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較中國和美國的孩子,就會發(fā)現(xiàn)他們在課堂上對待“問題”有截然不同的表現(xiàn)。在中國的中小學課堂上,如果教師提出一個問題而孩子卻不能做出很好的回答,這個時候孩子臉上經(jīng)常都會表現(xiàn)出一定的羞愧、內疚和不安等表情,甚至有的同學則會把頭深深地低下去,非常懼怕教師的和其他同學的目光。毫無疑問,這種情況在我們的中小學課堂上似乎并不是個別現(xiàn)象。而在美國課堂上則是另一幅情景:他們的中小學生在課堂上非常愿意表現(xiàn)自我,他們往往沒有什么顧慮,敢于大膽向老師提出自己的問題,也不管問題是深還是淺,也不管是不是與課堂有關。所以,有時候他們提的問題會離奇古怪,甚至不著邊際。
通過中美兩國孩子在課堂上的不同表現(xiàn),我們可以非常直觀地感覺到這樣一個事實:中國的孩子很怕回答不出教師的問題而當眾“出丑”,在同學和教師面前表現(xiàn)得很不自信,“膽小謹慎”,不愿意“表現(xiàn)自我”;而學生往往表現(xiàn)得很不怕“出丑”,顯得“大膽妄為”,甚至有點“自命不凡”、“自以為是”。
毫無疑問,怕不怕“出丑”,這其實是與人的自信心聯(lián)系在一起的。中美兩國孩子在課堂上截然相反的表現(xiàn),背后反映的就是學生自信心的強弱。自信心較強的學生,比較坦然,不僅不怕暴露自己的弱點,而且對自己的弱點能坦然接受,因而對“出丑”也就無所畏懼,他們的膽子也就因此顯得特別的大,“臉皮也特別厚”;而自信心較弱的孩子,就表現(xiàn)的相對比較拘禁,害怕暴露自己的弱點,因此就特別害怕出丑,總是表現(xiàn)的膽子特別小,“臉皮特別薄”。
那么,孩子的自信心是從哪兒來的呢?社會心理學的研究發(fā)現(xiàn),很多情況下,人的自信心來自于社會比較。人們生活在社會上,就不可避免要與他人進行比較,如果一個人在社會生活中能取得比別人更大的成績,特別是當自己能做別人做不了的事情時,他就會獲得一種自信心和優(yōu)越感。孩子其實就是在和同伴的玩耍中,有意或無意的將自己與他人進行比較,他們的自信心一定程度上就是從這種社會比較中慢慢形成的。從這個角度講,孩子的自信心是社會交往的產(chǎn)物。另外,自信心當然還來自孩子的自我評價。當孩子能進行恰當?shù)淖晕以u價,從而發(fā)現(xiàn)自己的優(yōu)點和特長時,孩子就會獲得一種自信心;但由于孩子的自我意識尚不成熟,自我評價能力還有待繼續(xù)提高。因此,很多孩子有時并不能客觀的認識并評價自己。在此情況下,來自成人的評價,就會對孩子自信心的獲得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在中國的社會文化氛圍中,教師在孩子眼中就是的知識的權威。因而,來自教師的評價,往往對學生的自信心會產(chǎn)生關鍵性影響。毫無疑問,在我們的課堂中,仍然有非常多的教師,總是習慣于消極地評價孩子,這必然會嚴重打擊和阻礙孩子自信心的成長。而在美國的文化土壤中,家長和教師往往比較尊重孩子的意見,這就使得多數(shù)孩子都很有自己的主見,自我意識較強。對來自外界的評價,他們也往往帶有一種批判的眼光和能力,因此就較早的培養(yǎng)了自己的獨立判斷能力??梢钥闯觯环N支持性的、鼓勵和寬容的文化氛圍,對孩子自信心的培養(yǎng)是至關重要的。
孩子的自信心就像一顆幼苗,在它還沒有成長起來之前,特別需要得到精心的呵護,需要教師不斷“施肥”“澆水”,才能不斷茁壯成長。對此,我們提出以下建議:
1.要讓孩子知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yōu)點和缺點,要敢于肯定自己的優(yōu)點,甘于“悅納”自己。
2.作為成人,應該認識到,孩子的自信心不是自然而然就能具有的,也不完全是靠孩子自己爭取得來的,而是成人鼓勵和孩子自我發(fā)現(xiàn)的結果。
3.幫助孩子發(fā)現(xiàn)、尋找他的“閃光點”,并注意得到孩子的認可,必要的時候甚至可以以此為“突破口”,有針對性的對孩子鼓勵教育,以調動孩子的積極性和培養(yǎng)孩子的自信心。
4.多培養(yǎng)孩子的業(yè)余愛好和特長,多讓孩子參加一些體育活動。在發(fā)展愛好和特長的過程中,讓孩子學會認識自我、發(fā)現(xiàn)自我。
5.不要教育孩子凡事過于謙虛。謙虛過度容易使孩子形成消極的自我暗示,不敢大膽的表現(xiàn)自己的才華。
6.要注意觀察孩子的日常表現(xiàn),孩子有了哪怕細微的進步,教師和家長都應及時地給予鼓勵,讓孩子得到一種成功體驗的同時,獲得一種外在的激勵。
對于眾多的家長和教育工作者來說,我們的鼓勵對孩子樹立自信心和自尊心都是非常重要的。只要我們全社會都來關心孩子,鼓勵孩子,平等的對待孩子,他們就會在充滿陽光和自信的氛圍中不斷地成長。
作者單位:山東體育學院日照校區(qū)體育藝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