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鳳偉
【關鍵詞】信息技術 學困生 解決策略 分層教學
作為一名初中信息技術教師,筆者總有這樣的感受,在上信息技術課時,教師在布置一個操作任務讓學生自主實踐時,有的學生會很忙碌,會靈活使用自己的電腦技能來完成任務,而且會修改和完善好自己的作品;有的學生卻一臉茫然,不知如何下手;而有的卻索性改做其它不相干的事情了。新課程標準要求關注全體學生,一切為了學生的發(fā)展,一切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fā)展。要真正達到課堂教學的理想效果,促進全體學生的發(fā)展,要首先解開“學困生”這個“結”。那么,我們該用什么方法讓“學困生”一同前行呢?筆者認為解決策略有以下幾點。
一、對學生進行有效地課前摸底
開學初對全班每個學生的基礎知識、學習能力、學習興趣情況進行全面了解和分析,挑選出那些學習成績好、學有余力、工作能力強的學生,由他們作為教師的小助手,即學困生的“伙伴教師”?!盎锇榻虒W”一方面,能減輕任課教師同時面對眾多學生需要幫助而不能兼顧所有學生的問題,起到緩解教師壓力的作用。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改善“師生”雙方的學習成績。
二、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設立分層次教學目標
“分層教學”是一種在班級制授課條件下,適應學生個別差異的課堂教學策略,有利于學生全面成長。對于“學困生”,教學目標不要求太高,內(nèi)容的容量也要相應減少。合理安排課程,學習目標和學習方法,允許學生選擇,讓“學困生”樂于學且學得會。通過分層實踐,不但照顧了全體學生,而且給學困生發(fā)展也提供了空間,讓他們也能體會到完成任務的喜悅。
三、利用情境教學,讓課堂充滿樂趣
課堂教學的設計中,強調(diào)一個“樂”字,突出一個“玩”字。比如,《能工巧匠》一課,讓學生五個人為集體,拍集體照。課堂中,學生先自學書本內(nèi)容,然后通過闖關游戲來檢驗學生的自學情況。第一關:把自己從照片中裁出來。第二關:調(diào)節(jié)自己的照片;第三關:給照片取名;第四關:給照片添加藝術效果。每位同學一直圍繞著自己的照片進行教學設計,為了讓自己更漂亮,都非常認真的學習,學困生們當然也樂在其中,誰不想自己漂亮呢!久而久之,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要學得認真、玩要玩得開心,在玩中學,在學中樂,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四、針對不同的教學對象,采用積極的教學評價方式
課堂評價的方式要靈活多樣,要鼓勵學生創(chuàng)新。在信息技術課上,我們經(jīng)常進行教學比賽。筆者在比賽中經(jīng)常設置進步獎,比如,打字除了取前三名外,還要看誰與自己原來比進步的多,也取前三名,超越自己也是勝利。都有了可以超越的目標,興趣也就大增了。在下課前展示學生的作品,一一評價學生的成果,注重深入挖掘每個學生的閃光點,發(fā)展學生的個性,積極鼓勵學生進步。
總之,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和實踐,筆者發(fā)現(xiàn)所謂的學困生們都已在信息技術課堂中擁有過成功的經(jīng)歷和他人的贊譽,極大調(diào)動了學習積極性,增強了他們對學習的信心和勇氣,從而使他們都樂于學習、善于學習,最大限度地開發(fā)自身的潛能。我們的信息技術教育必將會是一片生機勃勃的滿園春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