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輝
2009年1期《秦始皇是不是要傳位給長子扶蘇》一文中,作者方方認(rèn)為秦始皇本意并不想傳位給扶蘇,而是要傳給胡亥。對此,我不敢茍同,秦始皇當(dāng)時(shí)絕對是要傳位給扶蘇!
《史記·秦始皇本紀(jì)》中載:“始皇惡言死,群臣莫敢言死事。上病益甚,乃為璽書賜公子扶蘇曰:‘與喪會成陽而葬。書已封,在中車府令趙高伏儼曰:‘主乘輿路車行。符璽事所,未授使者。”方方作者認(rèn)為始皇寫遺詔給扶蘇不是要傳位,而僅僅是一封家書,自然不用公開。但有一點(diǎn)作者卻忽略了:皇帝有私事嗎?眾所周知,在中國,皇帝無家事!皇帝的家事就是國事。因此,不管秦始皇如何看待遺詔,在帝國的立場上,那就是一封通行全國的詔令。
明代靖難之役后,方孝孺與明成祖之間有過這樣一段對話:
成祖降榻勞曰:“先生毋自苦,予欲法周公輔成王耳?!毙⑷嬖唬骸俺赏醢苍?”成祖曰:“彼自焚死?!毙⑷嬖唬骸昂尾涣⒊赏踔?”成祖曰:“國賴長君?!毙⑷嬖唬骸昂尾涣⒊赏踔?”成祖曰:“此朕家事?!?《明史·方孝孺?zhèn)鳌?
明成祖對于靖難之役的解釋為“此朕家事”,然而這并未平息歷代文士對這次叛逆的口誅筆伐,因?yàn)樵趥鹘y(tǒng)士人眼里,皇帝是沒有家事的。因此,方方作者在文中說秦始皇的遺詔只是給扶蘇的家書,顯然是不合情理、無法成立的。
而“與喪會成陽而葬”僅僅是讓扶蘇回咸陽參加葬禮嗎?顯然不是。雖然始皇最喜愛幼子胡亥,但也并沒有明確表示過不喜歡扶蘇。如照文中所言,那封所謂的家書只是因眾子中只有扶蘇不在咸陽才寫的,試問,有這個(gè)必要嗎?既然不喜歡他,又何必親自下遺詔要他回咸陽參加喪禮。但是,始皇偏偏就給扶蘇留下了這一封唯一的遺詔,可見他對扶蘇的重視,讓他“使監(jiān)兵上郡”也可說是對扶蘇能力的一種歷練。
綜上所述,始皇臨終前寫下的這封遺詔,絕不會是簡單的一封家書,讓扶蘇回咸陽治喪,言下之意就是要扶蘇繼承皇位。
而文中經(jīng)常說到“立儲”、“繼位”,刻意要將立儲與繼位聯(lián)系起來,但皇位并不是非要被立為儲君才能繼承的。始皇一生沒有立儲,由哪一位皇子繼位是他一紙?jiān)t書就能決定的事,由公子直接繼位,跳過“立為儲君”這一程序也未嘗不可。
至于文中所提嫡庶長幼之分,說不能確定扶蘇是嫡子,這根本就是無稽之談。始皇有無立后都是懸案,自然不能明確眾子有嫡庶之分。既然始皇沒有立后,那眾公子只要分長幼就行了。始皇既然沒有留下遺詔明確由誰繼位,那么由長子扶蘇繼位也是天經(jīng)地義的。
《史記·陳涉世家》中載:“今誠以吾眾詐自稱公子扶蘇、項(xiàng)燕,為天下唱,宜多應(yīng)者。”由此可見,陳勝、吳廣在起義時(shí)很自然地打出公子扶蘇的旗號,主要原因是當(dāng)時(shí)天下公認(rèn)由公子扶蘇即位是合情合理的。
那么,秦始皇有沒有傳位給胡亥的可能呢?
文中舉例說《資治通鑒》、《史記》中均記載始皇最愛少子胡亥,讓其與他一起出巡,目的是讓他實(shí)習(xí)政務(wù)。但事實(shí)真的如此嗎?我認(rèn)為不可能。
首先,最喜歡胡亥,未必就一定要傳位給他。如曹操最喜歡曹植,但最后傳位給了曹丕。
其次,這里所引述的記載都說是“請從”,可見隨駕應(yīng)是胡亥主動(dòng)要求的,而不是秦始皇特意安排的。
再次,《資治通鑒》中載:“趙高言于胡亥曰:‘先帝欲舉賢立太子久矣,而毅諫以為不可,不若誅之!”趙高與蒙毅素有私怨,這話無非是除去蒙毅的冠冕堂皇的借口罷了,因此不能說明始皇立儲就是要立賢,不立嫡長。再者,即使真要立賢,從陳勝、吳廣起義打著扶蘇的旗號來看,扶蘇是人心所向,乃可造之材,且不見他有不良之舉,始皇一生行事果斷,絕不會偏偏在立儲上犯糊涂。
最后,《史記·李斯列傳》中載:“(始皇)病甚,令趙高為書賜公子扶蘇曰:‘以兵屬蒙恬,與喪會威陽而葬?!狈鎏K長年隨蒙恬戍邊在外,和蒙恬的關(guān)系肯定不錯(cuò),如果始皇決心傳位給胡亥,趙高作為胡亥的老師自然會跟著雞犬升天,那么,把北方30萬戍邊精兵交給趙高的死對頭蒙恬,不是在給胡亥繼位制造障礙嗎?若始皇有心傳位給胡亥,為什么在給扶蘇下遺詔的同時(shí),不另派將領(lǐng)頂替蒙恬呢?
所以,始皇并沒有傳位給胡亥的意思,其本意就是要長子扶蘇繼承皇位。
編輯/蔡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