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幼兒期是實施素質(zhì)教育的一個關鍵時期,因為這一時期是一個人身心發(fā)展最為迅速的時期,也是人格或心理品質(zhì)形成的非常重要的階段。所以,在這一階段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有利地促進幼兒良好心理素質(zhì)的形成與發(fā)展,并為科學文化素質(zhì)等方面的教育打下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幼兒期 心理健康教育
幼兒心理健康教育作為培育幼兒身心健康的重要組成部分,已日益受到全社會的重視。大量的研究和調(diào)查表明,當前我國幼兒的心理健康狀況令人擔憂,心理健康問題的存在和發(fā)生具有相當?shù)钠毡樾院蛧乐匦?,有心理健康問題的幼兒數(shù)量有隨年齡增長而增多的趨勢。所以重視幼兒的心理健康應成為幼兒教育的主題。
一、幼兒心理健康的含義
幼兒的心理健康主要是指其合理的需要與愿望得到滿足之后,情緒與社會化等方面所表現(xiàn)出來的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主要表現(xiàn)為:幼兒對自己感到滿意,情緒活潑愉快,能適應周圍環(huán)境,人際關系友好與和諧,個人的聰明才智得到充分的施展與發(fā)揮,幼兒期的心理是孩子性格形成的關鍵,孩子性格特征的優(yōu)劣,直接影響孩子今后的健康成長與對待未來的態(tài)度。
二、幼兒心理健康的意義
幼兒期是實施素質(zhì)教育的一個關鍵時期,因為這一時期是一個人身心發(fā)展的最為迅速的時期,也是人格或心理品質(zhì)形成的非常重要的階段。孩子是祖國的未來,是家庭的希望,是我們這個美麗國家將來的建設者。幼兒階段年齡在三至七歲,是心理發(fā)展速度最快的階段。俗語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所以,在這一階段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有利地促進幼兒良好心理素質(zhì)的形成與發(fā)展,并為科學文化素質(zhì)等方面的教育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在教學中重視對幼兒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1 尊重幼兒 多些寬容
馬斯洛有一句著名論斷:“最健康的自尊是建立在當之無愧的來自他人的尊重之上?!弊鹬赜變菏怯變盒睦斫】党砷L的前提,是幼兒人格和諧發(fā)展的保證。尊重幼兒是讓教師放棄長者的身份,改變幼兒聽命于教師的現(xiàn)象,以寬容之心對待每一位幼兒。當幼兒屢教不改、言而無信時,我們教師就要反思自己的教育方法,而不是“急風驟雨”的加予批評、當眾揭短,應給他們多一些寬容,讓他們稚嫩的自尊心得到保護。教師的尊重不是放縱、任其自流,而是把尊重、信任、理解留給幼兒,靜觀其變,打破幼兒“一犯錯就會挨批評”的思維定勢,讓幼兒從自卑、恐懼中解脫出來,從而減輕心理壓力,感受到“老師原諒我了”。
2 鼓勵幼兒 培養(yǎng)自信心
自信心是做任何事成功的基礎。自信心對一個孩子來說是極其重要的:一個沒有自信心的孩子在學習和生活上是不會快樂的,在與同伴和成人相處時也會有困難。心理學家馬爾茲說:“我們的神經(jīng)系統(tǒng)是很蠢的,你用肉眼看到的一件喜悅的事,它會做出喜悅的反應;看到憂愁的事,它會做出憂愁的反應。”對于幼兒來說這一表現(xiàn)尤為突出。因此,我們做教師的應毫不吝嗇地對幼兒鼓勵表揚,經(jīng)常給幼兒輸入一些積極的語言,如:“沒關系,再試一試”“你的小手真靈巧,匭的畫真美”“你的回答真棒”……讓幼兒在教師的贊美中擁有自信的力量。為讓每一位幼兒都獲得自信,教師應該為他們制訂一些簡單易完成的事情。讓幼兒從簡單易完成的事情中體驗自己的力量、能力,嘗試成功的喜悅,從而不斷增強幼兒的自信心。
“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幼兒心理健康教育雖是一個任重道遠的工作,但只要教師擁有這種精神。從實實在在的小事做起,從幼兒細微的心理表現(xiàn)人手,引導幼兒行為、疏導幼兒心理,讓不良心理夭折在萌芽期,相信每位幼兒都能健康快樂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