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社會對綜合型人才需求的不斷更新,很多高校開始對少數(shù)民族大學生漢語口語教學予以了一定的重視,但在課堂教學中仍存在問題,使得少數(shù)民族學生在整體上很難提高漢語“說”的能力。事實上,這些問題存在于師生雙方面,教師應采取主動的方式,為學生創(chuàng)造學習口語的環(huán)境,幫助他們突破學習漢語的心理障礙,以提高口語課堂的教學效果,最終達到其學習漢語的根本目的。
關鍵詞:口語 教學效果 心理障礙 興趣
作者簡介:李春苗(1975——),女,新疆師范大學在職高教碩士,研究方向雙語教育。任職于新疆伊犁師范學院奎屯校區(qū)基礎部,從事漢語教學及相關研究。
【中圖分類號】H193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2-2139(2009)04-0072-01
一、前言
在高校少數(shù)民族漢語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口語往往是被淡化的一個部分,很多高校的教師和少數(shù)民族學生為了應付HSK漢語過級考試,紛紛投入大量精力在聽,讀,寫上,因而即使是學校開設了口語課,學生也認為這是個“副課”,極大地影響了口語課堂的教學效果,一定程度上也會影響其其他漢語技能的充分發(fā)展。
二、學習口語的重要作用和目的
隨著大學漢語教學的發(fā)展進程,很多高校根據(jù)社會發(fā)展和轉型的需要,將少數(shù)民族漢語的課程細致劃分,口語課就是其中之一。開設口語課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交際能力,這實際上才是高校漢語教學的最終目的。學習一門語言,最終能用它交流才是真正的學以致用,只會做語法題和閱讀文章,在實際的社會工作中肯定是要受到限制的。
三、口語課上普遍存在的問題
盡管教師和學生都知道漢語口語十分重要,但是在課堂教學活動中,總是很難達到像高校學習漢語的目的,突出地表現(xiàn)如下:
1.不少高校對非漢語專業(yè)的口語課教材選用沒有結合時代發(fā)展的潮流,教材版本陳舊,內容沒有更新。
2.學生的心理障礙。大多數(shù)非漢語專業(yè)的少數(shù)民族學生在口語表達之前和過程中都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礙。他們在表達過程中,一遇到說不出來的地方,就試圖放棄,不知道怎么才能回憶起那些漢語詞或者詞組。
3.課堂組織。一部分教師不怎么注重組織口語課堂,口語課畢竟應該是以學生練習為主的課堂,教師應該把更多的時間交給學生,自己充當組織引導的角色。
四、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課堂教學是任何課程教學過程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口語也不例外。我們要想提高整體水平,就必需先抓課堂,課堂上有了成效,他們才會在課下花時間練習提高。為此,筆者做以下建議:
1.配備恰當?shù)膸熧Y力量。選擇有豐富口語教學經(jīng)驗的教師上課,這些教師的口語要話語流暢,有很好的示范作用。
2.教師備好漢語口語課。備課是教學的起點,教師如不在課前做周密的準備,就很難全盤自如地控制課堂。另外,教師要盡量搜集豐富多彩的補充性的知識和內容,增加口語課堂的知識性和樂趣,從側面端正其學習態(tài)度。其次,教師要在短時間內把握學生的漢語水平,了解學生的性格,在師生互動的各個環(huán)節(jié)才會有的放矢。
3.突破學生的心理障礙。心理學研究表明,智力活動的最佳情緒背景是興趣和愉快相互作用。所以,良好的心理和精神狀態(tài)是提高口語教學效果的重要保證。首先,教師要為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課堂環(huán)境讓學生一走進教室就感覺到輕松。其次,在每一次的互動環(huán)節(jié),教室可先為學生做出示范,然后再鼓勵學生自發(fā)地表達或者表演。幫助他們獲得自信。另外,教師一定要調動起全班所有的學生,盡量讓每個學生在每一次課上都開口說漢語,哪怕只有一兩句,哪怕是成績很差的。最后,教師不要在學生作答過程中立即修改他的語言錯誤,以免打斷其思維,可以在他說完后,點出典型或者嚴重的錯誤;在他表達過程中,突然有記不起來或者不會的詞,一定要幫他補上。
4.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沒有興趣,學生怎么可能跟老師好好配合? 少數(shù)民族學生中有很一部分學生的漢語基礎并不是很好,而且普遍偏“文”。他們認為只要能過HSK5級就行,能過6級更好,口語學不學也只能那樣,不可能達到標準流利的程度。那么,怎樣才能讓他們覺得口語課有趣?第一,要讓他們明白說漢語并不是一件難事,重要的是要熟練運用自己已經(jīng)掌握的詞匯,短語和句型來練習;第二,在課堂組織過程中,盡可能穿插各類游戲,使課堂訓練模式豐富多彩,避免枯燥無味的練習。由于一些少數(shù)民族學生漢語基礎較差,上口語課難免自卑,但他們也許有其他的才藝,在游戲失利的情況下,以積極正面的方式“懲罰”,反而會讓其更有自信,也會喜歡上口語課。另外,小組之間的簡單辯論,學唱漢語歌曲,這些都是受學生們歡迎的活動,用在課堂上能極大地調動起他們學習口語的興趣。5.加強會話中的聽力水平。按照語言規(guī)律,在日常交際中,人們的交際首先是不斷地聆聽與表達,聽是輸入,說是輸出,那么輸出是以輸入為前提的,輸出是對語言輸入的有效檢測,豐富準確的語言輸入是確保高質量語言輸出的必要條件,因而,我們在口語教學中不能忽視了聽力的培養(yǎng),現(xiàn)實情景中的聽,要涉及多重因素,如講話人的口音,語言錯誤,話語分析等。有時講話人的句子有句法或者語法錯誤,但我們身在會話情景之中,通過對其言語的分析,可以理解其表達的確切含義。所以,在課堂上,有學生發(fā)言的時候,應該提醒其他同學認真聽,學會快速糾錯。久而久之,學生他們就能聽懂各種不同水平學生的口語,甚至不同口音的當?shù)貪h語,學生也真正鍛煉了漢語的交際能力??傊?,我們在教學實踐中,應堅持語言教學的規(guī)律,合理運用課時,讓“說”和“聽”密切結合。
五、結論
漢語口語是少數(shù)民族學習漢語中相對更重要也是最困難的一部分,口語發(fā)展也是大學漢語教學中最艱巨復雜的問題。綜上所述,在大學漢語的課堂教學中,要想達到雙贏的效果,必需順其自然的方式代替以往的傳統(tǒng)灌輸式或記憶練習法,真正的口語交際能力只能在語言環(huán)境中實際掌握,在課堂上,我們就應該積極為學生創(chuàng)造這種環(huán)境,不僅要求有口語地道的教師,還要充分利用電影電視廣播等媒體條件,巧妙地安排各種習得活動,讓學生在課上學有所獲,學有所成,如同在實際生活工作中一樣。
參考文獻:
[1]劉淑穎.大學漢語教學法研究[M].北京:國防工業(yè)出版社,2006.
[2]王若江1999對漢語口語課的反思,《漢語學習》第2期。
[3]申修言1996應該重視作為口語體的口語教學,《漢語學習》第3期。
[4]朱純.外語教學心理學[M].上海:上海外語教學出版社,1994
[5]楊惠元1991論聽和說,《語言教學與研究》第1期。
[6]佟秉正1986漢語口語教學:從句構練習到交際練習,載《第一屆國際漢語教學討論會論文選》,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