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清旺
摘要: 本文主要論述在汽車專業(yè)模塊化教學中存在的幾個問題及相應的解決方法:結合學校具體情況合理設計模塊教學過程;通過學生之間教學相長、優(yōu)勢互補來組合小組;修改模塊內容,把握重點的幾個教學任務來順利完成模塊教學;通過各個模塊之間的交流和組合來銜接好各個模塊所學內容;通過布置不同的教學任務,使教學過程更嚴謹、緊湊。
關鍵詞: 汽車專業(yè)教學 模塊化教學 解決方法
模塊化教學法,是以現(xiàn)場教學為主,以技能培訓為核心的一種教學模式,它一出臺就在許多國家得到了密切的關注。近年來,隨著我校汽車專業(yè)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該教學模式以其靈活性、針對性、現(xiàn)實性、經濟性的特點,在汽車專業(yè)教學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和發(fā)展。實踐證明,模塊化教學解決了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不少弊病,得到了專業(yè)課教師和學生的一致認可和好評。但模塊化作為新生的教學模式,其應用和推廣,必然受到教材、師資、教學設備等配套設施的制約,也必然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困難。那么,如何克服這些困難呢?以下是我對模塊化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解決方法的一些見解:
一、模塊教學過程設計及實施的問題
模塊教學是以素質為核心,以能力為本位,重在知識和技能的實際靈活應用。與傳統(tǒng)教學過程相比,模塊化教學過程更加注重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由知識傳授轉化到自主學習上。一個成功的模塊教學過程,首先是要面向學生制定他們力所能及的教學目標;其次是設計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以及組織靈活多樣的教學過程等。模塊化教學在我校汽車部開展兩年來,教學成果得到了長足進步,但仍有學生聽課不認真,上課有不少學生睡覺的情況發(fā)生。究其原因,我覺得還是模塊教學過程設計及實施這一環(huán)節(jié)尚有不盡人意的地方。以下是我對這一環(huán)節(jié)的一些做法:
模塊教學過程不能簡單套用別人的經驗,必須視乎學生的能力、學校設備情況、教材情況等設計出符合班級情況的模塊教學過程。
對于汽車電氣設備,涉及的模塊有起動機檢修、發(fā)電機檢修、燈光線路的檢修等。
1.根據(jù)模塊不同,設計不同的工作頁。工作頁的設計要貫穿整個模塊的教學思路,內容以填空題或問答題為主,可由實驗數(shù)據(jù)得出結論,不可太深奧;學生填寫工作頁的過程就是學習模塊中某個關鍵環(huán)節(jié)的過程,所以工作頁的設計非常重要。
2.根據(jù)課程的具體特點,起動機檢修、發(fā)電機檢修可采用項目化教學法進行教學,燈光線路較適合采用案例教學法教學。
3.起動機檢修涉及起動機的拆裝、檢測、修理、性能檢驗等,必須配備數(shù)量足夠的起動機、工量具及試驗臺??梢酝瑫r安排四個小組,每個小組約4—6個人,以方便管理。小組內兩個人實訓,另外幾個人可仔細觀察,做好記錄,完成工作頁。小組內每個成員都必須獨立完成實訓項目,有困難可請教同組成員。
4.小組討論及評價。小組長組織成員討論,解決上課及實訓中遇到的問題,對該模塊學習的心得作出相應的評價。
5.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啟發(fā)引導學生的思路,把握好課堂教學節(jié)奏,組織各小組實訓及討論,管理好各個小組的課堂秩序并給予合理的考核。
二、模塊內容大小的問題
一個模塊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需要通過完成一項或幾項具體的任務融合到教學過程中,使學生產生學習知識的興趣。一項好的任務是完成教學目標的關鍵,要把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的目標融入任務中,使任務有利于學生個性的發(fā)展。
考慮到我校學生的實際情況、班級人數(shù)、一體化教學實訓室的大小、教學設施的多少,以及國家大綱規(guī)定的課程所用課時等因素,我們制定了小班小模塊教學模式,一周完成一個教學模塊。同時考慮到文化課班會課大概占用十節(jié)課,初定一個模塊教學用時為20節(jié)課,以此來定一個模塊的教學容量。如汽車電氣中,定出了電源系統(tǒng)、起動系統(tǒng)、發(fā)電機起動機分電器的拆裝檢測、點火系統(tǒng)、照明信號系統(tǒng)、輔助電器、整車電路等模塊。幾個循環(huán)下來,不少教師反映所教的模塊內容多了,常常會不能按時完成模塊的教學內容,或者出現(xiàn)趕進度的情況,不能很好地實現(xiàn)既定的教學目標。
遇到這種情況,其一是重新制定模塊內容,重新劃分某個學科的教學模塊,但整個年級的教學計劃都要跟著改變,所謂牽一發(fā)而動全身,勢必打亂原先的教學秩序,工作難度較大。所以一般不能輕易重新劃分模塊。其二是重新分析教材,分析學生,在把握教學的目標、內容、重點、難點,把握每個任務所要的課時的前提下,對模塊內容作一下必要的刪減,保質保量完成模塊化教學工作。在整車電路中,我設置了如下的一些任務:整車電路識讀、前照燈電路分析及故障排除、霧燈電路分析及故障排除、尾燈電路分析及故障排除等。如果把全部電路學完學透的話,20節(jié)課是遠遠不夠的,所以我先讓學生掌握整車電路的識讀方法,再把前照燈電路學好學透。學習前照燈線路分析及故障排除方法,在此基礎上設置一些前照燈電路的故障,讓學生學會獨立分析、敢于嘗試,最終把故障排除。這樣學生覺得對此力所能及,便自然愿意去完成,既產生了學習的興趣,充分調動了學習的積極性,也輕松學會了所學的內容。其它幾個任務,就讓他們獨立去分析、研究和討論。
三、模塊之間銜接的問題
調查結果表明,經過了兩年的模塊化學習,學生的求知欲高了,課堂學習氣氛好了,汽車專業(yè)知識整體水平也提高了。但奇怪的是一些看起來很簡單的問題,有些學生反而糊涂了。比如:發(fā)動機和變速器是怎么連接的不知道,起動機在發(fā)動機哪個位置也不是很清楚,也有把壓縮機說成是發(fā)電機的,鬧出不少笑話。這些說明了我們的模塊化教學確實存在問題,但究竟是哪個環(huán)節(jié)出了問題了呢?
其實模塊是相對獨立的教學環(huán)節(jié),模塊與模塊之間沒有太多的聯(lián)系。學生在模塊教學中能很好地完成教學要求,但對于模塊外的東西了解不多,或者很難把不同的兩個模塊內容聯(lián)系在一起。這就需要一個銜接的過程。就像一個大型的軟件,其本身是由很多獨立的程序代碼組成的,每段代碼就是一個模塊。每個模塊只能完成自己的功能,模塊與模塊之間本沒什么聯(lián)系。但總工程師把各個模塊用代碼銜接好之后,所有模塊都盤活了,軟件就能協(xié)調工作,就能正常運行了。
做好了銜接,學生就能把不同的模塊進行合理的調度了。那如何銜接呢?我認為可以在一年級開始教授模塊前引入汽車概論或者汽車學的課程,先給他們一個簡單一點、模糊一點的整車概念;在各門課程的模塊教學結束后引入整車教學模塊,讓學生走出單個模塊,進行各個模塊之間的交流和組合,把發(fā)動機、離合器、變速器、傳動軸、前后橋、半軸、轉向機構、制動系統(tǒng)、電氣系統(tǒng)、空調系統(tǒng)等有機地聯(lián)系在一起,這樣學生就不再停留在獨立的模塊中了,一個整車概念已經形成了,既鞏固了模塊所學的內容,也把不同模塊內容銜接在一起,建構了一個完整的汽車知識體系。
四、模塊化教學實施的嚴謹性問題
受教學設施條件限制,并不是每個小組都能同步參與到教學任務中來,因而容易出現(xiàn)教師給部分小組學生布置任務后,其他學生忙里偷閑,出現(xiàn)“放羊”的情況。
教師是教學的組織者、實施者,教學的指揮、調度仍掌握在教師手中。遇到上述情況時,教師要給不同的小組分配不同的任務。如整車電路模塊教學,可以讓部分小組上電路試驗臺檢測線路排除故障,其他小組同學組織討論并完成相應工作頁。此外,教師安排了教學任務后還要跟蹤指導,讓學生知道做什么、怎么做,對教學內容重點難點處要組織小組學生討論,必要時啟發(fā)學生想辦法、找出路,特別是對有困難的學生要給予必要的指導,使每個學生都能在有限的時間內順利完成任務。
綜上所述,模塊化教學突破了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以技能培訓為核心,以任務驅動為主線,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模塊化教學實施的過程中,不可避免會出現(xiàn)諸如組建教學小組難、模塊教學難以順利實施、模塊銜接不好等問題,指導教師可通過學生之間教學相長、優(yōu)勢互補來組合小組,通過修改模塊內容、把握重點的幾個教學任務來順利完成模塊教學,通過各個模塊之間的交流和組合來鞏固和提升模塊教學質量,構建完整的汽車知識體系。通過布置不同的教學任務,使教學過程更嚴謹、緊湊。教師在模塊教學過程中,要把握模塊教學的知識和技能,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訓練他們在工作中與其他同學協(xié)調、合作的能力,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在有限的時間內很好地完成教學任務,培養(yǎng)出高素質應用型汽車技能人才。
參考文獻:
[1]馬騰文.模塊教學法在分析專業(yè)課中的運用.中國成人教育,2004,(11).
[2]王正雄.“任務驅動”教學法在物理教學中的運用.中學物理教學參考,20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