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寶銀
王宗岳《太極拳譜》包括:《太極拳論》、《十三勢》、《十三勢行功歌訣》、《打手要言》、《打手歌》五篇拳論。這五篇拳論,相互關聯(lián),相互照應,自成系統(tǒng),形成整體。研究王宗岳《太極拳譜》,不可將這五篇拳論分離與割裂開來,不可將王宗岳《太極拳譜》與后學者的《拳論》混為一談。為便于對王宗岳《太極拳譜》的系統(tǒng)研究,筆者現將王宗岳《太極拳譜·指要》串而述之如下,并據此提出些許思考,與同好共思共勉。串述中,夾以筆者個人少許體悟,不妥之處,望指正之。
串述
“太極者,無極而生。動靜之機,陰陽之母也”。太極拳行功、練功,以何為法?曰:“虛領頂勁,氣沉丹田,不偏不倚,忽隱忽現”?!皟裙叹瘢馐景惨荨??!氨瞬粍?,己不動;彼微動,己先動”?!皠又畡t分,靜之則合;無過不及,隨屈就伸。人剛我柔謂之走,我順人背謂之粘,動急則急應,動緩則緩隨”?!白冝D虛實須留意,氣遍身軀不稍滯。靜中觸動動猶靜,因敵變化示神奇。勢勢存心揆用意,得來不覺費功夫??炭塘粜脑谘g,腹內松靜氣騰然。尾閭中正神貫頂,滿身輕利頂頭懸。仔細留心向推求,屈伸開合聽自由”?!傲⑷缙綔?,活似車輪”?!捌羷t隨”為病,務須忌之,“雙重則滯”為病,務必避之。“用功之久”自可“豁然貫通”,達到“陰陽相濟,方為懂勁”?!岸畡藕?,愈練愈精,默識揣摩,漸至從心所欲。本是舍己從人,多悟舍近求遠”?!吧峒骸眲枕殹吧峤?,“從人”務必“求遠”。于毫厘之間求動靜變化,在微末之處悟陰陽玄機。若“差之毫厘”微末,則“謬以千里”萬里。
太極拳,“雖變化萬端,而理為一貫。由著熟而漸悟懂勁,由懂勁而階及神明”。
何為著熟?“十三勢者,掤、捋、擠、按、采、捌、肘、靠、進、退、顧、盼、定也”。“十三總勢莫輕視,命意源頭在腰際”?!皰蜣蹟D按須認真,上下相隨人難進”。
何為懂勁?“粘即是走,走即是粘,陰不離陽,陽不離陰,陰陽相濟”。“任他巨力來打我,牽動四兩撥千斤。引進落空合即出,沾連粘隨不丟頂”?!安焖膬蓳芮Ы镏?,顯非力勝;觀耄耋能御眾之形,快何能為?”太極拳走架行功,推手練功,要求慢、輕、松、緩、圓、整、順、通,其源蓋出于此。試想,行功、練功,若快速練之,何能表達表現出“耄耋能御眾”之形態(tài)變化?換言之,表示“耄耋御眾之形”,這無論如何也不是“快”字所能辦到的,故日“快何能為?”而太極拳引進落空后,四兩撥千斤“沾連粘隨,無丟無頂”的功夫,也正是通過在走架行功,推手練功中“耄耋能御眾之形”的長期修煉,通體內外達到“豁然貫通”而得到。
何為神明?“左重則左虛,右重則右杳,仰之則彌高,俯之則彌深,進之則愈長,退之則愈促”,“一羽不能加”,一塵不染,觀富貴如浮云,“蠅蟲不能落”,兩袖清風,視名利若草芥,醉者他醉,醒者自醒,“人不知我,我獨知人”,身心修煉,達此境界,“英雄所向”,仁者“無敵”矣。
太極拳道,“入門引路須口授,功夫無息法自休。若言體用何為準,意氣君來骨肉臣。詳推用意終何在,延年益壽不老春”?!罢摗辟狻案琛辟夤参迤?,“字字真切義無遺”,遵道勤修,必有所得,“若不向此推求去,枉費工夫遺嘆惜”。對此,“學者不可不詳辨焉,是為論”。思考
1、對于“勁”,在王宗岳《太極拳理論》中,只提到“由著熟而漸悟懂勁”一句,而此處之“懂勁”,是指懂得他人“勁”之方向、大小、意圖及變化,并非自我求勁。
2、依據王宗岳太極拳理論,太極拳所追求的功夫是“一羽不能加,蠅蟲不能落,人不知我,我獨知人”,“任他巨力來打我,牽動四兩撥千斤。引進落空合即出,沾連粘隨不丟頂”,而不是其他。
3、王宗岳《太極拳譜》十三勢行功歌訣中,明確昭示后學,“詳推用意終何在,延年益壽不老春”。一些太極拳家,習拳多年,到晚年方才徹悟到,延年益壽不老春,才是太極拳的最高境界。
4、一些太極拳學者、名家的拳論,已成正果,代代相傳,學者如云。正由于如此,才形成當今楊、武、吳、孫、陳、趙堡、常式、顧式、浦式、東岳等太極拳多彩格局。筆者認為這里最緊要的是,太極拳愛好者應當回頭反顧,尋本溯源,反思回味,認真研讀“咸豐二年(1852年)武澄清于河南舞陽縣鹽店所得王宗岳拳譜之內容”(見昊文翰先生大著《武派太極拳體用全書》393頁)??匆豢赐踝谠馈短珮O拳譜》究竟在闡述什么?在要求什么?最終追求什么?想一想,我們應當給太極拳愛好者傳授什么?向后學者傳遞什么?……
(責任編輯喬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