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江華
摘 要:多媒體技術作為課堂教學的一種輔助手段,它的作用是毋庸質疑的,但實際應用時卻存在著各種各樣的誤區(qū)。因此教師在運用多媒體技術進行輔助教學時一定要精心設計、恰當運用,使其真正服務于語文教學。本文旨在對多媒體語文教學進行初步探討,并提出筆者的幾點體會。
關鍵詞:多媒體;語文教學;輔助教學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3-8454(2009)06-0053-02
一、引言
隨著信息技術突飛猛進的發(fā)展,利用現(xiàn)代化信息技術制作的多媒體課件迅速走進語文課堂,成為目前最熱門的教學輔助工具。多媒體課件以其生動活潑,圖文并茂,又具有豐富的表現(xiàn)力和強大的交互性,深受師生的青睞,但是筆者根據(jù)多年的實踐經(jīng)驗,認為對多媒體這種“超級”教輔應持理智態(tài)度,在語文教學中有的地方“用得”,有的地方“用不得”。
二、多媒體技術在語文教學中的“用得”
筆者經(jīng)過審慎的摸索和驗證,認為多媒體在以下方面確實“用得”,并且會對課堂教學中起到很大的輔助作用,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1.創(chuàng)造導入情景,引人入勝,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古人說“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理想的課堂教學應當是:課未始,興已濃;課正行,興愈濃;課已畢,興猶濃。利用聲色俱備的多媒體手段可以有效的達到此目的。在教學《三峽》一課的時候,筆者首先播放了一段優(yōu)美的三峽風光,讓學生對三峽之美悠然神往,使他們了解和體悟到作者在課文中描繪的意境。再比如在講《黃河頌》時,筆者用蕩氣回腸的黃河大合唱和黃河岸邊的母子像導入,同學們的表情都變得嚴肅而神圣,大家把對母親河的敬仰和熱愛化作積極認真、緊張有序的學習。
2.為課文提供相關背景資料,加深對文章的理解
語文教學中常常需要提供許多的背景材料,例如作家生平、寫作背景、時代背景、前人評論等等,多媒體可以大容量、高效地提供給學生,以掃清閱讀障礙,加深對作品的理解。
比如,雨果的《就英法聯(lián)軍遠征中國給巴特勒上尉的信》,如果同學們不了解當時的歷史情況,不了解圓明園的建筑藝術成就和藏品的珍貴豐富,對“兩個強盜”的故事就不可能有深入的理解,筆者在上這節(jié)課的時候,首先展示了圓明園被毀前的圖文資料,讓同學們深刻地認識圓明園這座“月宮的建筑”,深刻認識它的“富麗堂皇”,之后筆者節(jié)選了電影《火燒圓明園》中英法聯(lián)軍攻入圓明園之后肆意掠奪,又毫無人性地放火燒園這一情節(jié),使同學們帶著惋惜和悲憤的情緒再來閱讀課文,很容易跟作者產(chǎn)生強烈的共鳴,從而深刻理解作者的感受和字里行間所表達的深意。
3.幫助學生理解抽象的說明性文字
語文課雖然以形象思維為主,但是有些課文,尤其是說明文往往涉及到天文、地理、歷史、建筑等方面的內(nèi)容。有些內(nèi)容可能是學生無法想象和難以理解的,運用多媒體會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比如《看云識天氣》,同學們的天氣知識很貧乏,很難理解和想象什么是卷云,什么是積云,什么是卷積云……筆者多方查找資料,利用多媒體把各種云的圖片展現(xiàn)給同學們,使他們對作者所說的云有了一個直觀清晰的認識,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
4.運用多媒體練習與測試,提高課堂效率
多媒體技術走進課堂之后,進行課堂練習和課堂測試的時候,再不用一題一題的抄在黑板上了,鼠標一點,題目就出來了,節(jié)約了大量的課堂時間。借助于計算機巨大的存儲容量和快速處理能力,我們還可以輕而易舉地實現(xiàn)多層次練習和測試,讓不同層次的同學同時做與本人能力相應的練習。既提高了課堂教學的針對性,又大大提高了課堂的容量。
三、多媒體技術在語文教學中的“用不得”
盡管多媒體教學有這么多的優(yōu)點,成為課堂教學改革和教育現(xiàn)代化進程中的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但是它畢竟只是一種教學輔助手段,無法也不可能代替?zhèn)鹘y(tǒng)的課堂教學。它在有些方面還真是“用不得”。
1.切不可讓多媒體的直觀性影響了學生想象力和思維能力的發(fā)展
語文課畢竟是以語言閱讀為主體的,語言的魅力就在于語言閱讀本身。語言文字本身就是一種媒體,文字所能提供給讀者的無限想象空間是任何圖片和動畫所不能比擬的。俗話說:“一千個讀者心中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甚至同一讀者這次閱讀和下次閱讀的感覺也不同。所以,在教學中過分的強化聲音、圖片等媒體的作用,就有可能沖擊到語文教育本體,造成事與愿違的結果。比如在涉及詩歌散文的意境,畫面理解的時候,有些老師總是迫不及待地把自己的理解用圖片等形式展示給學生。這樣一來,嚴重的影響了學生對語言文字的個性化感悟,阻礙了學生獨特的想象與體驗。
像朱自清的《春》,作者筆下山清水秀、草長鶯飛的江南春天不知撥動了多少人的心弦,學生多讀幾遍課文,一定能體會到春的美景、春的氣息、春的聲響,進入春的美妙境界中。可是如果把春的意境用圖片直觀地展示出來,學生就少了思維和想象的空間,長此以往學生的想象能力就會退化的。再比如,在教學《聽潮》時,大可不必一下子就把潮漲潮落的畫面展示給學生,而應該讓學生對課文的語言充分的感知。讓學生在海潮背景聲中朗讀課文,細細地體味海潮的美和力,想象此時海潮的景象。這樣,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想象能力,又扣住了課題中的“聽”。
2.切不可使用與課堂教學無關的聲音動畫效果,分散學生的注意力
多媒體教學課件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凡事有度,若教師一味地追求畫面的生動,為迎合學生新奇刺激的口味,將多媒體課件做得花哨,反而會干擾學生的視聽,分散學生的注意力。
比如有的老師將插圖弄得過分夸張變形,有的老師為了求得美化的效果,在不該插圖的地方插了圖,有的老師把畫面背景搞得很復雜,按鈕奇形怪狀,有的老師大量使用無關動畫和音響……這些“花哨”“好玩”的課件,畫蛇添足,喧賓奪主,大大增加了課堂無效信息,違背了學生在認識事物時,在一定時間內(nèi)只能接受其主要信息的認知規(guī)律,分散了學生的注意力,沖淡了學生對重難點的關注,給課堂教學帶來了很大的負面影響,嚴重的影響了課堂教學效果。
3.切不可用多媒體替代教師的板書
多媒體教學是在傳統(tǒng)教學的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但是多媒體并非能完全替代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及內(nèi)容。雖然板書在課堂上占用了一定的時間,但是筆者認為這是非常必要,因為:第一,漢字是中國文明的一部分,書寫漢字本身就是對學生民族文化的熏陶。學生通過觀察老師板書,在潛移默化中掌握正確的筆畫順序和字形結構,甚至受到書法的影響,很多學生的字體都跟語文老師相似。第二,老師在黑板上一邊寫字,一邊與學生進行深入探討的這種及時反饋的優(yōu)勢是多媒體課件不可比擬的。
四、總結
總之,媒體輔助教學是一種工具,一種手段,我們使用多媒體是為了更有效地提高課堂效率,所以在教學中我們要深入研究,適當?shù)脑O計、運用,揚長避短,使多媒體手段與其它的教學手段有機結合,優(yōu)化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效率,真正體現(xiàn)多媒體的價值。
參考文獻:
[1]關于多媒體輔助語文教學的再思考[EB/OL].http://yw.yayg.net/jxjy/jslw/200511/19.html.
[2]中學語文教學資源網(wǎng)[EB/OL].http://www.ruiwen.com. (編輯:隗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