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讓學生自己進入角色,扮演角色,課文中的角色不是在書本上,而是自己或者自己班集體中的同學,這就促使學生帶著角色轉換的真切感受理解課文,對課文中的角色必然產生親切感,加深了內心體驗。
關鍵詞:表演 情境 情感 創(chuàng)造 體會
小學語文特級教師李吉林老師提出:“以表演體會情境,不僅使課文所描述的形象直接作用于學生的感官,而且罩上了一層情感色彩?!痹谛W語文教材中,尤其是低中年級,可以讓學生表演的課文很多,通過表演,加深了對課文的體驗。
情境教學中,表演分為兩種:一是進入角色,所謂的“進入角色”即是“假如我是課文中的××”;二是扮演角色,則是擔當課文中的某一角色,進行表演。由于讓學生自己進入角色,扮演角色,促使學生帶著角色轉換的真切感受理解課文,對課文中的角色必然產生親切感,很自然地加深了內心體驗。表演并不是隨心所欲的,而是經過老師精心設計的過程,在此過程中,我深深地感悟到:
一、發(fā)揮想象,激發(fā)情感體驗
以表演體會情境,用得最普通的是童話、寓言、故事中角色的扮演。那些狼呀、大公雞呀、小山羊、小狐貍呀,頭飾一戴,教室里的氣氛隨即就熱烈起來,孩子們一個個欣喜若狂,爭相扮演。表演開始,教材中的角色活靈活現(xiàn)地再現(xiàn)在學生眼前,孩子們成了熱情的演員或觀眾,一下子全部進入了教材描寫的情境之中。這樣,教材寓言與眼前形象溝通,就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例如教學《狐假虎威》在鞏固階段,由一名學生扮演老虎,一名同學扮演狐貍,還有一些群眾演員,扮演其他小動物,這樣他們憑借自己對課文語言的記憶,進行對話,使課文內容一下子活了起來。為了增強表演效果,往往需要適當設置些模擬的布景或道具。為了表現(xiàn)狐貍的狡猾,給扮演狐貍的學生加上頭飾,頭飾上畫的狐貍眼珠子真的像會說話似的;給扮演老虎的同學戴的頭飾,上面的老虎威風凜凜,兩個角色的表演吸引了全班同學,他們的動作、神情便是根據自己對故事的理解而變化的。這種表演是在熟讀課文后進行的,屬鞏固性的表演,表演后,伴隨著熱烈的情緒,加深了對課文的記憶。有時也可以適當加以創(chuàng)造,如其他小動物們說的話,這便是學生自己的創(chuàng)造。
二、抓住關鍵,體會文章中心
在小學語文教材中,尤其是低中年級,可以讓學生表演的課文是很多的,通過表演,加深了對課文的體驗。到了高年級,也仍然可以適當表演,因為表演使學生格外“稚化”,仿佛又回到學齡初期。這種外界特定環(huán)境引起的心理“稚化”,使學習者忘我,具有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因此,在高年級,只要教學需要,仍可通過表演體會情境。不過要求應在低、中年級訓練對白為主的基礎上提高一步?!镀铧S羊》是一篇歷史故事,講的是祁黃羊讓位薦賢的故事。突出地表現(xiàn)了他“外舉不避仇,內舉不避親”,做事“出以公心”的崇高品質。在教學這一課時,我嘗試著以排課本劇這一形式組織整個教學過程。在學生表演過程中,要求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抓住課文中人物神態(tài)、動作、語言的描寫進行表演。如在表演祁黃羊與晉悼公商量選拔人才時,抓住“只有”、“想了想”、“鄭重”、“深感意外”、“驚訝”等詞語。在學生表演完后,我進一步提問,先問晉悼公的扮演者:“祁黃羊在推薦仇人的時候,你為什么是張大了嘴巴?”扮演晉悼公的同學回答:“我想表現(xiàn)出深感意外,很吃驚的神情?!苯處熃又釂?“解狐知道了是祁黃羊舉薦他做中軍尉的時候,他會想什么,說什么?祁午聽到父親推薦解狐的時候,他會想什么,說什么?”等問題。接著問祁黃羊的扮演者“你在推薦仇人的時候,為什么語氣特別的沉重?”學生根據對課文的理解一一做了回答,課文語言理解具體、深刻。表演角色體會情境讓學生深刻的理解了課文的中心思想。
三、融入角色,理解課文情境
在很多情況下,教師通過語言的支配,讓學生通過他擔當角色的新鮮感,用特定角色的眼睛去觀察課文描寫的情境,產生新鮮感和親切感。
教學《半截蠟燭》,通過教師語言的支配,“現(xiàn)在是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法國的一個夜晚,讓我們一起到伯諾德夫人的家里看看將要發(fā)生的事……”把學生帶到課文描寫的特定的時代和處境中,好比增添另一個目睹者的角色,這不僅可以把學生更好地帶入情境,對這一家機智勇敢和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的敬佩,而且可以弄清故事的來龍去脈,突破教材難點。
以表演體會情境,這種生動的形式,使學生特別的興奮,他們既可以聽到,又可以看到,且富有戲劇情味。學生情緒熱烈,印象深刻是必然的結果。
作者單位:連云港市東??h駝峰鎮(zhèn)麥坡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