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做什么事情,事先都應該有所準備,這就是“有備無患”。例如,足球比賽之前,整個足球隊往往會事先對比賽的戰(zhàn)術(shù)、別人的技術(shù)進行非常詳細的分析,這就是事先的準備。一個球隊比賽的輸贏,事先的準備是最為重要的。學習和踢球一樣,要達到有效率的學習目的,就要做好各種課前準備,最為重要的就是知識的準備,即預習。
葉圣陶先生也曾指出:在精讀指導前,得先令學生預習。所謂“預”就是“事先”、“預備”;“習”,是“學習”“練習”之意。預習就是在學習新課之前的自學,有準備地去聽老師講課。預習語文,對許多學生來說,常常感覺是老虎吃天,無從下口。要么走馬觀花,將課文粗略看一遍,就算是預習;要么撿了芝麻,丟了西瓜,只查出幾個生字生詞,至多了解一下文學常識,便以為是預習。結(jié)果與老師的要求相差甚遠。久而久之,學生就會對學習語文失去興趣,甚至產(chǎn)生畏懼心理,嚴重影響成績的提高和能力的培養(yǎng)。著名專家楊再隋教授也曾說過:在學習新知識前,讓學生利用一些學習資源,進行適當?shù)念A習,以建立舊知與新知之間的聯(lián)系是必要的。
那么如何搞好預習呢?
一、分析題目
題目是文章的眼睛,是“透視”美景的“窗口”,充分利用這個窗口,也就占據(jù)了“攻擊”課文的有利地勢。有的題目啟人深思,如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下冊《羅布泊,消逝的仙湖》一文,就是對羅布泊為什么是仙湖,其消逝的原因是什么這些問題的回答和解釋;有的題目則直接告訴我們文章的中心,說明或記敘的對象,如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故宮博物院》一文的題目就告訴讀者文章的說明對象是故宮博物院。
二、分析提示
在現(xiàn)行的語文教材中,每篇課文都有“預習提示”或“自讀提示”,這些“提示”就是幫助預習課文的“鑰匙”?!疤崾尽币话闾峁┮韵滦畔?寫作背景、中心思想、結(jié)構(gòu)安排、藝術(shù)特點及語言風格等。預習時,若帶著這些信息去了解課文,分析問題,就會有的放矢,從而提高學習效率。如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下冊《旅鼠之謎》一文預習提示為:“你聽說過北極旅鼠嗎?這種生活在北極草原的小動物,有許多難解的謎團。幾個世紀以來,科學家們絞盡腦汁,卻始終解不開他們的奧秘。閱讀這篇課文,相信你也會產(chǎn)生探究旅鼠之謎的興趣?!备鶕?jù)這些提示,學生就可以了解到文章主要介紹旅鼠的奧秘。
三、研讀課文
在研讀時,切不可淺嘗輒止,應仔細閱讀,深入體味。閱讀中遇到的難字生詞應查工具書;生動而典型的句段要反復閱讀,進而闡明和作注;發(fā)現(xiàn)疑點若思之不解,可在聽課時解決。若課堂上未涉及,下課要問老師或與同學討論,切不可就此放過。
四、思考練習
對課后的思考和練習,若能事先思考,就會做到心中有數(shù)。在老師講授時,就會找到這些問題的思考角度或答案。這樣既提高了作業(yè)的質(zhì)量,同時又節(jié)省了時間。如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下冊《我的母親》一文研討與練習一為“1.課文寫了母親哪幾件事?表現(xiàn)了母親什么品性?2.作者主要寫母親是他的恩師,為什么除了寫母親怎樣訓導之外,還更多的筆墨寫她與家人相處的情形?”根據(jù)這些問題,就可以使自己的預習更有目的性。
“學會學習”本身要比“學會什么”都更為重要。教育不僅應使學生獲得知識,形成智慧技能,而且應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造能力和引導他們學會如何學習。教育的真正意義不在于讓學生獲取現(xiàn)成的知識,而在于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學會學習。在新課程的改革中,我們要不斷反思、不斷實踐,真正更新、轉(zhuǎn)變教育觀念,把新的教育理念轉(zhuǎn)化為教學行為,努力追求有效、和諧的課堂教學,讓預習也能“與時俱進”,實現(xiàn)真正意義上的探究式學習。
作者單位:河北省唐山市豐南區(qū)唐坊鎮(zhèn)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