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兩位老師分別上了“人教版”二年級下冊《語文園地·五》關于動物的口語交際及寫話課,雖然主題相同,但教學風格迥異。
課例一
課前準備:學生收集、查找有關動物的資料和圖片等。
教學過程:
1.多媒體引入,結合資料介紹動物。
師:同學們喜歡小動物嗎?今天老師就帶大家走進神奇有趣的動物世界。
(學生欣賞多媒體展示的各種動物圖片。)
師:你對剛才大屏幕上的哪種動物最感興趣?請介紹介紹它好嗎?
(學生結合課前收集的資料介紹圖片中自己喜歡的動物。)
2.利用范文,引導學生學習介紹動物的一般方法。
師:有一個小朋友也非常喜歡小動物,我們看看他是怎樣介紹自己喜歡的小動物的。好嗎?
(學生閱讀老師出示的范文。)
師:請說說從這個小朋友的介紹中,你知道了這種小動物哪些方面的特點?
生:我知道了這種小動物是什么樣子的。
生:我還知道了這種動物最喜歡玩什么。
老師一邊板書一邊總結:我們介紹小動物的時候,也可以像這個小朋友一樣,從這種小動物的樣子(也就是外形)、動作、喜歡什么(也就是它的生活習性)等方面進行。
3.聯(lián)系生活實際,介紹自己見過的小動物,針對同學的發(fā)言,師生共同評議,補充。
4.學生在小組內交流自己收集的動物圖片和資料,或互相講解自己親眼見過的動物。
5.結束交流,老師再次讓學生重溫板書,提示學生從不同的方面寫自己感興趣的動物。
6.學生寫自己喜愛的動物,寫后展示、評議。
課例二
課前準備:學生帶來家里養(yǎng)的小動物。
教學過程:
1.根據教室現(xiàn)狀,直接展開交流。
師:哇,我們的教室今天變成動物園了!
老師快速板書“教室變成動物園了”和“教室變成動物園啦”。
師:哪一句更能表達我們現(xiàn)在的心情?讀出來!
學生興高采烈地齊讀:教室變成動物園啦!
師:看得出來,你們都很高興。誰能告訴老師這么高興的原因是什么?
生:因為教室里有很多小動物;這些小動物很可愛,我們喜歡它們……
2.師生兩兩交流,提供交際范例。
師:小動物們給我們帶來了樂趣,我們當然應該愛護它們,了解它們。我看看,先認識誰呢?
老師掃視整個教室,這時,一只鸚鵡叫個不停,惹得教室里其他幾只鸚鵡也叫起來。
師:小剛同學的鸚鵡好像最性急,我們就先認識它吧。
(小剛興奮地提著鸚鵡跑上講臺。)
師:請問鸚鵡的主人,你的朋友為什么這么急著想大家認識它呀?
小剛:可能它覺得自己很漂亮吧?
師:是嗎?那你認為它漂亮嗎?
小剛:漂亮。我最喜歡它的顏色。你看,它的嘴巴是深紅色的,頭上的顏色紅得要淡一些,身上的羽毛又是金黃金黃的,多漂亮!
師:確實很鮮艷,很漂亮。你的朋友叫什么名字?
小剛:小零件。
師有些不解,問:哦,怎么取這個名字呀?
小剛:因為它的叫聲有點像機器發(fā)出來的,所以就叫它小零件。
師:這名字可真有意思。下邊的同學還想了解小剛同學的鸚鵡朋友嗎?
生a:你為什么要養(yǎng)鸚鵡,不養(yǎng)別的動物?
小剛:是我媽媽同意我養(yǎng)鸚鵡的,她覺得養(yǎng)鸚鵡不麻煩,不會在家里亂跑。其實我本來想養(yǎng)一條小狗,可我媽媽說養(yǎng)狗太費時間。
生b:小零件最喜歡吃什么?玩什么?它調皮嗎?
小剛:小零件喜歡吃小米。它很調皮的,有時候我在做作業(yè),不理它,它就用嘴把小米叼起來,像噴泉一樣撒得到處都是。
生c:小零件是怎么和你成為朋友的,剛開始它怕你嗎?
小剛:剛把小零件買回來時,它跟我不熟,很怕我,我就天天跟它說話,還撫摸它,安慰它,慢慢地它就把我當朋友了。
學生通過提問,和小剛同學進行了很好的交流。其他帶了小動物的同學也躍躍欲試,爭著想展示自己的小動物,老師很自然地把活動引入第二個環(huán)節(jié)。
3.學生互相交流介紹自己的小動物。
老師提要求:不許捉弄小動物,讓小動物不高興;可以離開座位,向好朋友介紹自己的小動物,或者仔細觀察自己喜歡的小動物,請它的主人給自己介紹。
教室里一下子熱鬧起來。學生個個兩眼放光,興致勃勃,有的在用青菜葉子逗小兔子演雜技,觀察兔子究竟怎樣用三瓣嘴吃東西;有的趴在地上和小狗說話;還有幾個同學舉行了幾場真正的龜兔賽跑,甚至請聽課的老師去觀戰(zhàn);那幾個帶鸚鵡的,則把鸚鵡聚在一起開“音樂會”……老師也參與其間,和學生交流,并相機引導學生語言表達準確、深入。等學生玩得差不多了,老師就激勵學生寫話。
4.自由寫話。
老師提出要求:可以介紹自己的小動物,也可以寫剛才觀察到的別人的小動物,還可以一邊寫一邊觀察自己的小動物,把觀察到的馬上寫下來;把自己想說的話寫明白。
5.展示寫話,再次交流評議。
對兩堂課的反思:
“教例一”和“教例二”的共同點是把口語交際和寫話練習結合到一起進行,但是很顯然,兩位老師在設計教學時,價值取向是不一樣的。
“教例一”的課堂結構環(huán)環(huán)相扣,設計精巧,但關注點放在了學生寫話的結果,目的似乎只有一個,就是要讓學生掌握老師給出的介紹小動物的模式,寫出比較完整的習作,習作的對象——動物不過是作為一種知識或者說一種道具出現(xiàn)在課堂之中。至于口語交際的交流,體現(xiàn)并不充分,因為學生交際的愿望不強烈,不是發(fā)自內心,而是出白教師的需要;交際的內容也不是建立在自己通過觀察而產生的真實感受和認識之上的語言,更多功能操作是對資料上知識的復述;寫出來的習作大同小異者居多,有明顯個性者少。這堂課的價值取向從本質上說,是狹隘的,甚至于是功利的。
作為二年級這個學段,這堂課的重點應該是口語交際,在交際之后嘗試寫話,目的是鞏固學生口語交際的成果,也是交際的延伸?!靶抡n標”明確提出??谡Z交際的目的是鞏固學生文明和諧地進行人際交往素養(yǎng)??谡Z交際課應創(chuàng)設具體的交際情景,強調聽說雙方的互動。“教例一”很明顯有些急于求成,本末倒置,把口語交際課上成了寫話課。
“教例二”則較好地體現(xiàn)了“新課標”關于口語交際和低段寫話教學的理念。課堂上,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也是參與者。教者創(chuàng)設了很好的交際氛圍。讓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和諧自然地進行交流與溝通,整個課堂的結構在老師預設的軌道之上進行,又時時迸發(fā)出學生語言和思維的火花。作為交際和寫話對象的小動物,也不是屏幕上和資料上出現(xiàn)的冷冰冰的道具,而是課堂這一特殊的學習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和老師觀察它們,認識它們,發(fā)自內心地親近它們,關愛它們,然后自然而然地想向伙伴介紹它們,描寫它們。課堂的目標和價值取向是開放的、多元的,也是健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