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朗讀是閱讀的起點,是理解課文的重要手段,也是完成中學語文閱讀教育任務的一項重要基本功。教師要正確認識朗讀教學,提高自身的朗讀水平,精心地指導學生朗讀,科學地進行朗讀教學,學生的朗讀水平是一定會提高的。
關鍵詞:朗讀 學生 課文 教師 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2-2139(2009)04-0166-01
朗讀是閱讀的起點,是理解課文的重要手段,也是完成中學語文閱讀教育任務的一項重要基本功。所以,在中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留有充分時間讓學生正確地讀課文。那么,在中學語文教學中如何進行朗讀教學呢?
一、朗讀目標要明確
有的教師把朗讀當作課堂教學的一種簡單過渡。學生朗讀前,教師沒有給學生一定的任務和要求。學生朗讀課文時,教師沒有認真聽,忙著板書或自己思考著下一個教學步驟,對于學生的朗讀情況心中無數,也談不上對剛才的朗讀情況指出是與非,這是一種無所收獲的朗讀。
朗讀前應給學生一定的要求或目的。在學生初讀前,教師可要求學生讀準字音,讀準句讀,讀通讀順課文等要求。也可設計幾個簡單的思考題,讓學生有目的地去朗讀,在讀中感知課文內容。如:這篇課文寫了哪幾件事或哪幾個人?文章寫了哪幾個場面?文章的線索或感情基調是什么?等等。對于自學性朗讀,要讓全班學生都讀完、讀好,切不可做個讀的樣子,匆匆過場,草草收兵。在要求學生初讀課文時,要留足夠時間讓學生試讀、練讀,讀出感覺,讀出味道,讀出情趣,切不可未準備好就倉促上陣。學生試讀、初讀后應要求學生美讀——讀準語音、節(jié)奏和語調,讀出感情,讀出語言氣勢,并把握朗讀的速度,從而達到聲情并茂的效果。這樣,學生體驗文章的語言美和情感美。在要求學生分角色朗讀時,教師應要求學生讀出人物的個性特點。如果是個別朗讀,還應為其他學生布置任務,使他們邊聽邊思考。
在文言文教學中,可以先讓學生聽課文的朗讀錄音,在要求學生注意生字詞的讀音和朗讀的節(jié)奏的同時要求學生邊聽邊動筆,在文中給生字詞注音,給難讀的語句標出朗讀的節(jié)奏,然后讓學生自已練讀---讀準讀通課文。接下來就引導學生賞析文章內容,必要時,讓學生在讀中品味語意,在賞析中加以品讀。最后要求學生整體朗讀,要求讀出感情,讀出語言氣勢。這樣朗讀貫穿整個課堂教學始終,學生對文章的理解速度大大加快。
二、朗讀時方法要靈活、多樣
朗讀的形式紛繁多樣,但各種形式的朗讀有各自的功能和適用范圍。為能準確指導學生朗讀、激發(fā)學生的朗讀興趣,教師可以借助于豐富多彩的朗讀方式,如齊讀、單讀、一個接一個讀、對讀、分角色讀、賽讀、錄音朗讀、表演朗讀等等。只要我們教師能夠正確認識朗讀教學,提高自身的朗讀水平,精心指導學生朗讀,科學地進行朗讀教學,使師生的朗讀具有抑揚頓挫的節(jié)奏,和諧婉轉的韻律,就能為語文的教學奠定堅實的基礎。
當需要激情引趣或學生讀得不到位時,宜用范讀指導。在教學朱自清的《春》時,教師先示范朗讀,那春意盎然的朗讀聲使學生深受感染。學生馬上產生了朗讀的熱情,都情不自禁地跟著讀起來,從而自然而然地進入春天境界。范讀只能起“示范啟發(fā)”作用,而不是讓學生機械地模仿,所以一節(jié)課中范讀不能太多,要盡可能多地留些時間讓學生自己練讀。
朗讀的形式多種多樣,科學合理地選擇好每一環(huán)節(jié)讀的形式,讓學生各盡所能,是非常必要的。
美讀。這種朗讀方式往往要求教師創(chuàng)設情境,對于語言和意境較優(yōu)美的詩歌和散文較適合。教師可播放課文朗讀錄音讓學生比照感悟。首先放錄音,要求學生對照課文,邊聽邊領會文章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然后請學生朗讀,比照兩者的朗讀情況,可以讓學生明白該如何讀,從而領悟文章的內涵。使學生感受到朗讀的樂趣。
分角色朗讀。這種朗讀方式對于戲劇作品和小說中的對話描寫的語段較合適。它有利于學生對作品中的人物性格和人物思想感情的把握。如《皇帝的新裝》這篇童話,請七位朗讀水平較好的學生來分別朗讀童話中的七位人物的語言,學生那聲請并茂的朗讀使全班同學進入了情境,尤其是讀到皇帝的新裝被小孩子揭露出真相后,部分學生皺了皺眉頭,顯示出對皇帝的虛偽、愚蠢、自欺欺人的丑惡行徑感到可悲。分角色朗讀也應注意形式的多樣化,可讓個別男女生分角色讀,可讓幾個小組的學生分角色讀。
配樂朗讀。配上樂曲來朗讀,可以營造情境,能使學生盡快進入角色,活躍課堂氣氛,愉悅學生的心情,提高學生的注意力,有助于理解課文內容。進行配樂朗讀時,樂曲的意境、格調和旋律應與課文內容相協(xié)調。歡快的樂曲應與喜劇性的內容相配,低沉的樂曲應與悲劇性的內容相配。配樂朗讀的樂聲不能太響,以免產生負面影響。
誦讀,。這種朗讀方式也適合于古詩文教學。當學生對文章的內容已有了較深刻的理解時,教師可要求學生背誦某些精彩的語段或全篇。這樣就能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增強語感,積累名言佳句,體驗藝術魅力,陶冶思想情操,提高審美能力,養(yǎng)成高雅氣質。
三、朗讀過程要合理、有層次
教師指導學生朗讀要由簡到繁,由易到難,由一般訓練到實用訓練,循序漸進。朗讀訓練有階段性。因為學生的理解過程是一個不斷接受、補充、整合而構建的過程,需要反復觀察、比較和練習。一開始,學生不一定都能對朗讀產生很強烈的欲望,其朗讀技巧也不一定很熟練。教師應讓學生自由地練習、充分地交流討論、反復地比較和揣摩,不斷地提高認識,加深理解。而學生一旦達到充分理解且又經過反復練習形成了技能技巧,確信自己有能力達到熟練自如的朗讀時,自然會躍躍欲試。此時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造性地朗讀,如表演讀、誦讀等就能取得較好的效果。
在初讀課文階段,先讓學生聽課文的朗讀錄音,要求學生輕聲跟讀。學生對文章的內容有了感性認識后,讓學生說說各自對文章的理解,最后讓學生根據自己對課文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讀。
總之,教師要正確認識朗讀教學,提高自身的朗讀水平,精心地指導學生朗讀,科學地進行朗讀教學,學生的朗讀水平是一定會提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