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國內(nèi)外很多學者在篇章語言學這一領(lǐng)域進行了大量有益的探索。任何語篇都具有連貫性,而連貫可通過銜接手段來實現(xiàn),又離不開語境的制約。本文秉承了這一學科的研究成果,將語篇銜接,連貫與外語聽力理解教學相結(jié)合,認為在外語教學中應(yīng)發(fā)展語篇教學這一新模式。
關(guān)鍵詞:銜接 連貫 閱讀理解
作者簡介:常松(1980-)女,漢族,遼寧遼陽人,從事外國語言學及應(yīng)用語言學研究。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E【文章編號】1002-2139(2009)04-0159-01
語篇教學不僅僅局限于句子的內(nèi)部的語法分析,詞匯運用等知識本身的教學,還注重傳授影響語篇連貫性的語境及實現(xiàn)語篇連貫的銜接手段等知識, 從而把握語篇的整體,掌握文章的脈落,主題思想。在外語教學中,要有機
地將語言基礎(chǔ)知識的教學和語篇教學相結(jié)合。
一、 銜接與連貫
銜接與連貫是篇章語言學的兩個重要研究領(lǐng)域。Halliday和Hasan(1976)的《語篇的銜接》(Cohesion in English)一書的出版,標志著銜接理論的創(chuàng)立。
銜接(cohesion),是指同一語篇中各個句子之間通過語言系統(tǒng)中固有的手段來表示的聯(lián)系。這種聯(lián)系有助于促進語篇的連貫性(coherence). 銜接是句與句相聯(lián)系的有形手段,但不是唯一手段,正如語法是句子范圍內(nèi)詞與詞聯(lián)系的有形手段,但也不是唯一手段。正常語篇所不可缺少的是連貫性,它是語篇所以成為語篇的特征,缺少了就是“不成話”,“語無倫次”。[1](P125-126)
二、 銜接手段
(一)、語音手段
語調(diào)和重音是起銜接作用的兩種主要的語音手段。聽者常常要利用這兩個超音質(zhì)成分來獲取說話者的所表達的含義。例如:
A: Jane’s bought an exquisite Rolls-Royce.
B: Jane’s bought an exquisite Rolls-Royce
此句中,B全部與A重復,用疑問的語調(diào)來表示驚訝。
通常情況下,語調(diào)和重音是并用的來體現(xiàn)銜接。
(二)、語法手段
1.指稱,也叫照應(yīng)。其作用是建立意義聯(lián)系。當一個項目再次出現(xiàn)時,不用原來的名詞,而用相應(yīng)的代詞來指稱它。所以,代詞的意義是:“指稱的對象與前面的某個名詞指的對象是同一個事物?!?用代詞指稱的動因是在上下文之間建立起語義聯(lián)系,表示現(xiàn)在指稱的項目與前面的項目是同一個項目。[2](P171-172) 例如:
A: Where’s Mom?
B: She’s in the kitchen.
上例中,聽者識別了這一銜接手段后,就很自然地將A,B兩句銜接起來,She指的是Mom,是通過語法上的照應(yīng)關(guān)系來實現(xiàn)的銜接。
2.替代。是用替代詞替代句中相同的非關(guān)鍵性詞語,使行文連貫簡潔。主要包括名詞性替代(one, ones, the same,the kind, the sort, all, both, some ),動詞性替代(do, do so),和分句替代(so, not)。
在聽力理解中替代和省略的現(xiàn)象較為普遍。在遵循一定的語言規(guī)則前提下,他們都起著很重要的銜接作用。但學生對此的識別卻存在一定的困難。在實際的聽力練習中,怎么樣去識別這些銜接手段,還需要教師的具體指導。
(三)、詞匯手段
1.銜接可以通過起連接作用的連接詞和一些副詞來實現(xiàn)。這些詞可以是表示添加關(guān)系的,如,and ,besides, furthermore, what’s more, in addition;可以是表示時間關(guān)系的,如then, next, subsequently, thereupon;可以是表因果關(guān)系的,so, therefore, in consequence of, as a result of, because of; 也可是表對立關(guān)系的,如but, in contrast, nevertheless, instead, despite。
聽者可以根據(jù)這些連接詞和副詞來確定語義,是要表達添加關(guān)系,時間關(guān)系,因果關(guān)系,還是對立關(guān)系,從而判斷說話者所給出信息的含義。
2.詞匯銜接還可以通過詞與詞之間的意義上的某種聯(lián)系來實現(xiàn)。
a) 復指:用同一個項目來連續(xù)表達同一個事物或概念,或用不同的項目(同義詞)來指同一個事物或概念。聽力過程中,這一銜接手段的識別有助于聽者更集中于語篇的中心內(nèi)容。
b) 上下義詞:fruit是上義詞,而strawberry 是它的下義詞。聽者假如不熟悉strawberries這一詞,也可根據(jù)fruit來推斷出它是一種水果。例如:
I love eating all fruits, and, in particular, I have a preference for strawberries .
c) 整體與部分:book是一個整體詞,說了book 再說cover, page, chapter 這些表示部分的詞語,聽者自然地把他們銜接起來。
It’s a valuable book. Every page is informative.
在英語聽力教學中,教師在教授語言知識本身的基礎(chǔ)上,更應(yīng)注重語篇的教學。當然,語篇連貫的實現(xiàn)不僅僅依靠銜接手段的使用,語境對于把握語篇的整體性也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三、語境
(一)、上下文
語篇的連貫有時要依賴上下文的語境來實現(xiàn)。Enkvist(1997)舉過這樣一例:
Do you know John Smith? She came to see Peter.
這句看似古怪,語篇組織松散些,但放入一定的上下文中是一個很普通的句子:
John’s sister is very lively. Do you know John Smith? She came to see Peter.
這樣在上下文的幫助下,聽者很容易就理解了。
(二)、情景語境
語篇中,聽者需要參考使用語言時所發(fā)生的事件,參與者,和時空方式等因素才能貫通起來。從社會語言學的角度說,情景語境的另一層意義是一個人應(yīng)注意在什么時間,什么地點,向什么人,說什么話。[3](P184-185)
(三)、文化語境
在某些情況下,聽者對語篇的理解還得聯(lián)系最高層次的語境,即歷史文化語境。每個語言使用者都屬于某個特定的言語社團,文化語境幾乎涉及到一個言語社團的所有方面,主要包括言語社團的物質(zhì)文明程度,政治制度,宗教信仰,歷史文化,風俗人情,和價值標準等。
參考文獻:
[1] 程雨民. 英語語體學[M] . 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2004.
[2] 張德祿,劉汝山. 語篇連貫與銜接理論的發(fā)展及應(yīng)用[M]. 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2003.
[3] 胡壯麟. 語篇的銜接與連貫 [M]. 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