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創(chuàng)傷后應激障礙;高中生;心理輔導
一、個案情況
小雪是作為優(yōu)秀初中畢業(yè)生推薦考進高級中學的,我是她的班主任。她是一個文靜、秀氣的女孩,經(jīng)常一個人孤獨地待在一旁沉思。開學一個多月,她并沒有引起我過多的關注。然而,小雪的母親打電話到我家中,一番深談使我感到了問題的嚴重性。
小雪畢業(yè)于一所普通初級中學,她從小性格開朗,愛說、愛笑、愛熱鬧,是一個笑聲不斷的活潑女孩。她同班有一個好友——小雅,兩個人如影隨形,關系十分要好。兩人的學習成績從上小學開始一直很好,父母和老師對她們升入重點中學一直抱有很高的期望,這讓她們一直承受著很大的壓力。中考前的三個月,小雅由于不能承受來自各方面的壓力,選擇了自殺。小雪為此悲痛欲絕,小雅的影像在她心中始終揮之不去,至今半年多過去了,依然如此。家人經(jīng)常見她在家中看電視時,看著看著兩眼就充滿了淚花,多次因此痛哭起來;在看書學習的過程中也經(jīng)常出現(xiàn)這種情況。父母為此十分擔心,怕她會一時想不開而走上絕路。半年來,小雪的身邊始終有親朋陪伴,雖然親戚朋友多次勸解開導,但總不見效,帶她去見心理醫(yī)生,她又堅決不從。作為父母實在是無計可施了。
此時,學校剛剛結束了期中考試,小雪的成績成了年級最差,這與一個優(yōu)秀推薦生相去甚遠。由此也可以看出她確實尚未走出失去好友的悲痛。我決定找她好好談一談。
一天中午,我約她來談話。“小雪,最近有什么心事嗎?”“沒有!”“有需要和老師交流的嗎?”“沒有!”我決定開門見山直接談這個問題,不能回避,總是讓她把事情壓抑在內心,是不能真正解決問題的。“聽說你初中的一位十分要好的朋友自殺了,你一直在思念她,是嗎?”瞬時,小雪的兩行熱淚奪眶而出,那是極為悲痛的淚,也是壓抑已久的嗚咽。我起身給她拿來紙巾,并勸慰道:“說吧,都說出來,也許會好受一點,不要一直把它壓在心里?!痹谖乙辉俚陌参?、鼓勵下,小雪一邊抽泣,一邊開始了敘述:
小雅是她上學以來最要好的朋友,兩人經(jīng)常在一起學習、一起游玩,許多東西為兩人所共有,幾乎不分彼此。然而自己沒料到小雅會不堪重負而走上了絕路。小雅自殺后,老師找小雪詢問緣由以及她自殺前的一些跡象。小雪感到小雅自殺前是有許多跡象的,平時交流中也流露出了許多厭世的念頭,但當時小雪認為她僅僅是隨便說說而已,根本沒有在意。老師聽了,不僅沒有疏導小雪,反而責怪她沒有及時向老師匯報。這讓處于悲痛之中的小雪又陷入了無比的內疚之中,自認為:好友的離去,全怪自己!怪自己當時沒有開導小雅;怪自己沒有早一點兒向老師匯報小雅自盡的念頭;如果自己當時開導了……如果早一點兒向老師匯報了……這些念頭折磨著她,使她自己幾乎喪失了繼續(xù)活下去的勇氣和信心。
親朋好友都來安慰她,讓她不要再多想了,但這怎么可能呢?后來她進入了高級中學,感覺就好像是與小雅一起考進來的一樣,走過學校的條條小路,看到一草一木,悲痛之情更是難以克制。因為,她曾經(jīng)與小雅一起來過這所學校,曾在學校的小路上、操場上一同漫步,曾在學校的樹蔭下一同暢想未來的理想,曾經(jīng)兩人相約一起考入高級中學。這一切就像發(fā)生在昨天一樣,如今自己獨自進入了高級中學,在這里學習、生活,而小雅卻已經(jīng)不在。但小雅在哪條路上說的話,在哪棵樹下的神態(tài)、表情,至今仍然歷歷在目。尤其是在晚自習后,她一個人漫步在校園時,小雅的身影、小雅的音容笑貌,始終伴隨在她的身旁。
不知不覺中一個小時過去了,在將近一個小時的時間里,小雪一邊抽泣、一邊訴說,把半年來壓抑在心中的話語痛快淋漓地傾倒了出來。說完后,我見她深深地舒了一口氣,一番傾訴后,她的心情好了許多。
在這之后的一個月中,小雪的心情好了許多,比以前明顯開朗了、活潑了,她的父母也深深為她的變化而高興。誰知,12月又恰遇小雅的生日,在小雪的召喚下,幾位初中要好的同學聚會以示對小雅的紀念。之后,小雪又回到了過去,學習成績也再次滑坡,上課注意力難以集中,看書看不進去??磥磉@之前的一切工作全都成了無用功。那么,用什么辦法才能把她拉回現(xiàn)實生活中來呢?正當我籌劃對策時,又恰遇小雅的忌日,小雪明確告訴我要和幾位同學一起去上墳。父母的勸導、老師的開導,全都不起作用。她大罵原先的一些同學沒良心、沒情誼,經(jīng)常緊鎖眉頭,一個人發(fā)呆。
二、輔導過程
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小雪所表現(xiàn)出的癥狀是創(chuàng)傷后應激障礙。是由強烈的或持續(xù)的心理刺激而產(chǎn)生的。閨中密友小雅的突然非正常死亡帶給她強烈的震撼和巨大的喪失感,使她真真切切感受到了命運的無常和生命的脆弱,而讓她從這一創(chuàng)傷性事件中走出來需要一段時間。我在對她的輔導中采用了認知療法和支持療法。
認知療法的目的在于通過促使當事者認知方式與價值觀的轉變繼而引起其情緒與行為反應的轉變。
高一的學生正處在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形成階段,特別需要來自成人的正確引導。我決定利用周記與小雪進行書面交流,一起探討生命的意義與價值,認識生與死的意義,使其懂得尊重生命,珍愛生命。我讓小雪認識到小雅的輕生是不珍愛自己的生命,在挫折和打擊面前小雅選擇的是軟弱和逃避。小雪應當從失去好友的悲傷中走出來,勇敢地面對生活的考驗。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交流,小雪已經(jīng)能夠理智地看待這件事情,不再沉溺在悲傷和懊悔之中。
支持治療是通過適當?shù)陌参?、解釋、指導和改善當事人的環(huán)境等使其恢復信心以緩解其精神癥狀,順利度過心理上的難關。
為此,我擬訂了以下措施:
(1)與其父母協(xié)商安排阿姨在家中始終不離地陪伴她;
(2)在上學放學途中、在學校讓兩位同學多接近她、陪伴她,通過聊天、游玩幫她放松心情;
(3)與各位科任老師協(xié)商、溝通,對她的作業(yè)網(wǎng)開一面,對她的成績降低要求,以便使她專心調整心態(tài);
(4)充分發(fā)揮她的優(yōu)點和長處,轉移她的注意力。小雪的文筆不錯,我就通過周記與她交流,鼓勵她寫隨筆,在與《銀帆》文學社進行了溝通之后,她寫的一篇隨筆、一篇小說先后發(fā)表了。經(jīng)過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慢慢地她的注意力轉移了,心情好了起來,又變得開朗了,也愛笑了。
三、咨詢后記
通過對小雪的長達半年的心理輔導,我深深地體會到:
1.要讓心理“受傷”的孩子盡情地傾訴,不要壓抑他,要讓他有一個正常宣泄的渠道。小雪之所以長期擺脫不了對死去的好友的內疚和追憶,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她父母及親朋好友所造成的,因為他們一直在勸小雪要忘掉這些不愉快的事情,但這是回避問題的做法,本質上并沒有解決問題,等于在阻撓小雪正常宣泄小雅死去后自己的一肚子委屈,結果只能導致小雪對這件事念念不忘。
我記得小雪在她的一番傾訴之后,在周記中這樣寫到:此時我感到自己就好像剛剛從波濤滾滾的大海中游到了岸邊,雖然渾身筋疲力盡,心情卻無比的輕松。
2.力戒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策略
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是一種回避問題的做法,本質上是不可能解決問題的。這就好比你把一堆發(fā)霉的食物掃到地毯下面,表面上看來,那堆垃圾是消失了,但事實上,它并沒有消失,而是藏在地毯下面腐蝕著你的地毯,直至爛掉它的一角,使你遭受更大的損失。把心底的垃圾藏到地毯底下的做法,非常有害于受到傷害者的心理健康。對于人的某些精神痛苦,如失戀之苦、喪親之悲、落選之憾,不能簡單地采取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策略。與此相反,將這些精神痛苦徹底地談出來,說明白,才會真正解除“未完成情節(jié)”對當事人的精神折磨,使其獲得內心的平衡,看開眼前的一切。當其把當初的精神痛苦都講出來,就好比把那堆垃圾從地毯下面清掃出去一樣,使它不再來干擾你的情緒,折磨你的心靈。
在這里,擺平心理矛盾,看開不順心的經(jīng)歷,獲得深層次的認識,便是成熟,更是成長。不然,一塊心病壓在心頭,天長日久,必然會越積越深,越壓越重,最終形成人心靈中一個巨大的“黑洞”,給人們正常的生活與工作帶來干擾。
3.進行心理“療傷”要采取多方面的配合,通過目標的遷移達到矯正其不良行為的目的。對于心靈“受傷”的孩子要給予多方面的關愛,需要班主任、科任老師、同學、父母和親戚各方面共同協(xié)調努力。雖然學生的主要任務是學習,但當他心靈“受傷”時,應以療傷為主,學習為次,甚至在某段時期,對其學習成績可以不必太關注,這樣才可以做到一心一意地“療傷”。在“療傷”的過程中還可以采取發(fā)展目標轉移法,充分挖掘其潛力和特長,并予以適時的鼓勵和支持,培養(yǎng)并提高其新的興趣和愛好,幫助他不斷改進自我。
(作者單位:上海市師資培訓中心實驗基地附屬中學。電郵:xjjy2003@163.com)
編輯/李益倩 于 洪 終校/何 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