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振秋
作文不僅是寫出來的,更是改出來的,文章不厭百回改。相傳唐代詩人賈島初到京師時,一次在驢背上得到兩句好詩:“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焙髞?他又想把“敲”字改成“推”字,琢磨不定時,迎面撞上韓愈的馬車。韓愈問明情況后,幫他斟酌了一翻,說:“敲字好!”這就是“推敲”的由來。
作文教學中普遍存在著“教師改作文,學生看評語”的現(xiàn)象。學生寫作文費盡心思,寫完之后就認為是大功告成,上交之后,教師面對眾多水平不一的作文,批改起來是煞費苦心。等作文本下發(fā)以后,學生急忙翻看一下分數,匆匆看一眼教師寫的評語,就一切了事。顯然,這些做法對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極為不利。因此,教師必須轉變觀念,變“替學生改作文”為“指導學生修改作文”,在作文教學中著力培養(yǎng)學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
一、講清意義,明確內容
修改能力是作文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自改作文能力的強弱是其獨立寫作能力高低的重要標志。教學生修改作文,不僅能促進“寫”,而且能讓學生在不斷品嘗成功的過程中養(yǎng)成認真學習、勤于思考、精益求精的良好習慣。教師應讓學生明白:世界上一切好文章都是改出來的,只有反復多次的修改,才能把文章中語句、段落、情節(jié)改美,使自己的文章生動感人。讓其在反復修改的過程中領悟到:只要反復認真修改,就能把作文“改好”,樹立起修改自己作文的信心。教師在教給學生如何修改作文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目標制定要精。作文講評課目標制定要少而精,切忌面面俱到。這樣有利于學生修改自己作文時目標明確,從而提高修改效果。
(二)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作文講評課如果只是籠統(tǒng)歸納全班寫作中存在的問題,或是具體評析一篇習作的得失,學生得到的具體指導和信息都比較少,不如讓學生走上臺朗讀自己的作文,全班學生一起交流賞析。其他同學用簡短的話語評價其亮點并提出建議,最后由教師對學生的評價作出必要的點評并評出優(yōu)秀作文。這就避免了教師簡單地把結論灌輸給學生,而是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充分發(fā)表意見,從而品出味道,看出得失,促進學生修改能力的提高。
二、運用各種批改手段,滲透“自改”知識
修改作文的能力和習慣,是在長期實踐中逐步形成的。培養(yǎng)學生認真修改自己的作文,不僅可使文章寫得更好些,而且能夠養(yǎng)成辦事嚴肅認真、一絲不茍的好作風。
(一)讀改結合,以讀促改
借助課文中的字、詞、句、段、文章內容,讓學生明白寫作文要做到“主題好,選材新,感情真,寫具體,段落明,語句通,用詞好,無錯字”。評議是一個反饋的過程,學生把自己修改的原因、結果告訴同學及教師,教師、同學評議他的修改是否恰當。這樣一來,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構成了信息反饋、信息接收的網絡,使學生修改能力有明顯的進步。只要堅持讀改結合,以讀促改,學生的修改作文能力一定能取得長足進步。
(二)教師當面批改
這是作文教學中最典型的因材施教的方式,也是學生最愿意接受的一種批改方法。它能幫助學生辨析習作中的正誤,為學生修改作文提供依據。對初學者及作文中存在的個別性問題宜采用當面批改的方法,通過親切交談,了解作文內容的真實性,一邊引導學生修改文中用錯的字、詞和標點,疏通句子,一邊啟發(fā)學生將其寫得空泛平淡的內容寫得更具體生動,為培養(yǎng)學生修改作文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礎。
(三)典型作文,集體修改
即學生作文后,教師不要急于下筆為學生批改,先把學生 作文瀏覽一下,根據習作訓練的要求,概括出優(yōu)缺點,找出存在的共性問題,選擇一二篇典型文章,引導學生集體修改。然后,學生再動手修改自己的作文。
(四)互批互改,以助促改
學生寫完一篇作文后,限于水平,往往對自己的文章已形成定勢思維,找不出毛病來,教師可以先大概批閱,指出較明顯的缺點,然后讓學生通過互評互改來提高修改作文的能力?;ジ挠袃煞N方法:1.組成四人批改小組,多向互改。學生自己讀自己的習作,其他三人聽后討論,提出修改意見。這樣逐一輪流討論、修改。2.優(yōu)劣互改。把優(yōu)等文給寫作較吃力的學生改,讓他們有榜樣可學,修改時也不會感到太吃力;把劣等文給寫作能力較高的學生改,讓他們有施展自己才干的機會,并能在互改中提高評改水平。
當然,光要求學生修改是不行的,教師應該及時查看他們的修改情況,一邊對謄清后的作文再次批閱,然后根據修改情況批上成績,并進行第二次集中評講,著重表揚對作文進行認真修改的學生,推薦改得好的篇章和片斷,這對學生認真修改作文是一種肯定和鼓勵。
(五)一文二作,邊作邊改
學生的作文過程是一個審題、選材、表述的過程。這個過程的實際操作往往具有突發(fā)性和限時性(規(guī)定時間)的特點,故此,學生成稿往往比較倉促,大多作文存在考慮欠妥的通病。所以,同一個題目、同一個題材,讓學生再次習作,使他們對同一作文進行比較大的修改,也是提高他們自改能力的有效辦法。
總之,教師通過靈活多樣的方式,具體得法的指導,讓學生既能發(fā)現(xiàn)自己在習作中的不足或失誤,又能從別人的習作中吸取自己過去沒有掌握的精華,在每次修改前后的對比中,實實在在領悟到認真修改的好處,從而提高他們對修改的認識和興趣,逐漸內化為自覺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