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聲樂是一門難教難學但在高考中必考的科目,高中特長生聲樂教學更有其特殊規(guī)律。根據(jù)作者的經(jīng)驗,教學中關鍵是要因材施教,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聲音概念,選擇適合的考試作品,有感情地進行演唱。
關鍵詞:聲樂教學 教學方法
作者簡介:李華東(1972—),楚雄師范學院藝術系講師。
【中圖分類號】G613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2-2139(2009)04-0178-01
近幾年藝術類高考學生不斷增多,但大多數(shù)學生沒有多少音樂基礎。尤其是聲樂,可謂難教難學。難道就此放棄100分的聲樂考試項目了嗎?筆者根據(jù)聲樂教學的科學規(guī)律和聲樂教學的特點,結合這些年來音樂高考特長生的特點,對這方面的問題做如下探討。
一、建立正確的聲音概念
由于沒有接受過嚴格規(guī)范的歌唱聲音訓練,很多考生對正確的歌唱發(fā)聲方法一無所知。他們的歌唱要么是白聲,要么聲音漏氣嚴重。吉諾·貝基認為,有些歌者的問題不在喉嚨里(指技術)而在頭腦中(指錯誤的概念)。確實,聲樂教師的任務就是“對癥下藥,開出藥方”,及時“診斷”出每一個學生歌唱中所存在的毛病,找到產(chǎn)生問題的根源,針對具體情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逐步引導學生建立正確的聲音概念。而學生只有明白了什么是正確的聲音概念后,在練習過程中才會自覺地用正確的聲音概念來調(diào)整自己的感覺,走出歌唱發(fā)聲的誤區(qū)。
第一步,運用正確的歌唱呼吸方法、保持正確的歌唱姿勢是唱好歌的前提。在訓練時,盡量提醒學生站直身體,放松胸部,不能駝背。兩肩和手自然下垂,雙腳分開大約與肩寬相等,眼睛平視,身體各部分能夠自由運動。剛開始可以用鼻子安靜地吸氣,觀察氣息到位的深度,腹部、腰周邊明顯有力量可以支持,找到氣息的吸入狀態(tài)并養(yǎng)成習慣,然后逐漸用鼻口共同進行吸氣。氣息沿著鼻孔進行呼吸,氣息沿著鼻孔、氣管一直吸到肺的底部,兩肋作張開狀,擴張腰周圍。吸氣練習開始要慢,形成良好的習慣后,逐漸加快速度,呼吸訓練結合發(fā)聲一起練習,把氣息和聲音糅合為一體。
第二步,打開喉嚨,穩(wěn)定喉頭。打開喉嚨就是在歌唱時不要捏緊喉嚨,不要把舌根縮到后面將喉嚨堵住,而要讓呼吸、共鳴順利形成。教師可以看學生的喉結是否保持在喉嚨的最下面來判斷正誤,女生的喉結一般看不見,但存在存在喉結的位置問題。按照意大利最著名的歌劇大師貝基先生的經(jīng)驗,無論對男女高低聲部來講,唱歌時喉結一定要向下拉,此時喉結如能往下拉,同時聲音越往上唱,那么共鳴焦點就越集中。我們從中可以總結出一種簡便易行的方法教學生——體會打哈欠,按哈欠的位置去發(fā)聲就能把喉嚨完全打開。讓學生模仿教師打開喉嚨的聲音,從感覺上進行模仿,學生練習時間長了就懂得了如何打開喉嚨了。中學生喜歡唱流行歌曲,容易造成喉頭位置不穩(wěn)定,特別是男生喉頭上提的問題比較普遍。解決的根本就是要讓喉嚨下放穩(wěn)定到正確的位置,多用母音進行訓練,一定記住歌唱時喉頭位置應該比平時說話低些,體會深深吸氣時喉頭的感覺,就容易進入歌唱的正確狀態(tài)。
二、循序漸進,因材施教
“循序漸進” 是聲樂教學中需要反復強調(diào)的重要教學原則,有了正確的聲音概念之后,這一原則是保證學生聲音正常發(fā)展的有效途徑。如果在教學初期因為考試時間迫近,學生的中聲區(qū)基礎還不牢固就忙于拓展高音,唱大歌,那么這種“跳躍式發(fā)展”對學生是非常有害的。有些學生聲音條件好、稍有一點基礎就急功近利,總是要求演唱一些大學三 、四年級學生才能演唱的作品。這就需要教師正確引導,留心對待,學生即使具有高度的智慧和想象,沒有藝術的技巧就不是真正的藝術,因為智慧和想象永遠不能彌補不完善的技巧的缺陷。因此,教師一定要一點一滴地給學生打基礎,不能一蹴而就,通過明確的有建設性、有規(guī)律地練習使學生歌唱的嗓音得到發(fā)展。
每個學生的生理結構、嗓音條件不同,決定了每個人所唱出的音色、音質(zhì)、感覺不同,反映在發(fā)聲訓練中的狀態(tài)和存在的問題也各不一樣,這點決定了教師所采取的教學措施,即運用練聲曲、歌曲、母音的重點也因人而異。沈湘曾經(jīng)提醒,不要認為教師自己有一套學說,有一套理論,而讓每位學生為教師的學說服務。不要讓學生替教師唱,也不要替別人唱,要讓學生自己唱。筆者以為,對膽怯的學生要注意練聲前調(diào)節(jié)他們的情緒,使他們的情緒活躍起來。對踏實用功但接受能力差、反應慢的學生應予表揚,這會增添他們的自信心。而對那些反應快、聲音條件好,但不踏實的學生就一定要嚴格要求。
三、選擇適合的考試作品,有感情地進行演唱
從這幾年云南省的考試來看,聲樂作品普遍偏大,難度比較高。首先,考生唱高音上不去,低音下不來,直接影響到考試成績。其次是雷同的作品太多,象男生演唱的《黑龍江岸邊潔白的玫瑰花》、《我像雪花天上來》、《二月里見罷到如今》等等,每年都有很多學生選擇作為考試曲目。三是演唱作品時有聲無情,缺乏對作品的理解而不能有感情地演唱。教師為學生選擇作品時一定要根據(jù)學生所具備的演唱能力來綜合考慮,演唱大作品不見得成績就好,與時俱進、不易雷同的作品可能更適合學生,關更便于正常發(fā)揮水平。教師不能只教學生唱歌的技巧,還要教學生理解作品的風格,歌詞的思想性,表達什么樣的感情,音樂的高潮在哪兒,哪些地方旋律具有明顯的特點,哪些地方有難度。每首作品都有著十分豐富的內(nèi)涵,都是不同感情的抒發(fā)。做到全面了解作品,才可能做到藝術地歌唱。
聲樂課教學效果的好壞,與學生本身的情緒也有很大關系。情緒歡快、心情舒暢時,大腦中樞興奮神經(jīng)積極運動,心理障礙少,對歌唱比較有利。一名優(yōu)秀的聲樂教師要善于和各種類型的學生打交道,讓他們“親其師,信其道” 。在明確教學要求、嚴格進行訓練的前提下,師生之間建立融洽的關系,讓教學的氛圍變得輕松愉快,就有可能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師生雙方的教與學的積極性,教學的效果就好得多。
音樂高考是一條艱辛的路,初級聲樂教學沒有捷徑,應以打好基礎為主。多年的實踐證明,人的嗓音樂器是唯一的,不可復制的,遵循聲樂教學規(guī)律才能培養(yǎng)出優(yōu)秀的音樂人才。
參考文獻:
[1] 黃琦. 聲樂教師——美化“嗓音樂器”的工程師[J] . 中小學音樂教育. 2006 (09) .
[2] 曹樺. 對聲樂教學過程中歌唱發(fā)生三要素問題的探討[J]. 中小學音樂教育,2007(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