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穎娣
教學反思就是教學設計的后設計.是教師在前設計和中設計的基礎上,對自己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的思考和研究.對自己在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不斷地進行回顧,運用課程標準中的要求不斷地審視自己,以追求教學過程的合理和完美性.積極做好課后反思是自我改造的最有效的方法,后反思會幫助年輕教師迅速成熟,也會讓老教師重新煥發(fā)青春,讓教學中的遺憾越來越少,讓精彩越來越多,讓物理課堂成為學生的樂園,讓教師和學生之間的關系變得更加和諧.
俗話說,“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集體智慧的力量是無窮的.現(xiàn)在有一部分教師不注重課堂教學之后的經(jīng)驗交流,只遵循自己的教學設計、教學思路、教學方式,即便做認真的課后反思,也可能達不到自己預想的教學效果.因此,教師應該利用組內教研和校內教研的機會,總結自己的教學心得、教學成功之筆、遺憾之處,共同探討怎樣上好一堂課,每一位教師對教學流程都會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各抒己見,大家集思廣益,必定會從中找到適合自己、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研究出解決課堂突發(fā)事件的應對辦法.尤其是年輕教師,雖然具有一定的專業(yè)知識和專業(yè)能力,但缺乏的是教學經(jīng)驗,特別是缺乏課堂調控能力和隨機應變的能力,所以更應該聽取優(yōu)秀教師的經(jīng)驗之談,達到取人之長,補己之短的效果.教育是服務的行業(yè),教師是為廣大學生服務的,教師應樹立服務意識,應該摒除自私的想法,做到資源共享,相互溝通,從而共同進步.
以下是一堂《平面鏡成像》公開課后的組內教研活動,授課教師和聽課教師經(jīng)過課后反思,認真探討,總結出了這節(jié)課的成功與不足.
《平面鏡成像》一課,依據(jù)課標、教材和學生的特點,恰當?shù)卮_定了本節(jié)課的三維目標,在完成知識和技能的基礎上重點突出了過程與方法,在引入和結尾環(huán)節(jié)的處理上體現(xiàn)了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落實,在課堂中以學生的實驗探究為主,很好地體現(xiàn)了課改“以學生為主體”的理念.把科學方法教育與實驗技能培養(yǎng)有機地結合起來,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思考、分析、概括,完成本節(jié)內容從實驗現(xiàn)象到理論總結,從實驗技能到科學推理的教學任務,課堂氣氛熱烈,學生參與度高,符合課改精神.
一、通過學生實驗探究活動,讓學生體會物理課堂的樂趣和獲得成功的喜悅
1.重過程與體驗
本節(jié)課的亮點,就是能讓學生體驗、感受、參與知識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在課堂中創(chuàng)設一定的情境,和給學生一定的發(fā)展空間,尤其是教師有意識創(chuàng)造探究的條件,讓學生在探究中學習.例如,針對“平面鏡成像的特點”,教師精心設計了科學探究的過程,提出問題:平面鏡成像的特點是什么?接著引導學生從物像的大小關系,物和像到鏡面的距離關系,左右關系、上下關系進行了猜想.然后師生經(jīng)歷設計實驗方案過程,通過教師的引導使學生感悟到實驗中不用“鏡子”而用“玻璃板”的道理,同時滲透出“替代”的研究方法.特別是對“虛像”概念的教學,授課教師讓學生把手指放在像的火焰上燒,手指沒有燒痛的感覺,從而說明是虛像.筆者覺得這種方法非常好,學生一定記憶深刻,這個難點也就不攻自破了.
2.教師準備充分
整堂課是在先提出問題,讓學生從生活中做出猜想,然后圍繞猜想進行實驗探究展開的.可以說,我們每天都要照鏡子,那么對平面鏡可以說是再熟悉不過了.但在學生猜測的過程中,卻對平面鏡的特點做出了一些并不正確的歸納.授課老師非常沉著地提出讓學生設計實驗來逐個探究,從這一點可以看出老師的老練和在教學設計中做了充分的準備.
3.關注交流與合作
實驗探究環(huán)節(jié)中,采用了學生分組合作的方式,之后再進行小組之間的交流.
既有師生共同評估,又培養(yǎng)了學生間相互合作共同探索精神.課中引用了畫面圖片,猴子撈月的故事等,寓教于樂,讓學生在輕松的環(huán)境中感受學習的快樂.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教學過程是師生交流、互動的過程.教師通過給學生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樂于討論、猜想、動腦設計并動手做實驗,讓學生成為平面鏡成像特點的“發(fā)現(xiàn)者”.當學生遇到學習困難時,教師要和學生一起猜想、分析并從中點撥學生的思維,開闊學生思路,對學生思維的靈活性、深刻性和方向性進行訓練,培養(yǎng)其發(fā)散思維能力.
二、多媒體課件在課堂中的應用恰到好處
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本節(jié)課開始,屏幕上出現(xiàn)美麗的桂林山水等,使學生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學生的思維和情緒處于最佳狀態(tài).
多媒體課件為學生進行和展開實驗探究活動提供了有利的提示和條件.在課堂中準確恰當?shù)剡\用多媒體課件為本節(jié)物理課增添了色彩,但應注意不能一味依靠多媒體課件,造成課堂重心偏離.制作的課件也應簡單,便于操作,以免給課堂帶來不必要的麻煩,影響正常的教學進度.
三、課堂中的細節(jié)
在引導學生進行探究的過程中,授課教師替每一位學生準備了一張畫好格子的紙,學生在紙的一側放上一枝蠟燭,在紙的另一側像的位置也放上一枝蠟燭,很容易就發(fā)現(xiàn)蠟燭和像到玻璃板的距離是相等的,從而得出平面鏡成像的特點之一:等距.這一看似不經(jīng)意的舉動,其實是在老師經(jīng)過反復的推敲后決定的.如果對課堂的設計不夠充分的話,很容易忽略這些小細節(jié).另外教師要注意糾正上課過程中的口誤,以求教學的嚴謹性和周密性.
真正的教學設計需要執(zhí)教者在集體備課的基礎上來一次歸納、提升和創(chuàng)造,這樣才能更好地體現(xiàn)自己的教學個性,更好地適應自己學生的學情.案例證明,在課堂交流之后,組織組內老師進行“課后研討”至關重要,從案例中我們也可以得出課后反思交流的內容.
1.授課教師的自我反思
授課教師就所上的課從教材、教法、課堂中遇到的問題談自己的感受,談分析教材、理解教材,談教學設計、教學構思、教學方法,談學生的特點,談在課堂中自己的應對方法,找到自己的成功之處和課堂中的不足.
2.對授課教師進行評價
參與教師要共同思考授課教師對于新理念、新教材的把握是否到位,課中有什么值得研究的地方,究竟怎樣研究與解決,今后如何開展教學研究,怎樣確定研究主題和研究問題.
聽課教師針對授課教師進行提問、質疑;并根據(jù)課堂交流中形成的書面評價對授課教師進行評課.
(1)談成功之舉.將教學過程中達到預先設計的目的、引教學共鳴的做法;課堂教學中臨時應變得當?shù)拇胧?層次清楚、條理分明的板書;某些教學思想方法的滲透與應用的過程;教育學、心理學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觸;教學方法上的改革與創(chuàng)新……詳細得當?shù)赜涗浵聛?供以后教學時參考使用,并可以在此基礎上不斷地改進、完善、推陳出新.
(2)談“敗筆”之處.即使是成功的課堂教學也難免有疏漏失誤之處,對其進行回顧、梳理,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為以后再教時應吸取的教訓.
(3)談教學機智.課堂教學中,隨著教學內容的展開、師生的思維發(fā)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會因為一些偶發(fā)事件而產(chǎn)生瞬間靈感,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時利用課后反思去捕捉,便會因時過境遷而煙消云散,令人遺憾不已.
(4)談學生見解.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他們總會有“創(chuàng)新的火花”在閃爍,教師應當充分肯定學生在課堂上提出的一些獨到的見解,這樣不僅使學生的好辦法、好思路得以推廣,而且對他們也是一種贊賞和激勵.同時,這些難能可貴的見解也是對課堂教學的補充和完善,拓寬教師的教學思路,提高教學水平.因此,將其記錄下來,可以作為以后豐富教學的材料養(yǎng)分.
(5)談再教設計.一節(jié)課下來,靜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學規(guī)律,哪些創(chuàng)新、發(fā)現(xiàn);組織教學方面有何新招,解題的諸多誤區(qū)有無突破,啟迪是否得當,訓練是否到位……及時記下這些得失,并進行必要的歸類與取舍,考慮一下再教這部分內容時應如何做,寫出“再教設計”,這樣可以做到揚長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學水平提高到一個新的境界和高度.總之,寫課后反思,貴在及時、貴在堅持、貴在執(zhí)著.一有所得,及時記下,有話則長,無話則短,以記促思,以思促教,長期積累,必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收獲.
3.授課教師提出的較多的、疑難的、分歧大的問題
要把教師提出比較多的、疑難的、分歧大的問題拿出來,組織教師相互辯論、互擺事實,在爭論中尋找解決的最佳方法.
通過教學研究和課后反思的交流,找出教師教學的不足,讓每位教師得到適合自己的課堂教學最佳方案,為教師成長提供有利的借鑒.因此,每位教師在自己的教育征程中,不斷探索、不斷追求,并且相互支持,一定會閃爍出智慧的光芒.經(jīng)過反思,加之完善優(yōu)美的教學設計,使師生的教學活動更加和諧,課堂教學也會達到最佳效果,教師的業(yè)務水平就會“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責任編輯:易志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