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周平
詩是情感的外化,詩中必然會傾注詩人強烈的情感。近年來,詩詞“情感”類試題越來越多地出現(xiàn)在高考試題中,2009年高考全國18套試卷中就有11套直接考查了對詩詞情感的把握和評價,情感鑒賞題型的重要性已無需贅言了。那么,如何正確解答此類題目呢?筆者根據(jù)近兩年高考的典型試題,概括出把握詩人情感的六個思維點,供大家復習時參考。
一、從詩歌類別切入
不同詩歌所表現(xiàn)的主旨雖說各異,但同一類別的詩歌往往有著相同或類似的感情表達,比如田園詩往往抒發(fā)喜愛山水、厭倦塵俗之情;詠史詩往往抒發(fā)昔盛今衰、物是人非的感慨;行旅詩往往表現(xiàn)旅途的寂寞以及對家鄉(xiāng)或親人的思念之情;而邊塞詩一般會表達建功立業(yè)的豪情、殺敵報國的意志或歸家無望的哀傷……因此,掌握了這些規(guī)律,就更容易把握詩人的思想感情。
真題回放:(2009年高考全國卷Ⅱ)詩的后兩句表現(xiàn)了作者什么樣的情懷?請簡要分析。
軍城早秋
嚴武[注]
昨夜秋風入漢關(guān),
朔云邊月滿西山。
更催飛將追驕虜,
莫遣沙場匹馬還。
【注】嚴武(726-765):字季鷹,華陰(今陜西華陰縣)人。曾任成都尹劍南節(jié)度使,廣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擊敗吐蕃軍隊七萬多人。
溫馨提示:這是一首典型的邊塞詩,根據(jù)詩中“漢關(guān)”、“朔云”、“西山”、“飛將”、“沙場”等詞語和詩后注釋便可推知。詩的前兩句描繪的是一幅初秋邊關(guān)陰沉凝重的夜景,景中有情;詩的后兩句暗示戰(zhàn)事已按主將部署勝利展開,既顯示出戰(zhàn)場上勢如破竹的氣勢,也表現(xiàn)了主將剛毅果斷的氣魄和勝利在握的神情。
參考答案:詩的后兩句表現(xiàn)了作者作為鎮(zhèn)守邊疆的將領(lǐng),斗志昂揚、堅信必勝的豪邁情懷。第三句寫部署奮力出擊,顯示昂揚的斗志;第四句寫全殲敵軍的決心,顯示必勝的信心。
二、從表情達意的關(guān)鍵詞切入
古詩中常含有直接表達作者情感的詞語,如“怨”、“憤”、“哀”、“喜”、“別”等,我們在鑒賞古詩時應抓住并體會這些關(guān)鍵詞,只有這樣,方能準確地領(lǐng)悟詩人的情感,有效地避免泛泛而讀、想品味卻又無從下手的尷尬。
真題回放:(2009年高考江西卷)此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喜外弟盧綸見宿
司空曙
靜夜四無鄰,荒居舊業(yè)貧。
雨中黃葉樹,燈下白頭人。
以我獨沉久,愧君相見頻。
平生自有分,況是蔡家親[注]。
【注】蔡家親:表親。
溫馨提示:這首詩是作者因表弟盧綸到家拜訪有感而作。要體會詩人在詩中表達的感情,可以捕捉直接表情達意的字詞,看到題目中的“喜”與詩文中的“愧”,即可知詩人表達的是一種又喜又愧之情。喜的是因為自己被貶沉淪,親人還來探望,自然喜出望外;但自己的處境不佳,又感到對不起親人,所以仍感辛酸慚愧。全詩語言樸實,語調(diào)低沉悲切,真實感人。
參考答案:此詩表達了作者悲喜交加(或悲中有喜,喜中帶悲)的感情。
三、從文化常識切入
中國古詩是一道獨特的文化景觀,優(yōu)秀的詩歌往往滲透了豐富多彩的傳統(tǒng)文化知識。比如,月是思鄉(xiāng)懷人的象征,菊是清高人格的寫照,松是孤直傲岸的代表,尺素是書信的代稱,五柳是隱者的代稱,杜鵑鳥是鄉(xiāng)思的符號,南浦、長亭是送別之所,等等。如果我們在鑒賞詩歌時重視文化常識的積累,在考試的關(guān)鍵時刻就能左右逢源。
真題回放:(2009年高考廣東卷)作者通過詠月主要抒發(fā)了怎樣的感情?
月
杜甫
萬里瞿唐①月,春來六上弦②。
時時開暗室,故故③滿青天。
爽和風襟靜,高當淚滿懸。
南飛有烏鵲,夜久落江邊。
【注】①瞿唐:瞿塘峽,位于長江三峽奉節(jié)至巫山段,安史之亂后,杜甫曾困居于此。②上弦:上弦月,農(nóng)歷每月初七、初八的弓形月亮。③故故:常常,頻頻。
溫馨提示:中國古典詩歌中的月亮意象總是與人生的悲歡離合糾結(jié)在一起,月亮周期性的圓缺往往被用來對照親人、朋友間的聚散離合。這首詩以明月興思情,月夜的孤獨寂寞與思情的悠遠綿長相互交融,形成一種寂寥苦思的凄清氛圍,抒發(fā)了詩人對國事艱難的憂慮以及對家鄉(xiāng)故園親人的思念。月是本詩的主要意象,考生應該抓住詩人所描寫的月的特點,再結(jié)合詩人的遭遇和時代背景作答。
參考答案:主要抒發(fā)了杜甫遭逢戰(zhàn)亂后漂泊流離、思鄉(xiāng)懷歸的感情。
四、從意象意境切入
意象是詩中熔鑄了作者思想情感的事物,意境是通過意象的組合所構(gòu)成的具有特定意義的藝術(shù)境界。分析意象意境就是要求考生從詩中所寫的人、物、景切入,把握詩人的思想感情,做題時一定要仔細分辨、掌握分寸,防止牽強附會。
真題回放:(2009年高考重慶卷)“白鳥飄飄,綠水滔滔,嫩黃花有些蝶飛,新紅葉無個人瞧”描寫了什么樣的景色?表達了什么樣的感情?請簡要分析。
【折桂令】問秦淮
孔尚任
問秦淮舊日窗寮,破紙迎風,壞檻當潮,目斷魂消。當年粉黛,何處笙簫?罷燈船端陽不鬧,收酒旗重九無聊。白鳥飄飄,綠水滔滔,嫩黃花有些蝶飛,新紅葉無個人瞧。
溫馨提示:這支曲子寫明亡后南京的殘破景況,抒興亡巨變后人的感情與情緒。寓情于景、意境深邃是本曲的一大特色。詩人的情感是通過一系列意象的描繪來抒發(fā)的?!鞍坐B飄飄,綠水滔滔,嫩黃花有些蝶飛”,這幾句寫白鳥綠水黃花紅葉,構(gòu)成了一幅絢麗多彩的秋景圖,但因“無個人瞧”,只好任其自開自落,此情此景,讓讀者感到凄涼徹骨。物是人非的感慨、昔盛今衰的喟嘆俱在其中。
參考答案:通過“白鳥”、“綠水”、“嫩黃花”、“新紅葉”等描繪了初秋景色。又通過“飄飄”、“滔滔”、“有些蝶飛”、“無個人瞧”等表達了因昔盛今衰引發(fā)的冷寂落寞之情。
五、從細節(jié)描寫切入
細節(jié)一般指人物細小的動作、簡短的話語、細微的表情等。以抒情為特質(zhì)的詩詞也常常擇取細節(jié)描寫來傳情達意。這些細節(jié)一旦被作者捕捉到手,便會使詩歌大放異彩,產(chǎn)生強烈的藝術(shù)感染力。
真題回放:(2008年高考山東卷)“憑欄手撚花枝”、“放花無語對斜暉”兩句主要使用了什么表現(xiàn)手法?表現(xiàn)了詞中人物怎樣的感情變化?
畫 堂 春
秦觀
落紅鋪徑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園憔悴杜鵑啼,無奈春歸。 柳外畫樓獨上,憑欄手撚①花技。放花無語對斜暉,此恨誰知?
【注】①撚(niǎn):持取,捻弄。
溫馨提示:這是一首傷春之詞,詞的上片寫春歸之景,下片寫傷春之人?!笆謸踊ㄖΑ?、“放花無語”的細節(jié)描寫使讀者感到一種難以言說的幽微深婉之情。試想,當主人公“手撚花枝”時,其愛花之情何等深切,當主人公“放花無語”時,其惜花之情又何等無奈,這些細節(jié)真可謂蘊藉含蓄、寄情悠遠。
參考答案:這兩句詞主要的表現(xiàn)手法是:細節(jié)描寫(答“動作描寫”也可)。用“撚花”、“放花”兩個細節(jié)(動作)表現(xiàn)了詞中人物由愛春、傷春(惜春)到無奈春歸的感情變化。
六、從題干要求切入
高考試題的題干能顯示命題人的考查意圖,它直接關(guān)系到答題的方向,我們能夠從中領(lǐng)悟到回答問題的標準。只有與命題意圖吻合的答案才是正確的,因此,我們應該抓住題干的核心詞語,理清答題的核心及要點。
真題回放:(2009年高考四川卷)這首詩豐富的感情蘊涵在景物與人物活動的描寫之中。結(jié)合全詩,對此作簡要分析。
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其二)
陸游
三萬里河東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遺民淚盡胡塵里,
南望王師又一年。
溫馨提示:陸游這首詩,用歌頌高山大河的奇觀美景來襯托國土淪喪的悲痛,用人民對收復失地的企盼來諷刺統(tǒng)治者的茍且偷安。題干中說的“景物描寫”應指本詩的一、二句,這兩句用夸張手法描寫黃河華山的雄闊壯麗。題干中說的“人物活動的描寫”應指本詩的三、四句,這兩句寫人民苦盼王師,年復一年,但他們哪里知道,南宋君臣早已把他們忘記得干干凈凈!
參考答案:這首詩前兩句用夸張手法寫祖國山河的雄闊壯麗,飽含熱愛之情,并為進一步抒情做了鋪墊;第三句“淚盡”二字將亡國之恨宣泄無遺;第四句一個“望”字寫出遺民對南宋軍隊收復失地的企盼,一個“又”字則曲折地表達出對茍且偷安的南宋朝廷遲遲沒有收復失地的失望與埋怨。
以上是筆者根據(jù)近兩年高考試題對如何把握詩人情感所作的探究,同學們在做題時要注意靈活運用,根據(jù)題干要求和詩歌特點選擇相應的解題方法,同時還要注意綜合分析,從遣詞、造句、修辭等不同方面仔細揣摩,認真推敲,體會意境,由物及人,由景及情,由表面深入本質(zhì),多層面理解詩歌內(nèi)容。
[作者單位:陜西三原南郊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