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英語是本世紀人才必備技能之一,而目前農(nóng)村英語教學狀況堪憂,作為英語教育工作者,采取多種形式進行教學,注重英語的實踐性,分層次教學,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培養(yǎng)農(nóng)村“娃娃”的主體意識顯得尤為重要,我們應盡力使農(nóng)村“娃娃”們的英語激情澎湃。
關鍵詞:實踐 分層 合作 培養(yǎng)
“英語”是二十一世紀人才必備技能之一。然而,我們經(jīng)常在教學過程中出現(xiàn)這樣一種現(xiàn)象:初學英語時,學生熱情高漲;隨著學習的深入,越來越多的農(nóng)村“娃娃”開始退縮;最后,只有一小部分堅持學習;更有甚者,認為“不學A、B、C,照樣干革命”。為解決目前的窘境,我認為,作為英語教師,我們應從英語的“教”與“學”兩方面不斷探索、研究,最終找到一條解決這一問題的路子。
著名心理學家布魯納曾經(jīng)說過:“學習中最好的刺激是對所學教材的興趣?!睂W習來說,“興趣”將直接影響學習效果。一項對興趣的調查結果證明,“興趣”占影響學習成功因素的25%,占影響學習失敗因素的35%,可見“興趣”對學生學習成敗非常重要。那么,英語教學在入門階段應如何培養(yǎng)農(nóng)村“娃娃”的興趣,讓他們的英語激情與城鎮(zhèn)學生一樣澎湃呢?
一、重視課堂教學藝術,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
首先,教師必須在“教學藝術”上下功夫。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示范者,教師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應表達出對學生的喜愛、關心、信任和期待。教師的情緒往往會對學生有很強的感染作用。一個永遠對學生充滿信心的教師,一個笑語盈盈的課堂,是教學成功的必要條件。這樣的教師一定會贏得學生們的喜愛,這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農(nóng)村“娃娃”對英語學科的喜歡與否。
其次,在“教學手段”上,英語教師還必須在“活”字上下功夫。結合教材內容,指導學生表演小品、講故事、說笑話,讓學生在演練的過程中體會學習的樂趣。進行朗讀比賽,教學生唱英文歌曲,開展小游戲等等,都能大大激發(fā)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在教學中多用實物、簡筆畫、多媒體等方式也很有效,尤其是在單詞的教學中,這是學生一種喜聞樂見的方式,以Where’s my backpack?一課為例。上課時,老師先放一些書本、筆之類的東西在講桌的不同部位。教師充當這些事物的主人,首先找一位成績好的同學與自己配合,說:-Could you help me, please?I want my book. Where’s my book?這位學生說:-Oh,it’s on the desk. 老師又說:- Please give it to me. 然后由“娃娃”們來表演,一邊用英語表達,一邊學習語言知識。這樣一來,學生興高采烈,聚精會神,并不停的模仿、練習,一節(jié)課下來,全班同學就能輕松地學會物品位置的表達方式。
二、學以致用,增強教學的實踐性
根據(jù)現(xiàn)代《課程標準》的要求:“英語教學的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為用而學,在用中學,學了就用。”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首先盡量做到:用英語教英語,同時要求學生在學習與生活中盡量使用英語。從生活中最簡單的日常交際用語開始,如:Good morning. How are you?Goodbye. See you later等等。學生在課堂上聽不懂教師的英語或自己不會說的時候,用英語說明,如“Sorry,I can’t understand. Sorry,I don’t know. ”等。這樣,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的注意力會更加集中,精神會更加振奮,與教師的配合才會更加默契。學生在嘗試說英語的過程中獲得的成功感與滿足感,無疑會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必然能對學生的整個學習活動產(chǎn)生積極有益的影響。
三、正視差異,分層要求,評價要“多揚少抑”
不可否認,學生之間存在著個體差異。如果用一個統(tǒng)一的標準去衡量每一位學生,無疑會打擊一部分學生的信心,由此而直接導致他們失去學習的興趣。其實,學生的厭學情緒往往都是由于努力之后未能取得明顯效果或期望中的成績,期望與結果相差過遠造成的。因此,必須根據(jù)每個學生的實際,幫助他們分析學習中的成績與不足,再依據(jù)分析結果,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與學習目標。對學習目標的制定,不能太高(如果定的目標太高,就不容易達到,這樣就會挫傷學生的自信心);也不能太低(如果定的目標太低,就不能讓學生真正體會到奮斗的樂趣,從而失去學習的積極性)。在學生完成每一階段目標后,哪怕這個學生僅僅取得一點點的進步,都要及時給予肯定與鼓勵,盡量“多揚少抑”,與學生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悅??鬃釉?“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比绻覀兡艹浞值丶せ钷r(nóng)村“娃娃”的學習動機,就必然能夠大大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很大程度上消除他們的厭學情緒,進而使他們的英語學習激情澎湃。
四、互助合作,開展豐富的課外活動
利用課外時間,幫助農(nóng)村“娃娃”建立英語課外活動小組,開展豐富的課外活動,為每一位農(nóng)村“娃娃”提供一個展示自我的舞臺,讓他們在活動中互相學習、互相幫助、共同進步,也是樹立他們學習英語的信心、提高興趣的一種很好的方式。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學習情況將學生分為多個興趣小組,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開展各種活動。如,巧記單詞、情境演練、故事接龍,等等。要讓每一位學生都能通過活動發(fā)現(xiàn)自己的優(yōu)點和不足,就必須教育他們互相學習并及時的提升自己。這樣,既鞏固了知識,又激發(fā)了他們的學習熱情。
五、明確目的,培養(yǎng)主體意識
學習英語的“實用性”在學生的初學階段很難體現(xiàn),一些農(nóng)村“娃娃”就失去了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因此,我們在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讓“娃娃”們明白這樣一個道理——學英語不僅是為了應對考試,而且更是為了學習一門新的語言,提高自身的素質,適應社會的發(fā)展。同時,教師可以引導“娃娃”們在日常生活中去發(fā)現(xiàn)英語對我們的巨大影響,只有學習目的明確了,“娃娃”們的主觀能動性才能得到充分的發(fā)揮,學習潛力才能得到充分的發(fā)掘。一旦“娃娃”們能把學習英語當成自己的事去做,有了學好它的責任感,那么學習效果遠比教師費力地“灌”要顯著得多。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一切動力的源泉。”當然,“興趣”的培養(yǎng)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辦到的,而要持續(xù)不斷,持之以恒。在語言環(huán)境極度缺乏的農(nóng)村學校,我覺得,英語教學應首先從激發(fā)“娃娃”們的學習興趣入手,采用生動靈活的教學方式,讓每一位農(nóng)村“娃娃”都能體會到學習英語的樂趣,認識到學習英語的重要性,培養(yǎng)他們的主體意識,點燃學生的學習熱情,變“要我學”為“我要學”,才能從根本上解決目前農(nóng)村英語教學的困難局面,全面提高學生素質。
讓我們攜起手來:點燃農(nóng)村“娃娃”們學習英語的熱情!讓農(nóng)村“娃娃”學習英語的激情澎湃!
作者單位:重慶市璧山縣正興初級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