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是思維的物質(zhì)外殼,語言是意識的物質(zhì)載體。所以閱讀,對學生來說,是一個汲取知識、提高認識、發(fā)展思維、豐富思想感情的過程。下面結(jié)合哲學的方法,談談中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問題。
一、發(fā)揮內(nèi)外因的作用,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笨鬃舆@句話已經(jīng)道出了興趣對學生學習的重要性。那么,教師怎樣做才能讓學生感受閱讀的興趣呢?
(一)推薦學生喜歡的讀物。推薦讀物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要了解學生的認知水平、興趣點、生活經(jīng)驗。這樣才能與學生接軌。陶行知說:接知如接枝。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奧蘇伯爾說:“學生原有的知識和經(jīng)驗是教學活動的起點?!敝v的都是這個意思。
(二)讓學生選擇教材作品。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教師只起引導作用。對于教材的課文,可以讓學生自主選擇哪些作品應該刪去,哪些作品只需作一般閱讀,哪些作品應該重點研讀。學生在選擇的過程中,可能達不到老師的期望,但這個過程是非常有價值的。它培養(yǎng)了學生的篩選、鑒別能力。
二、尊重認知思維規(guī)律,指導學生學會閱讀
古人云:“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這句話強調(diào)了方法重于結(jié)果。結(jié)果只是死物。給乞丐一個饅頭只解決了暫時的饑餓,解決不了一生的乞討。所以,給學生學習方法是解決一生乞討的關(guān)鍵。
(一)朗讀與默讀:有聲語言有利于激活思維,無聲語言有利于深化思維。所以,要堅持朗讀與默讀相結(jié)合。朗讀時,要求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感情朗讀。默讀時,要理解文字的意義,文字只是知識的載體。讀懂文字意,理解知識。
(二)精讀與略讀:唯物辯證法講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強調(diào)既要抓重點,又要統(tǒng)籌兼顧。文章也有重要和次要之分。重要的文章或內(nèi)容是要精讀的,次要的則略讀。“每句先逐字訓之,然后通解一句之意,又通解一章之意,相接連作去,明理演文,一舉兩得”這是傳統(tǒng)的三步精讀法。
(三)摘記與旁注:摘記與點評是深化記憶與理解的重要手段。偉人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毛澤東都有這種習慣。人們常說“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這說明,閱讀是要下一番工夫的。睡在樹蔭下,連一個小指頭都不愿動的人是不能成才的。
三、利用課堂實踐平臺,提高閱讀效果
馬克思主義認識論認為,實踐是認識的來源、發(fā)展動力與檢驗標準。因此,必須充分利用利用課堂教學活動來鞏固發(fā)展學生的閱讀效果和提高閱讀能力。
(一)要激勵學生突破既成觀點,訓練創(chuàng)新思維。如在學《出師表》一課時,官方觀點認為諸葛亮是一個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忠臣,對劉禪一片忠心,可彰日月??捎行┩瑢W認為,諸葛亮的忠就是愚忠,還舉了許多劉備與劉禪的不得勁處,認為諸葛亮大可取而代之,那樣倒是做了一件利國利民的好事。觀點可能偏頗,但思維活躍,表明學生已在自主思索了,較之低層的被動接受,這自然是上了一個臺階。
(二)鼓勵學生感悟作品,形成獨特意見。方法有多種,其中討論法對學生具有特別的作用,因為辯可使思維明晰,可以綜合每個人的不同意見,從而更容易看見新的思想火花。比如學生關(guān)于莫泊桑的小說《項鏈》的主人公瑪?shù)贍柕?,一貫的介紹說這是一個愛虛榮的人所得的教訓,是一個個人的悲劇。可卻有學生認為,丟項鏈事件使瑪?shù)贍柕碌玫搅饲趧?、務實、守信等美德,這些是無價的,她是因禍而得福,我們不應該為她難過,而應該為她高興。這是一種很獨特的思維方式,撥開沙石,頓見珠璣,透過現(xiàn)象,發(fā)掘本質(zhì)。這種思維方式,已是一種高層次的閱讀領(lǐng)悟能力了。
四、將讀書與實踐結(jié)合起來,在實踐中拓寬視野
(一)開展課內(nèi)各種語文活動。配合語文課本及課外閱讀內(nèi)容,我們可以在校內(nèi)、班內(nèi)舉辦各種各樣的語文活動,如演講比賽、朗誦比賽、辯論比賽、作文比賽、課本劇比賽、成語接龍比賽等,鞏固課內(nèi)課外閱讀知識;還可以辦手抄報、辦文學社刊物,辦壁報、黑板報等,從征題到寫稿,到版面設(shè)計,全由學生自主完成,鍛煉學生的能力。
(二)開展各項社會實踐活動。開放的社會,開放的課堂,學生不是生活在真空中,而是時刻與社會接觸,教師應給學生一雙“慧眼”,讓學生去體會社會生活的真善美,去鄙棄社會生活的假惡丑,去同情去關(guān)愛,去憎惡去批判,把社會作為第二課堂。這實際上是課內(nèi)閱讀的又一延伸方式,只是閱讀的材料不再是一本本黑底白字的書,而是一個個活生生的人,一件件復雜的事,一幅幅生動的畫……這對學生的分析能力、觀察能力也是一種極好的訓練。
(三)指導學生寫讀書心得。語文教學強調(diào)的是讀寫結(jié)合,學生通過課外閱讀、博覽博聞強記,開闊了視野、積累了知識,“厚積”自然就“薄發(fā)”了。所以,教師應指導學生寫好讀書心得,或三言兩語的評論或感受最深的人、事、段極其寫法等的點評,或?qū)憣懽x后的感想體會。
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偉大的認識工具。學點哲學并將哲學方法運用到語文教學中,會提升語文教學的新境界。愿我們共同努力,打造語文新課堂。
作者單位:河南鄭州第十六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