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芳
縱觀近年來的語文教育,一直過分強調“面向全體”和“大面提高”。在教學過程中,知識按照統(tǒng)一的智力指數被操作,按照單一認知途徑被傳播,并最終被分解成了統(tǒng)一的可以在測試中加以量化的“知識點”,從而忽視了對學生個性和特長的發(fā)展,忽視了不同層次、不同愛好學生的不同特點和需要,嚴重抑制了學生個性和創(chuàng)造力的發(fā)展。當今語文教學對學生的個性壓抑可見一斑,我們確實該重視學生的個性差異了。
學生是否存在個性差異呢?答案是肯定的。單從認識類型看,有的學生是視覺型,見過的事會留下深刻的印象,甚至會過目不忘;有的學生是聽覺型,聽過的事不易淡忘;有的學生是觸覺型,動口動筆效果最佳。再從學習行為的速度與正確性加以區(qū)別,又有四種不同的類型:①敏捷型。學習速度快,正確性也高;②遲鈍型。學習速度慢,正確性也低;③沉思型。學習速度慢,但正確性高;④沖動型。學習速度快,但正確性低。另外學生的性格、興趣、愛好、學習態(tài)度、學習基礎都會有或大或小的差異。而現(xiàn)行的學生分班基本上是按年齡劃分的,把同時入學的同齡人分在一個班里,那么,我們該怎樣進行班級教學,才能有利于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呢?
一、我們要注意分層遞進的原則
教學中要貫穿一個思想,即承認差異,適應差異,面向全體,分類推進。
(1)學生分層。老師要根據學生的智力水平、性格愛好及學習態(tài)度將學生分成幾個不固定的等級。分級后,對優(yōu)等生的要求高了,后進生也有了受表揚的機會。
(2)目標分類。教學目標的制定要適應不同層次學生的要求。難度對整個教學而言,是對學生的動態(tài)把握:過低,學生學習無壓力,容易滋生懶惰情緒;過高,學生不能接受,易產生畏難心理。只有目標設定恰當,各個等級的學生潛能才能得到充分開發(fā)。江西特級教師張富的“跳摘法”很能說明這一點。
(3)訓練分層。根據不同等級的學生進行分類訓練。引導他們把訓練內容與時間聯(lián)系起來,并對他們規(guī)定了經過半年訓練所要達到的一般效率標準。同時,為使他們的智力活動形成習慣,就幫助他們制定學習計劃,而且制定嚴格的自檢、互檢、教師檢查以及嚴格地補救、幫教制度,逐步減少他們與優(yōu)等生之間的差距。由此可以看出,當訓練有了針對性時,訓練的成效才會顯著的表現(xiàn)出來,目的才會達到。
(4)評價分層。根據不同等級的學生制定不同的評價標準。如:一級,90分為優(yōu);二級,85分為優(yōu);三級,80分為優(yōu)。又如:同樣是對朗讀的評價,可以有“讀得很流利,但由于重音強調不足,因而感情未充分表達出來”“讀得很響亮,如能在速度上放慢一些,掌握好節(jié)奏就更好了”“讀得很精神”的區(qū)別。這樣,每個學生都能體會到成功的快樂,其情緒都處于積極向上的狀態(tài)。
二、教師要能迅速、敏銳地感知和洞察學生的反應
在語文教學中,是否具備迅速、敏銳地感知力和洞察力,是衡量一個教師有沒有才干的極其重要的指標,及時地捕捉到如閃光點、迷惑點、心中隱私或臉上異樣等信號,從老師教學的角度看,就能更好地了解學生的知識和技能的獲得情況,發(fā)現(xiàn)自己教學上的缺陷并有針對性地進行調整;從學生學習的角度看,也能更好地體現(xiàn)老師對學生人格個性的尊重和學習情緒的關切。而教師要能迅速、敏銳地感知和洞察學生的反應,其主要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視覺追蹤和聽覺辨別。
三、課堂教學用語要符合學生情感需要、個性特征
在課堂教學中,語言的運用至關重要,無論是表露或商量,還是設計或感知,都要依附于語言才能實現(xiàn)。這就說明,教師課堂用語不僅要講究其規(guī)范、科學、形象生動,更要體現(xiàn)出尊重、體諒、溫暖和坦誠;不僅要了解學生情感的需要,還要熟悉每一位學生的個性特征,做到因人而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有些教師的成功之處就在于他們能夠因人而異,對不同性格的學生采取不同的方式,從而取得理想的效果。
四、要大力開辟第二課堂
第二課堂以培養(yǎng)學生興趣、發(fā)展個性、擴大學生知識領域、發(fā)展學生創(chuàng)造才能為總目標,最大限度地調動不同特點和愛好的學生,建立文學興趣小組、書法小組、課本劇表演小組、演進團、社會調查團等。老師在指導過程中要立足現(xiàn)實,著眼未來,面向全體學生,既要對學生分層教育、分類指導,實現(xiàn)全面豐收,又要充揮發(fā)揮每個學生的特長,讓學生盡情地馳騁于自己心儀的廣闊天地。
時代在發(fā)展,教育也在發(fā)展,我們相信不久的將來,從語文課堂走出的,將會是一個個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充滿自信的新一代,讓我們?yōu)橹Π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