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提要]美國是世界發(fā)達國家中唯一人口數(shù)量仍在以較快速度增長的國家,這使美國得以在較長的時期內保持生產(chǎn)和消費較快增長的勢頭,使美國國力的數(shù)量方面呈現(xiàn)持續(xù)發(fā)展和上升的趨勢。但在美國人口數(shù)量較快增長的同時,美國人口結構也在發(fā)生根本性的變化。作為人口增長主力的大量拉美移民及后代的受教育程度較低,英語水平較低,使美國人口的總體質量呈現(xiàn)下降的長期趨勢。人口質量和素質的下降,勢必影響到美國產(chǎn)品和服務在全球的競爭力,從根本上導致美國的實力、國際地位和影響力在21世紀上半期及以后呈下降的趨勢。
關鍵詞:美國社會 美國經(jīng)濟 人口
20世紀70、80年代,由于中國、印度等發(fā)展中國家人口增長過快和貧窮落后,世界范圍內出現(xiàn)否定人口多的傾向,認為人口眾多是國家力量的負數(shù)。但1990年代以來,中國、印度經(jīng)濟的持續(xù)快速發(fā)展,又使全世界看到人口眾多在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的同時,仍是一個國家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必要的條件。因為自從20世紀大危機誕生凱恩斯經(jīng)濟學說以來,全世界都承認相當數(shù)量的人口規(guī)模仍是生產(chǎn)和消費的必要條件。特別是世界經(jīng)濟轉向“消費帶動生產(chǎn)”、“消費決定生產(chǎn)”的時代以后,較大數(shù)量的人口規(guī)模就成為經(jīng)濟長期持續(xù)發(fā)展的基本條件??梢院敛豢鋸埖卣f,較大數(shù)量的人口仍是21世紀世界發(fā)展的基本和必要條件。
在發(fā)達國家中,美國是唯一人口仍在增長、甚至是較為快速增長的世界主要經(jīng)濟體,這也是美國經(jīng)濟長期在發(fā)達國家中增長最快的主要原因之一。在西歐、俄羅斯、日本等西方和世界主要國家和地區(qū)呈人口下降、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呈長期停滯趨勢的情況下,西方世界惟有美國在21世紀里人口持續(xù)快速增長趨勢,同時人口結構和質量也在發(fā)生顯著變化。這一人口數(shù)量和質量兩方面的變化趨勢必然對美國經(jīng)濟、社會和政治的發(fā)展產(chǎn)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一 人口數(shù)量呈長期較快增長趨勢
根據(jù)美國人口普查局(Census Bureau)公布的人口統(tǒng)計資料,2004年美國人口增加了280萬人,即1%;到2006年10月17日,美國人口達到了3億,成為繼中國、印度之后的世界第三人口大國。
美國人口從1950年到2006年增長了1倍,即增加了1.5億人。在21世紀頭6年中,美國人口增加了2000萬人,其中60%是國內自然增長,40%是外來移民。
“事實是,我們看見人口急劇增長。”美國環(huán)保雜志《E雜志》編輯、人口學家吉姆·摩塔瓦力(Jim Motavalli)如此評論道。而且,人口專家憂心,美國如果保持此人口增長的速度,在2050年之前,總人口數(shù)就將增加至4.2億,而在21世紀結束前,人口總數(shù)更可能翻兩番。
人口普查局將人口的急劇增長歸因于良好的生育率和持續(xù)增加的移民人數(shù)。統(tǒng)計顯示,在美國每8秒鐘就有一名新生兒出世,而每26秒鐘就有一名新移民踏上美國領域?!耙源怂俣龋?2世紀來臨前,美國人口可能高達10億,而其中將有2/3會是移民,”人口普查局發(fā)言人羅伯特·伯恩斯坦(Robert Bernstein)指出。
美國人口普查局2008年8月預測,美國人口在2039年將超過4億,2050年達到4.39億。美國皮尤研究中心2008年2月發(fā)表的報告也認為,美國人口到2050年時會達到4.38億。
二 人口結構的變化
現(xiàn)在美國3億多人口中,1/3是“少數(shù)民族”,即1億拉美、黑人、亞洲和美洲土著居民;現(xiàn)在美國5歲以下的兒童中,約有一半是少數(shù)族裔。移民現(xiàn)在占美國人口12.4%,1860年至1920年移民最高峰時期是14%?,F(xiàn)在移民總數(shù)為3570萬人,比2000年增加了1.3%,10年后將占總人口的40%。
美國人口增長主要來自移民及移民的出生率,占增加人口的82%。外來移民是美國人口增長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近10年來美國白人出生率和死亡率都降到一個較低水平,大量移民的到來對美國人口的規(guī)模、分布和構成影響巨大。1990年至2000年間,進入美國的移民近1100萬,占美國人口增長的1/3。從2000到2005年,美國國內出生于外國的人口增長率是16%。
據(jù)聯(lián)合國統(tǒng)計,美國擁有全球20%的移民。在1900年至2005年的15年中,美國吸引了全球新移民的75%,即1500萬人。排在美國之后的是德國和西班牙,各自吸收了400萬新移民。
人口普查局2008年預測,從2008年到21世紀中葉,美國人口族裔結構將發(fā)生重大變化,白人在美國總人口中的比例將從目前的66%下降到46%,少數(shù)族裔將從目前的1/3上升到54%。其中,拉美裔增長最快,人口將增加1倍,達到人口總數(shù)的29%,從目前的4279萬增加到1.328億,幾乎是目前的3倍,屆時每3個美國人中就將有1個是拉美裔。非洲裔增速較慢,將從目前的4110萬增加到6570萬,占人口比例由現(xiàn)在的14%上升為15%。亞裔將從1550萬增加到4060萬,占總人口比例從5.1%上升到9.2%。此外,印第安人、阿拉斯加土著、夏威夷土著和其他太平洋島民將從600萬增加到1120萬。混血人口將從520萬增加到1620萬。
1970年,近99%的美國人被確定為白人或黑人。30年后,這一百分比降低到約87%,其中白人人口由1970年的87.4%降到2000年的75.1%,同一時期,黑人人口由11.1%增長到12.3%。白人人口的變化與“其他族裔”人口的增加相抵,后者由1970年的1.4%增加至2000年的12.5%。
美國非拉美裔白人的數(shù)目正在減少。20世紀80年代,美國黑人的人口增長了13%,美洲土著人增長了39%,拉美裔人增長了53%,亞裔增長了108%,而同一時期白人人口只增長了6%。白人人口2000年占人口總數(shù)的70%,2005年減少至66.8%。非拉美裔白人占總人口的比例在1990年為75.6%,而2009年人口普查時已降到69.1%。這一下降在城市中尤其明顯。在全美100個最大城市中,非拉美裔白人1990年占總人口的52%,在其中30個城市中居于少數(shù)。到2000年,他們在總人口中的比例降到了44%,在其中48個城市中居于少數(shù)。1970年時,非拉美裔白人曾占美國人口的83%,為壓倒性多數(shù),而人口學家們預言他們到2040年時將降為少數(shù)。
目前,在全美范圍內,加利福尼亞、得克薩斯、夏威夷、新墨西哥州及首都華盛頓的少數(shù)族裔人口已經(jīng)超過了白人人口。在馬里蘭、佐治亞和內華達,白人的比例都低于60%。在所有的州里,只有西弗吉尼亞和夏威夷的白人數(shù)量在增長。
美國的憲政體制在過去200多年中基本保持了穩(wěn)定,而同期美國的人口構成卻發(fā)生了巨變。1790年第一次人口普查結果顯示,美國當時擁有390萬人口。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美國的外來移民人數(shù)直線上升。從每10年的移民絕對數(shù)看,1961~1970年僅為332.1667萬人,1971~1980年為449,3314萬人,1981~1990年增加到7338,623萬人。1990年美國將合法移民的限額從27萬提高到70萬人,而1991~2000年合法移民總數(shù)(包括限額外批準入境的人數(shù))達到了909.5417萬人。從20世紀60年代到90年代,美國的外來移民增加了174%。20世紀60年代,進入美國的移民為330萬人;從1990年代起,每年非法與合法移民人數(shù)高達百萬。
國外出生的人在美國人口中所占的比例,1960年為5.4%,而在2002年已翻番到11.5%。從1990年到2000年的10年中,外國出生的美國人增長了57%,從1980萬人增加到3110萬人。
在20世紀最初20年獲準進入美國的1450萬移民中,85%來自歐洲,其中大部分來自南歐和東歐,這與20世紀最后20年的情況形成鮮明的對照:幾乎同樣比例的移民來自亞洲、拉丁美洲、加勒比地區(qū)和非洲國家。
移民情況年年不一樣,但到21世紀之初仍毫無減退跡象。由此可見,美國正面臨著一個歷史上不曾有過的新情況,即移民數(shù)量持續(xù)保持高水平。
反恐戰(zhàn)爭、美國經(jīng)濟走弱及減少簽證申請待辦數(shù)量已經(jīng)產(chǎn)生影響,使合法移民和非法移民的總數(shù)從2000年3月至2001年3月的240萬人,降到2001年3月至2002年3月的120萬人。但據(jù)美國移民研究中心發(fā)表的報告,在2000至2005年的5年內,美國經(jīng)歷了有史以來最大的移民潮,共接納了790萬合法與非法移民。這5年是美國移民數(shù)量增長最快的時期。移民人口最多的來源國是墨西哥,墨裔移民數(shù)量已達到1080.5萬。來自中國的移民人數(shù)位居第二,總數(shù)為183.3萬人,其中包括來自中國大陸、香港和臺灣的移民。截止到2005年3月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顯示,有3520萬外國人居住在美國,創(chuàng)下了歷史新高,相當于1910年移民高峰期1350萬人的兩倍半。在新近合法移民中,55%來自拉美,30%來自亞洲,15%來自歐洲。5年中來自歐洲的移民減少了29.4%。
出生于國外的美國人占了年齡25~54歲美國居民人數(shù)的大多數(shù)。在最積極的社會居民群體中,“新美國人”幾乎占了59%,比土生土長的美國人多出近16%。
美國人口增長一定程度上要歸功于拉美裔的高出生率。在其他發(fā)達國家和地區(qū),如歐洲和日本,都存在著人口減少和老齡化的問題,但美國在這方面卻沒有那么嚴重的問題。美國人的年紀也較輕。全美人口平均年齡為36歲,而拉美裔為27歲。由于人口年齡較輕,他們的出生率增長很快。2004~2005年度全美有80萬拉美裔嬰兒出生,拉美裔新移民有50萬人,人口增長率達3.3%,占同期美國人口增長的一半。
1970年至2000年,拉美裔移民占美國大陸全部外來移民的大約一半。而在20世紀90年代的10年間,拉美裔移民的半數(shù)以上是來自墨西哥。據(jù)估計,到2040年,拉美裔將占美國總人口的25%。2002年美國非拉美裔白人的生育率為1.8,黑人為2.1,拉美裔人為3.5?!督?jīng)濟學家》周刊評論說:“這是發(fā)展中國家的特點,隨著大批拉美裔人在一二十年內進入育齡高峰,拉美裔人在美國人口中所占的比例將猛升?!?/p>
近些年來,拉美裔在美國人口比重中增長最快,從1982年占美國人口的7.5%到2002年的13.8%;亞裔人口則從1.9%增長到4.2%。黑人2005年的人口增長只有1.3%,比拉美裔和亞裔低。
據(jù)統(tǒng)計,1960年,在美國以外出生的人按其原籍分類,最多的是來自以下5個國家:意大利125.7萬人、德國99萬人、加拿大95.3萬人;英國83.3萬人;波蘭74.8萬人。而在2000年,排名前5國則是:墨西哥784.1萬人;中國139.1萬人;菲律賓122.2萬人;印度100.7萬人;古巴95.2萬人??梢姡谶@40年間,在美國之外出生的人口大增,居前5位的由歐洲人和加拿大人變成了亞洲人和拉美人,而其中墨西哥人又占壓倒多數(shù)。他們在2000年全部國外出生的人口中所占的比例高達27.6%,居第二位和第三位的中國人和菲律賓人只分別占4.9%和4.3%。
這一以西班牙語為日常用語、以墨西哥人為代表的移民浪潮,正在悄悄地改變著美國各地的面貌和人口結構。根據(jù)美國最近的人口普查統(tǒng)計,拉美裔人口已超過4000萬,占美國總人口的14%,取代非洲裔美國人成為美國最大的少數(shù)族裔,其中包括數(shù)目龐大的非法移民。他們在語言、文化、宗教背景和生活習慣上與來自歐洲等地的老移民截然不同,對白人主體文化形成強大的沖擊。
三 人口年齡和地區(qū)分布變化
近年來,美國人口在年齡和地區(qū)分布方面發(fā)生了一些變化。
首先,人口老齡化。同其他現(xiàn)代社會一樣,美國也出現(xiàn)了人口老齡化的趨勢。但由于美國人口結構的改變、移民人口的大規(guī)模增加,加之移民人口相對年輕,使美國的人口老齡化趨勢較之歐洲、日本等發(fā)達國家不明顯、不嚴重,這在發(fā)達國家中是少見的,甚至是僅見的。
21世紀初,美國65歲以上的老人占人口總數(shù)的12%。其中85歲以上的500萬人。2004年出生的美國嬰兒預期壽命為77.9歲,在世界排名第42位,20年前為第11位。
從年齡結構上看,美國的外來移民大多數(shù)較年輕,近20年外來移民的平齡一直在30歲左右,而65歲以上移民僅占3.96%。
其次,人口地區(qū)分布變化。根據(jù)美國人口統(tǒng)計局的數(shù)字,從2000年4月到2006年7月,共有180萬人離開了美國東北部,110萬人離開了中西部。同時,有260萬美國人從其他地區(qū)遷移到美國南部。在同一時期,有160萬移民進入東北部,100萬移民進入中西部,240萬移民進入南部。國內人口遷入和移民人口使南部人口在5年中增長了近9%。
美國人口的增長并不集中在沿海大城市,而是在南部、西南部和中西部各州。人口增長的地區(qū)從過去的大城市轉向小城市和邊緣城市。小地方的人口增長占了本世紀以來美國人口增長的一半。這與20世紀90年代有很大的不同。人口普查局資料顯示,人口增長最迅速的是內華達州,增長率高達4.1%。這也是有“賭博者天堂”之稱的內華達州連續(xù)第18年位居人口增長之首。另有4個西南部和中西部州也在人口增長前10名之列,它們分別是第二名的亞利桑那州、第四名的愛達荷州、第七名的猶他州及第十名的新墨西哥州。
人口調查顯示,幅員遼闊、生活負擔輕、戶外環(huán)境上佳是這些西部偏遠各州吸引人移居的原因。但同時,美國民眾遷居的最主原因還在于“良好的天氣和工作機會”,這也是為什么佛羅里達州成為美國人口成長第三快的州的原因。除此之外,其他人口增長快速的州也都在南部地區(qū),包括第五名的佐治亞州、第六名的得克薩斯州和第九名的北卡羅來納州。這些人口增長最快的前十州幾乎占了美國2004年人口增長的一半。
2004年美國人口普查指出,加州仍然是美國人口最多的州,有近4000萬人,其次是德州,有2250萬人。排名第三的紐約州有1920萬人。美國人口最多的前十州人口總和超過全國人口的一半,占了54%。此外,美國南方各州的人口總和已經(jīng)占了全國的1/3(36%),西部和中西部各占23%、22%,而東部僅占全美國人口的19%。
越來越多的美國人從東西兩岸沿海城市搬遷至房價和生活費用較低的內陸地區(qū)。近年來加利福尼亞每年都要流失10萬人口。許多居民選擇將手中快速增值的房子出售,搬到房價等價格相對較低廉的州,如亞利桑那、華盛頓和俄勒岡州。美國國家住房聯(lián)合會近期的資料顯示,舊金山平均房價為70.5萬美元。要能夠在舊金山買這樣一棟房子,一個家庭必須年收入22.3萬美元,而舊金山小學教師的年薪為5.3萬。相比之下,鳳凰城一棟房屋的平均價格只有19.3萬,只要年薪達到6.1萬的家庭就能負擔得起。一名小學教師在鳳凰城的年薪雖然只有4.5萬,稍低于舊金山,但對一個雙薪家庭而言,擁有自己的房子不再遙不可及。
從2000到2005年,美國南方人口增長比其他地區(qū)更快,直到現(xiàn)在,其人口的增速也沒有放緩的趨勢。這是由于中西部或一些北方州的稅收高,而南部各州的稅收和消費偏低,因此促進了人口流動。一些南方州如佐治亞和佛羅里達人口增長快;而在中西部尤其是大型的老工業(yè)城,如密歇根州的底特律、紐約州的水牛城,卻面臨著相反的人口發(fā)展態(tài)勢。
外來移民主要分布在西部和南部地區(qū),移民人口增長最快的地區(qū)是東南部。1988至2002年間,分布在美國西部、南部、東北部和中西部地區(qū)的外來移民依次為567.5371萬人、36.338萬人、351.4071萬人和152.5918萬人,分別占外來移民總數(shù)的39.16%、25.05%、24.25%和10.53%。同期接受外來移民最多的10個州依次是加利福尼亞(456.1693萬人)、紐約(200.1439萬人)、得克薩斯(126.5587萬人)、佛羅里達(114.2382萬人)、伊利諾伊(70.3299萬人)、新澤西(69.7483萬人)、馬薩諸塞(33.8103萬人)、弗吉尼亞(28.1252萬人)、華盛頓(27.4255萬人)和馬里蘭(25.8139萬人)。
亞裔人口主要居住在美國的西岸和東北部。其中西岸為49%,東北部21%。以州計算,2007年亞裔人口多數(shù)住在加州、紐約和夏威夷,分別是420萬、120萬和70萬。
在2000至2005年到達美國的500萬移民中,58%居住在6個傳統(tǒng)移民地區(qū):加利福尼亞、得克薩斯、佛羅里達、紐約、新澤西和伊利諾伊。加州吸引了21%的新移民。在上世紀80和9¨。年代,這6個州吸引了80%新移民,加州一州吸引了35%。同期移民增長幅度超過全美平均兩倍的州還有南卡羅來納、佐治亞、阿拉巴馬、密西西比、阿肯色、田納西、肯塔基、內布拉斯加和新罕布什爾州。
新移民的目的地比以前更多了。現(xiàn)在前往傳統(tǒng)的落腳地紐約和加利福尼亞的移民少了,更多的人來到“新定居地州”,如佐治亞州、北卡羅來納州、艾奧瓦州、猶他州和特拉華州。
美國大都市人口日漸流失。在20世紀90年代,持續(xù)幾十年人口減少的美國大都市隨著外來移民的涌入和新潮咖啡館、餐廳和住所的興起,曾經(jīng)重現(xiàn)生機。但是好景不過維持了10年。2005年5月30日發(fā)布的人口普查估計,超過24個在過去10年中曾迅速發(fā)展的大城市目前正處于衰退中??焖俪砷L的城郊地區(qū)向人們提供了越來越多的服務型職業(yè),而適中的房價也是吸引外來移民搬到這里的原因,雖然他們一開始是在大都市的市中心發(fā)展起自己的事業(yè)。
“一個重大變化是,人們開始從城市中搬出來了。對很多人而言,大都市是他們落腳的一個中轉站,沒有人知道20世紀90年代大都市的輝煌期還能延續(xù)多久,”布魯金斯學會人口學家威廉姆·弗雷(William H.Frey)說,“但我們顯然是在朝著和那時不同的方向發(fā)展?!?/p>
在半個世紀前的20個最大的城市中,有16個城市的人口在減少。底特律、克里夫蘭、匹茲堡、圣路易斯、水牛城等人口50年間減少了一半,費城減少了1/3。
2004年7月至2005年7月間人口增長最快的城市是埃爾克格羅夫(Eikgrove),在加州薩克拉門托南部,一年內人口增長12%,達11.2338萬人;以下依次為內華達的北拉斯維加斯,增長11.4%,佛羅里達的圣盧西亞港(Port St.Lucie)增長11%,亞利桑那州的吉爾伯特(Gilbert)增長11%,佛羅里達的科勒爾角(Cape Coral)增長9.2%,加州的莫雷諾谷(Moreno Valley)和蘭喬庫卡芒加(Rancho Cucamonga)分別增長7.3%和6.4%,佛羅里達的米拉馬(Miramar)增長5.2%,亞利桑那的錢德勒(Chandler)增長4.9%,加州的歐文(Irvine)增長4.9%。人口減少較多的城市是:弗吉尼亞州的諾??藴p少2.3%,圣路易斯減少1.8%,俄亥俄州的辛辛那提減少1.6%,北卡羅來納的費耶特維爾(Fayetteville)減少1.6%,波士頓和佛羅里達的海厄利(Hialeah)分別減少1.5%,底特律和新奧爾良都減少1.4%,匹茲堡和克利夫蘭減少1.3%。在美國前10位大城市的排序中,得克薩斯州的圣安東尼奧取代圣迭戈成為第七大城市,人口達126萬。鳳凰城第五,費城第六。50萬人口以上增長較快的7個城市中有4個在德州,它們是沃思堡、圣安東尼奧、奧斯汀和埃爾帕索。
中西部城市受挫最大。在人口超過100萬的全美251個大都市中,有68個在2000年到2004年間人口縮水。而在20世紀90年代時,只有36個城市出現(xiàn)了這種情況。20世紀最后lO年里,只有1/3的城市人口減少,而現(xiàn)在加入這一行列的城市卻高達60%。南部和西部也曾出現(xiàn)這種情況,其中包括加州重鎮(zhèn)舊金山和奧克蘭。
人口學家將這一衰退歸因于這些城市高企的房價和高科技經(jīng)濟泡沫的破滅。弗雷說,即使是發(fā)展迅速的美國新興城市,擴張步伐也放慢了。在這10年中,芝加哥人口減少了3.4萬人,但主要是因為拉美裔移民的外移。拉美裔家庭開始大批離開城市,到郊區(qū)享受更安全的居住環(huán)境,并為子女提供更好的學校。一些年輕的單身移民甚至直接到城郊落腳,那里能為他們提供越來越多的建筑、清潔和其他服務行業(yè)的工作機會。
密歇根州最大的城市底特律人口流失之嚴重,已經(jīng)影響到它在整個美國的地位。底特律現(xiàn)在的人口縮減到90.0198萬人,被硅谷中心圣何塞擠出了前10大城市。這種人口趨勢對整個密歇根州來說都是件悲哀的事情。
東海岸呈現(xiàn)多樣化。相對于西部而言,美國老牌工業(yè)基地東北部的大都市算是景況尚好。新澤西州的紐瓦克和紐約市都在沉寂了幾十年后有所反彈。特別是紐約,自2000年起城市規(guī)模一直持續(xù)發(fā)展。但是像費城和克利夫蘭等卻更早現(xiàn)出“昨日黃花”的慘境,人口縮水的趨勢從未停止。巴爾的摩和首都華盛頓的人口調查也顯示,這兩個城市自從1950年代起人口就一直在縮水。
在21世紀的第一個10年中,美國城市人口流失的趨勢已成定局。這是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美國城市發(fā)展的大趨勢,所謂1990年代的城市復蘇,也只是這長期衰退中的曇花一現(xiàn)罷了。如果這一趨勢延續(xù)下去,到2010年在美國人口超過100萬人的大都市中,將有3/4不如1990年代。
四 人口結構變化對美國的深遠影響
美國人口結構變化主要體現(xiàn)為移民人口和移民出生率的增加及與之相應的美國白人人口的減少。移民對美國經(jīng)濟、政治、社會、文化有多方面的影響。但一個不可爭議的事實是,移民是美國近幾十年和未來人口增加的主要來源,而人口的快速增長是美國經(jīng)濟和社會發(fā)展的主要動力之一。
據(jù)美國移民局估計,現(xiàn)在有900萬個沒有合法身份的移民住在美國。關于移民問題,美國國內的討論大體有兩種論點:一種是“移民有益論”,另一種是“移民有害論”?!耙泼裼泻φ摗钡囊粋€論點是,外來移民增加了美國本地人的經(jīng)濟負擔。他們無論如何都是靠當?shù)厝损B(yǎng)活的。移民奪取了當?shù)鼐用竦墓ぷ鳎瑥娖葒覟樗麄兊淖优蠈W支付學費,為老人和不具備勞動能力的人支付退休金等。負責管理外來移民工作的官員的薪金也是由當?shù)丶{稅者提供的。
筆者認為,移民對美國的影響是多方面的,難以一概而論。
首先,外來移民加速了美國種族的多元化。20世紀70年代以來,隨著來自歐洲的移民的減少和來自亞洲、拉美的移民增加,美國有色族裔的人口增長速度一直比較快,其占美國總人口的比例一直在上升,而白人所占比例持續(xù)下降。外來移民人口的持續(xù)增加,以及移民來源地的日益多元化,使美國人口的種族格局進一步呈現(xiàn)“多姿多彩”的特點,的確對主要由信仰新教的盎格魯一撒克遜白人構成的主流社會產(chǎn)生了一定的沖擊。美國布朗大學社會學教授、人口學家約翰·洛根(John Logan)認為這種變化是積極的。他指出,“更多的拉美裔移民和更多的亞裔移民的確是在改變美國社會,這是一個積極的改變。美國曾經(jīng)是個黑人和白人對立的社會,拉美裔和亞裔人口的增長在一定程度上模糊了黑自兩大族裔的鮮明界限,給美國社會帶來了多樣性。這是一件好事?!?/p>
其次,外來移民豐富了美國文化。來自世界各地的移民大量進入美國,也豐富了美國宗教、語言、音樂、飲食、節(jié)日等文化的內涵。在語言方面,由于拉美、亞洲移民的大量涌入,美國居民中講西班牙語或亞太語言的人也越來越多。2000年美國人口普查結果顯示,美國居民5歲以上人口中多達4695.2萬人在家講英語以外的語言,占5歲以上人口的17.9%,其中講西班牙語言給一些學校的教學體系帶來了壓力,但同時也豐富了學生對非西方文學和藝術的了解。在音樂方面,來自亞洲和拉美的移民也帶來了一些新的音樂文化。
第三,外來移民是美國經(jīng)濟發(fā)展的動力。移民進入美國,勢必對美國經(jīng)濟帶來重大影響。人口的增長刺激了拉美裔企業(yè)的發(fā)展。從1997年到2001年,拉美裔企業(yè)在全美的拓展速度以34%領先于亞裔(32.1%)和其他少數(shù)族裔,并高于白人企業(yè)的27.4%。
外來移民對美國經(jīng)濟的影響主要體現(xiàn)在勞動力供應、消費市場、教育及科研等方面。在勞動力供應方面,外來移民一直是美國勞動力大軍的重要來源,而且外來移民占美國新增勞動人口的比例一直在上升。20世紀70年代外來移民占美國新增勞動人口的比例為10%,1980年代上升到25%,而1990年代美國新增勞動人口中有一半是外來移民。美國東北大學勞動市場研究中心于2002年12月初發(fā)表的調查報告顯示,20世紀90年代美國經(jīng)濟增長強勁,外來移民功不可沒。該調查報告認為,外來移民不僅彌補了美國若干地區(qū)勞動力不足的缺口,也改變了美國勞動人口及若干產(chǎn)業(yè)的結構。該中心進行的調查顯示,1990至2001年間,遷居美國的1300萬合法與非法移民中,有800萬人進入勞動市場,也就是說他們不是在工作,就是在找工作。而馬薩諸塞研究所與公民銀行在馬薩諸塞州聯(lián)合進行的一項題為“勞動力的變革:移民和馬薩諸塞州的新經(jīng)濟”的研究,也證實了外來移民對馬薩諸塞州勞動力增加所起的“意義非凡的作用”。該研究報告顯示,從20世紀80年代中期到1997年,外來移民在馬薩諸塞州的民用勞動力增長額中所占比重高達82%。該報告估計,如果不是移民涌進使得工廠保持活力,新英格蘭現(xiàn)在的從業(yè)人數(shù)會比1990年少20萬人。到90年代后期,移民已占據(jù)許多藍領行業(yè)勞動大軍的主導地位,尤其是對制造業(yè)的生產(chǎn)和輸出至關重要的行業(yè)。在技術型制造行業(yè),移民被雇傭的機率是出生于美國人的兩倍。作為制造工、裝配工、機器操作員這些維持工廠運轉的工種,外來移民被雇傭的機率是土生土長美國人的3到5倍。該報告認為,“在專業(yè)領域,移民也要比土生土長的美國人出色。移民成為大學教師的機率比后者高兩倍。移民中超過2%的人擁有這種職位,而土生土長的美國人有這些職位的人不到1%?!?/p>
由于近年來美國生育率下降,美國已開始向老齡化社會發(fā)展,寬松的移民政策將有利于緩解美國勞動力市場的壓力,促進美國經(jīng)濟繁榮。
在消費市場方面,外來移民是一個大的消費群體,他們不但是一般消費品的購買者,更是房地產(chǎn)的重要購買者。2000年1月,美國亞歷克西斯·托克維爾研究所(A-lexis de Tocqueville Institution)公布的一項研究表明,移民的到來,促使首都華盛頓及周邊的房地產(chǎn)集中地區(qū)的房地產(chǎn)價格上升13.8%,遠遠高于全市2.7%的平均增幅;在弗吉尼亞州北部和馬里蘭州,在外來移民數(shù)量增加113%的同時,房地產(chǎn)價格上揚了37.5%;而在外來移民數(shù)量很少或者沒有外來移民的地區(qū),房地產(chǎn)價格則出現(xiàn)了下滑。該研究報告顯示,在外來移民數(shù)量下降最多的10個居民區(qū),外來移民人口平均下降39%,房地產(chǎn)價格則平均下降了7.6%。
移民還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美國一些地區(qū)的失業(yè)率,促進了美國的產(chǎn)業(yè)成本的降低。在美國,外來移民比率最高的那些城市顯示出最低的失業(yè)率和經(jīng)濟的高速發(fā)展。這些城市包括紐約,其43%的居民出生在國外,還有9.2%的紐約市居民出生在移民家庭。再如洛克一安杰列克,1/10的居民不久前才來到美國。移民潮事實上幫助美國當?shù)鼐用窠档土耸I(yè)率,外來移民通常情況下愿意干當?shù)厝瞬辉缸龅墓ぷ?,并情愿得到較少的工資。這使當?shù)氐纳a(chǎn)者降低了生產(chǎn)和服務成本,有利于美國應對全球化條件下的激烈競爭。
在教育及科研方面,外來移民的貢獻更加突出。一方面,外國學生到美國留學本身就是一種教育消費。1976年在美國高校注冊的外國學生僅有17.9萬人,而到1990年和2001年卻分別增加到38.7萬人和54.8萬人,其中讀工程、科學和商學的人占了近一半。據(jù)美國國際教學研究所(The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的報告,2001至2002學年度,在美國高校注冊的外國學生高達58.2996萬人,其中以來自印度和中國大陸的留學生最多,分別為6.6836萬人和6.3211萬人,來自韓國、日本、中國臺灣和加拿大的留學生人數(shù)緊隨其后。這些外國留學生大都進入收費較高的私立學校。該報告說,外國留學生每年對美國經(jīng)濟的貢獻是120億美元。同時這些留學生中不少人畢業(yè)后都留在了美國,可以說是給美國提供了大量“免費人才”。另一方面,外來移民的受教育程度呈現(xiàn)兩極分化的特點。雖然外來移民中未完成高中學業(yè)的人的比例較美國出生人口的相應比例高,但移民中受過高等教育的人的比例也明顯較美國出生人口的相應比例高。2002年3月,美國人口普查局進行的調查統(tǒng)計顯示,雖然外來移民中未完成高中學業(yè)的人的比例較美國出生人口的相應比例高出18個百分點,但外來移民中受過高等教育的人的比例較美國出生人口的相應比例高了6個百分點。
外來移民的受教育程度也直接影響到其所從事的職業(yè)。正如美國敦山大學區(qū)域經(jīng)濟研究學院經(jīng)濟學家巴蘇所說,盡管20世紀90年代到美國的移民中有1/3以上的人屬藍領階層,但是幾乎每4人中就有1人從事科技、管理、制造等專業(yè)性工作。亞歷克西斯·托克維爾研究所在1996年的研究中采用了一項著名的技術革新統(tǒng)計指標,即新專利的公布,來衡量外來移民的發(fā)明和創(chuàng)新精神。該研究所從美國公布的專利中隨機抽出250個專利進行調查。他們發(fā)現(xiàn),其中有19%的專利權是授予外來移民或外來移民的美國出生者聯(lián)手發(fā)明的項目。這一比例數(shù)是外來移民所占美國總人口比例的兩倍。該研究發(fā)現(xiàn),其中4位外來移民的發(fā)明提供了1600多個工作機會。
2001年,在從美國大學畢業(yè)的碩士生中,非美國居民占了13%,在博士生中,他們占到了24%。這個數(shù)字在理工科更高。比如,計算機專業(yè)的碩士和博士畢業(yè)生中,有將近一半是外國人。據(jù)美國國家科學院的報告顯示,在美國大學取得科學領域博士學位的畢業(yè)生中,將近1/3是外國學生;這個比例到了工程領域則更大,有過半的畢業(yè)生來自外國。1987年,有49%的外國學生在拿到博士學位后留了下來,而到1999年,這個數(shù)目增加到71%。
第四,外來移民對美國政治生活產(chǎn)生了一定的影響。移民問題向來是美國政壇討論的一個重要話題。以拉美裔為例,1951至1998年間進入美國的拉美移民多達1043.99萬人,占美國外來移民總數(shù)的42.99%,結果拉美裔適齡選民人數(shù)急劇增加,從1972年的560萬人猛增到2000年的2160萬人,拉美裔的政治影響力由此可見一斑。民主測驗專家本迪克森(Sergio Bendixen)認為,“2000年選舉的最大新聞是新移民選民的激增——外國出生者政治影響的上升,200萬來自一個特別的選民集團(拉美裔)的特大選票具有非同尋常的意義。”
在通常情況下,外來移民有激情,具有從事經(jīng)濟活動的主動性。他們帶來了特殊的知識和技能,這使他們能夠在美國獲得成功。家庭成員至少有一位在亞洲出生的美國家庭年平均收入是4.19萬美元,不僅超過所有其他在外國出生的美國人,甚至超過在美國出生的美國人家庭年均收入的3萬美元。如來自亞洲的移民家庭的平均收入要孫土生土長的美國人的平均收入高出近10%。
移民數(shù)量的龐大及其種族背景的差異,使得美國人產(chǎn)生了民族認同的危機感。據(jù)統(tǒng)計,邁阿密是美國50個州之中拉美裔色彩最濃的大城市。30多年間,在邁阿密說西班牙語的人已經(jīng)占絕對優(yōu)勢,從根本上改變了邁阿密的人口種族構成和文化、政治及語言。到2000年,在邁阿密市生活的國外出生的人口中,96%的人來自拉美和加勒比海地區(qū),其中除了海地人和牙買加人以外,全都說西班牙語。邁阿密2/3的人為拉美裔,半數(shù)以上是古巴人及其后裔。2000年,邁阿密居民中有75.2%的人在家里不說英語(這一比例在洛杉磯為55.7%,在紐約為47.6%)。邁阿密在家里不說英語的人當中,有89.3%是說西班牙語。2000年,在國外出生的人占邁阿密居民的59.5%(這一比例在洛杉磯為40.9%,在舊金山為36.8%,在紐約為35.9%。其余大城市中,這一比例均在20%以下)。2000年,自稱英語流利的邁阿密成年人只有31.1%,而這一數(shù)字在洛杉磯為39.0%,在舊金山為42.5%,在紐約為46.5%。
這種情況使美國國內持續(xù)出現(xiàn)關于民族認同問題的討論。外來移民是否接受美國社會的核心價值觀,以及他們對美國主流文化是否會產(chǎn)生影響,成為關注的焦點。悲觀的一方以塞繆爾·亨廷頓的《我們是誰?美國國家特性面臨的挑戰(zhàn)》為代表。這一派觀點認為,新移民拒絕接受代表美國民族認同和政治文化基石的基本信念,正在挑戰(zhàn)美國的主流文化,只有阻止西班牙文化和移民,美國才能保持文化和政治上的完整。
結論
總的來說,外來移民和美國少數(shù)族裔較高的出生率使美國人口數(shù)量保持了較快的增長,使美國人力資源優(yōu)勢得以保持,生產(chǎn)、消費得以較快增長,使美國作為世界上最大、最強的發(fā)達國家在21世紀初仍呈上升趨勢。同時,外來移民和國內少數(shù)族裔人口的較快增長也使美國社會、文化、政治不斷地多元化,美國的面貌在發(fā)生根本性的深刻變化。美國越來越成為一個多民族、多種族國家和社會,白人人口比重在下降,社會結構和社會矛盾變得更加復雜。
美國人口結構的變化導致美國人口質量的重大變化。一方面,持續(xù)的較大規(guī)模的移民和發(fā)達的高等教育使美國繼續(xù)吸引相當數(shù)量的海外優(yōu)秀人才,保持了美國在高科技等領域的競爭優(yōu)勢;另一方面,由于移民和國內的人口增長大多是少數(shù)族裔,他們多數(shù)受教育程度低,英語水平低,這使美國人口的質量和素質下降,使美國人口和勞動力的總體素質有所下降,并導致美國制造業(yè)和服務業(yè)的總體水平呈下降趨勢。近幾十年來,美國在制造業(yè),特別是在汽車、電子、機械等行業(yè)的產(chǎn)品競爭力不如德國和歐洲、日本、韓國等國家和地區(qū)的趨勢,很大程度上不是美國科學技術、設計水平和勞工成本的問題,而是美國產(chǎn)品最終制成中的質量問題。盡管其高素質人才的創(chuàng)新和科技水平仍在上升,但近幾十年來生活在美國和熟悉美國的人都明顯感到美國的各行各業(yè),如航空、飯店、電信、銀行、交通、零售、餐飲等行業(yè)的服務今不如昔,服務水平和質量的下降不是服務設施硬件水平的下降,而是服務人員素質的下降。這對美國與其他國家力量對比的長期發(fā)展趨勢、對美國的國力和國際地位及影響力的長期走勢將產(chǎn)生根本性的影響。
先進和發(fā)達的教育是美國實現(xiàn)崛起和成為世界一流強國的一個重要因素。但多年來美國各種調查顯示,在美國的以墨西哥裔為主的拉美移民的教育水平明顯偏低。2000年的調查表明,出生于美國的成年人當中,中學畢業(yè)者占86.6%;在美國之外出生的成年美國人當中,中學畢業(yè)者所占的比例高低不等,歐洲裔有81.3%,亞洲裔有83.8%,非洲裔有94.9%,而拉美裔只有49.6%,其中墨西哥裔最低,只有33.8%。在1990年,墨西哥裔當中的中學畢業(yè)比例僅為整個國外出生者的比例的一半。
1998年,全國拉薩協(xié)會(美國一個著名的拉美裔人組織)發(fā)現(xiàn),拉美裔中學生退學率為3/10,而黑人退學率為1/8,白人退學率為1/14。2000年18至24歲人口中,中學畢業(yè)以上水平的白人為82.4%,黑人為77%,拉美裔人為59.6%。
與墨西哥移民的教育情況相似,2000年在美國國內出生的就業(yè)者中有30.9%的人是擔任專業(yè)職務和經(jīng)營管理職務的。其中,擔任這些職務的人在來自不同地方的移民就業(yè)者當中的比例相差懸殊,墨西哥裔人擔任這類職務的比例最小。其中加拿大裔46.3%,亞洲裔38.7%,歐洲裔38.1%,非洲裔36.5%,拉美裔12.1%,墨西哥裔6.3%。在處于貧困狀態(tài)而依靠救濟為生的人當中,墨西哥裔移民占的比例很高。1998年,在7個最大移民群體的貧困率中,墨西哥裔為31%,古巴裔為24%。
可以得出結論認為,雖然移民和國內少數(shù)族裔出生率較高使美國人口數(shù)量持續(xù)相對地快速增長,美國沒有出現(xiàn)大部分發(fā)達國家都出現(xiàn)的人口減少趨勢,美國人口老齡化的程度與其他發(fā)達國家相比而言也并不嚴重,美國經(jīng)濟和社會得以維持較快的發(fā)展速度。但是,人口結構和質量的變化也使美國的優(yōu)勢逐步減弱,使美國的產(chǎn)品和服務在全球的競爭力呈下降趨勢,并從根本上導致美國的實力、國際地位和影響力在21世紀上半期及以后呈下降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