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深入研究印度一些管理相對完善的中小學教育管理基本狀況、基本特點、具體措施以及民主教育管理形式等,既有利于加深對印度基礎教育發(fā)展趨勢的理解和認識,也有利于改變對印度基礎教育管理落后的思維定勢。全面、客觀、深入地分析和研究印度中小學的教育管理狀況,對于我國基礎教育的發(fā)展將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關鍵詞:印度基礎教育;教育管理體制;民主教育管理
中小學教育管理狀況,是決定一個國家基礎教育政策落實情況和基礎教育質量高低的關鍵因素之一,深入研究印度一些經濟發(fā)達地區(qū)管理相對完善的中小學的教育管理基本狀況、基本特點、具體措施以及民主教育管理形式等,既有利于加深對印度基礎教育發(fā)展趨勢的理解和認識,有利于改變對印度基礎教育管理落后的思維定勢,也有利于我們對我國基礎教育管理發(fā)展狀況進行深入的分析和思考。
一、印度中小學教育管理基本狀況和發(fā)展趨勢
印度是一個堅持以民主為理想的國家,愛、合作、寬容、真誠、開放的胸襟和同胞感情成為公民所必須具有的責任和品質。為了使這種民主品質存留下來,印度教育管理者認為,教育本質上是一個社會的事,教育必須發(fā)展為民主生存所需要的基石,如果教育不利于人們生活和諧、合作和民主的社會,教育就不成其為教育。按照印度教育的新理念,當前中小學教育內容主要分為閱讀、寫作、算術、娛樂、正確、責任和關系等幾個方面。在學生的指導和咨詢方面,人們越來越意識到,一個有組織的系統的指導和輔導是十分必要的。在印度中小學教育管理過程中,學校組織能充分考慮孩子們的個體差異,重視多樣化的課程教育體系的完善和建立,印度教育專家認為,除了英語、數學、印地語等課程,學校課程教學主要是在活動,而并不是學術。道爾頓教育計劃、啟發(fā)式教學、蒙特梭利教學法等對印度中小學的教育教學和管理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印度的中小學教育非常重視新技術教育,在教育教學中注重引人職業(yè)課程教育,注重學生的課外活動等,在注重學生智力發(fā)展教育的同時,更注重“藝術生活是一家”的教育理念。同時,印度學校教育在促進價值觀的情感融合和民族團結方面,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當前,印度人越來越意識到教育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適齡青少年入學率不斷提高。
二、管理完善的印度中小學的一些主要特點
印度教育專家認為:一所學校,不僅僅是一個能容納學生、老師的結構建筑,更不是一個魚龍混雜的集市。一所經營良好、管理完善的學校,應該是一個具有自身獨特個性的有機組織,是一個能向四周散發(fā)活力和能量的活躍的社交中心,是一個快樂的家,一個神圣的地方,一個令人著迷的Burandian,這一切都美妙地融入一個人造建筑。印度中等教育委員會認為,在一個新科技為基礎的世界,教育成敗決定了人民的富足、幸福和安康程度。學校是最重要的正式教育機構之一,在培育學生協調的性格,使之穩(wěn)重、機警、有文化、品行端正、體魄強健、社交能力強、工作自理能力強、慷慨大方等方面,在塑造學生的思想、習慣、品質、態(tài)度等方面起主要作用。諸如教堂和家庭之類的非正式教育機構不能滿足這個復雜的社會日益增長的教育要求,因此流失了受眾群,而學校則是服務于社會目標,由社會建立起的社會機構,聰明的棟梁之材們能在這里被特定模式的活動訓練和調教。為了以上這些教育目標的實現,組織教育管理過程中,印度一些管理完善的中小學,在以下一些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積極創(chuàng)建良好的激勵人的環(huán)境;不斷向活躍的學校轉變;為學生提供充分的實驗機會;注重學生怎樣與人相處的教育;加強對學生自我約束力的教育和鍛煉;重視學校圖書館建設,使圖書館成為學?;顒拥闹行模环e極為學生提供工作體驗以及有用的社會生產工作;運用先進手段評估學生的表現;提供學生參與政府管理的機會;把學校變成社區(qū)服務的中心等等。印度教育委員會認為,印度的命運正在他們的教師中形成。近幾年來,印度不斷提高對教師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教師的社會地位和經濟待遇,積極推進中小學教育教學和體制改革,效果比較明顯。
三、印度中小學實行的有效和鼓舞人心的一些措施
通過對印度中小學教育狀況的親身觀察與體驗,通過查閱文獻及與印度政府有關官員、學校領導與師生的直接交流,本人掌握了印度中小學當前比較真實的狀況和發(fā)展趨勢。印度在發(fā)展基礎教育的過程中,政府實施了中央和地方兩級立法和兩級辦學的基礎教育管理體制和發(fā)展策略,但是迄今為止,其基礎教育發(fā)展滯后的整體狀況并沒有從根本上得到大的改觀,尤其是其農村基礎教育的發(fā)展比較落后,輟學現象比較嚴重??梢哉f,印度政治局勢的歷史變化,多民族、多語言和多宗教的實際國情,種姓制度,農村的貧窮落后等是直接影響其基礎教育政策、育人質量、管理成效的主要原因。但在印度一些經濟比較發(fā)達的地區(qū),出現了一些管理比較完善的中小學,有很多比較先進的管理方法和教育理念值得我們去學習、思考和借鑒。當前,在印度一些管理完善的中小學,采取了一系列有效和鼓舞人心的一些措施,在具體實施過程中,也確實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如在中小學教育和管理過程中所堅持和實施的改革發(fā)展與學校相關和諧關系的原則,提前計劃的原則,現實目標設定的原則,對于計劃定期評價和活動貫徹的原則,合作共榮的原則,協調協作的原則,民主哲學的原則,平等互助的原則,合理自由參與的原則,隨機應變的原則,公平、公正、科學的原則,強勢領導與民主管理相結合的原則,自我約束與自我反省相結合的原則,輸出最大化的原則,積極、樂觀、文明、向上的原則,對于個體差別和價值認識的原則,分擔責任的原則,預算的原則,負有責任的原則等等。正是這些有效和鼓舞人心的措施的有效落實,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印度一些中小學的教育管理績效,這些教育管理措施的實施,受到了印度國家、社會、家庭和學生們的普遍歡迎和積極評價。
四、民主教育管理在印度一些中小學的體現
印度教育專家認為,民主的觀點與民主的生活方式相結合,將會在所有的社會機構包括教育機構產生積極的效果。如果這個觀點被忽略,那么學校的重意義就會處于被遺忘的狀態(tài)。學校是一個重要的社會機構,它能夠為學生提供為數眾多的機會,讓他們了解民主的好處與重要性,并且在“集體生活的藝術中”去培養(yǎng)他們。在印度一些教育管理完善的中小學,民主教育和管理主要體現在以下一些方面:學校存在著彼此信任的育人環(huán)境,“我們的意見”在學校環(huán)境中占優(yōu)勢,合作性的計劃由全體教員共同完成,委員會被選中去做工作;組織者和領導尊重老師的人格,鼓勵全體教師利用團體中的人力資源,同老師們一起討論問題并且能接受他們的意見,并與一起工作的人分享成功的榮譽;學校預算案帶有老師們參與的意見去制定,老師們和督學人員一起計劃即將要去做的工作;機構允許教師們去制定靈活的并能夠最大限度的適合孩子們興趣與需要的課程提綱;老師們可以采取考察性的態(tài)度,參加教科書的篩選,被鼓勵去使用累積性的記錄;全體教員和學生們允許在課外的時間去進行社會性的集會;學生可協助教師進行教學工作的安排,與教師一同制定和確立教學活動所要達到的標準,并對其提出意見和建議;每天的教學計劃都應富有彈性,可隨著各教學小組的安排而進行靈活改變;學生在教師的鼓舞下,對于教學活動提出意見和建議并對錯誤進行自主修正,與教師共同承擔教學評估的責任;教師應當主動嘗試去了解自己的學生,要考慮到學生個體差異而分別對待,盡力找出學生犯錯的原因,老師會彼此合作研究問題學生;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對各項活動進行選擇,學生被鼓勵展示個性,學生可以自由表達自我,每個學生都有足夠的機會為集體做貢獻;學校會根據同一年級不同智力水平而分發(fā)材料和書籍,學生能得到合理分組,課程會根據不同學生的需求而進行適度的變更;老師鼓勵家長去學校以加強家庭和學校之間的緊密聯系,學校氣氛中充盈著學生、家長們“我喜歡學?!钡脑u論等等。民主學校把每個學校成員當成是平等的一份子,它不擅自做決定而是依靠整個學校大家庭,人人都有管理學校的責任和義務,行動準則是每個人必須遵循的,沒有人享有特殊權利,相互信任的氛圍是學校的基石。
總之,印度是一個重要的發(fā)展中國家,是與我國近鄰的大國,也是一個近年來經濟發(fā)展迅速、頗受國際社會關注的一個“后發(fā)型”國家,對于印度中小學教育管理方面,很多研究者認為印度的基礎教育存在很大的問題,這與印度現行基礎教育管理體制的歷史文化傳統以及社會政治經濟背景有關,致使印度所采用的中小學教育管理模式的績效遠不如英國等發(fā)達國家,印度基礎教育管理體制中的問題是導致印度中小學教育水平落后的主要原因等等,可以說這是客觀事實。但從全面的角度分析,印度中小學教育和管理也并非一無是處,當前在印度一些經濟比較發(fā)達的地區(qū)中,出現了一些教育管理比較完善的中小學,從教育管理的基本狀況、基本特點、具體措施以及民主化進程等方面,都呈現出良好的發(fā)展趨勢。因此。全面、客觀、深入地分析和研究印度中小學的教育管理狀況,對于我國基礎教育的發(fā)展將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