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09年10月28日
地點:北京東三環(huán)天雅古玩城
采訪人:曹雋平
被采訪人:中國硯研究會會長金彤、資深收藏家楊清
曹雋平(以下簡稱曹):近年來文房用品的收藏非常活躍,其中硯臺收藏占了重要份額,您怎樣看待這一現(xiàn)象?現(xiàn)在國內(nèi)藏硯是一種怎樣的狀況?
金彤(以下簡稱金):文房四寶中筆、墨、紙都容易損壞,不利于保存,但是硯臺不存在這個問題,硯臺材質(zhì)堅固,傳百世而不朽,硯的藝術(shù)含量很高,往往集書法、繪畫、雕刻于一體,它不僅僅是一種賞石,更是一門綜合藝術(shù),所以硯臺不但是中國古代文人必備的文房用具,也是歷代文人作為珍玩藏品的首選。古時候的文人們在戲墨之余,愿意花高價錢買好硯臺來把玩,自娛自樂。硯臺的品種也很豐富,除了四大名硯“端硯、歙硯、洮硯、澄泥硯”。還有紅絲硯、砣磯石硯、菊花石硯、玉硯、瓦硯、漆沙硯、鐵硯、瓷硯等幾十種。
與其他收藏門類相比,硯臺收藏更具文化意義,硯臺在歷史上的價值是非常高的,文人們以硯終生為伴。從唐朝開始,歷經(jīng)宋、元、明,到晚清硯臺收藏進入鼎盛時期,在古代一個好硯臺可能要萬金才能買到。民國以后,由于社會動蕩,大量文物外流,不過由于歐美人士不理解硯臺文化,因此在掠奪中國文物時放棄了硯臺,所以現(xiàn)在國內(nèi)遺存較多,硯臺的價格也較低(青花瓷器的價格高與外國人的追捧是有關(guān)系的)。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們國內(nèi)各方面實力都不強,文物的價格曾一落千丈。從解放到今天,出現(xiàn)過文化斷層,而且人們寫字也不用毛筆了。但自上世紀八十年代興起收藏熱以來,硯臺的價值也逐步被人發(fā)現(xiàn),民間愛好藏硯的人越來越多,出版了許多有關(guān)古硯的圖譜、專著。
古人用硯首先為實用,因此特別看重石材、石品以及發(fā)墨效果,現(xiàn)在藏硯愛好者主要是把玩硯的藝術(shù)和文化內(nèi)涵,人們越來越趨向于研究硯臺上的銘文。石不能言最可人。硯臺有了銘文,它的隱性價值就很大,其中往往承載一段歷史,或是文人們的藝術(shù)趣味、人生追求,能彰顯文人的品格,其他的藏品則是顯性價值較大,也有文化內(nèi)涵,但硯臺加上銘文等,其文化內(nèi)涵更具有綜合性。這是一種好的傾向,說明人們更重視文化內(nèi)涵了。
楊清(以下簡稱楊):很多藏品的收藏是直觀的,收藏起來較容易,但是文房和字畫這一塊卻不是這么簡單。它里面有很多技巧和內(nèi)涵,其他收藏不需要專業(yè)學習,而這一塊必須要經(jīng)過專業(yè)學習才能達到一定的水平?,F(xiàn)在的收藏品包含兩個方面,一個是文化方面,一個玩物方面?,F(xiàn)在社會上把收藏品作為玩物的人很多,而文房四寶是作為遺物,它是一個文化載體,它的價值太高了。比如說乾嘉時期硯制作成熟,那時硯銘文字基本上都是有出處的,那時因為文字獄,文人們轉(zhuǎn)向考據(jù),喜歡根據(jù)文字去考據(jù),硯銘的制作也在那時達到了頂峰,這也給我們今天的藏硯愛好者留下了許多寶貴的財富。
曹:中國硯研究會成立半年了,組織了哪些活動,有什么規(guī)劃?
金:中國硯研究會以推動中國硯文化的發(fā)展、提高中國硯的文化地位、普及硯的使用為宗旨,目的是要打造一個專業(yè)性、理論性、覆蓋全國的專業(yè)平臺,以古硯的展覽、研究為主要活動。
2009年4月15日一4月26日,中國硯研究會首屆會員藏硯精品展在北京天雅古玩城舉行,這些都是硯臺愛好者們自己的藏品,通過展覽,對硯臺的收藏可以作一個推廣。近期,我們將與榮寶齋合作,開展“回耕硯田”的雅集活動?,F(xiàn)在,由于墨汁的大量運用,人們對硯臺的使用與認知甚少。但日本卻不同,他們大量進口中國的硯和墨,傳承古人研墨寫字畫畫的良好習慣,在日本,書法在小學是必修課,而且不許使用墨汁,都要親手研墨,借此磨練意志與耐性。相比我們國內(nèi)書畫家作畫時候鋪一張紙,倒一碗墨汁,順筆嘩嘩幾下的習慣,這不能不說是一種悲哀。這次活動由榮寶齋、榮寶齋畫院、《榮寶齋》、中國硯研究會共同主辦?;顒臃譃橘浰统幠嬚钩幷?、研討會三部分組成?;顒拥哪康闹荚趶摹俺?、墨”開始,提醒并倡導大家通過回歸研墨寫字作畫,將研究的目光投注到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上,“回耕硯田”,就是真正復興中國畫的精英精神,從源頭上開始尋找失落的文房文化,修補文化的斷層,真正地回歸到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上來。這類活動還將不斷舉行,我們歡迎更多的朋友加入進來。
曹:現(xiàn)在很多新硯在制作上費了很多工。但和老硯相比工藝差遠了。
金:硯臺文化與新硯是不著邊的。新硯有100年的斷層,所以制作、文化等各方面還是與舊硯有所不同。我們現(xiàn)在成立中國硯研究會,也是希望通過對古硯的研究,能對新硯起一個引領(lǐng)作用。
楊:古代的硯之所以藝術(shù)高,是因為它采用的雕工。建國以后出來的是按工藝品的形式制造出來的,它不再是按古硯的形式隨形巧雕的,沒有天然的神韻,還有新硯的開采、雕工制作過程中是由普通工人來制作,沒有什么文化底蘊,所以制作不出有文人氣的硯臺,而在古代從事這方面的都是書法、繪畫方面的能手,所以能制出好硯來。
曹:硯臺傳承著中國的文化,硯臺作為一種文化商品。是一只潛力股,但以前宣傳力度不夠,我們《文藝生活·藝術(shù)中國》開設(shè)了“文房清玩”專欄,希望能得到中國硯研究會支持,聯(lián)手辦好這個欄目。
金:是的,在以前的拍賣會上,一個硯臺上拍才30到50元。從2006年開始,杭州西泠舉行過幾次古硯的專場拍賣會,南京正大下個月也將舉行“名硯雅集”拍賣,這些拍賣都進一步促進硯臺收藏的升溫,所以硯臺價格比十年前升了十多倍。但盡管如此,與名家字畫、瓷器動輒上百萬相比,名人使用過的硯臺還有很大的上升空間。最近在美國在紐約拍賣了一方有名款的澄泥硯,成交價相當于980萬人民幣,硯臺收藏的確是一只潛力股?!段乃嚿?。藝術(shù)中國》開設(shè)“文房清玩”欄目很有遠見,我們將組織藏硯愛好者們積極撰寫研究心得,將自己的藏品寫出來與大家分享,宣傳硯文化,弘揚硯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