肝密切相關;腎主骨生髓,因此女性月經(jīng)不調(diào)、不孕、黃褐斑、慢性盆腔炎、更年期更年期綜合癥、骨質(zhì)疏松等均可以通過按揉肝俞、腎俞起到預防保健作用。
以上穴位除可以在穴位處按揉外,還可以采用刮痧、拔罐、走罐等方法起到同時刺激多個背俞穴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