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吳宇森電影《赤壁》獲得巨大成功,電影中的“暴力美學”和對歷史的創(chuàng)造性的虛構,成了電影最大的看點。同時,劇中安排了兩位女性形象也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影響。論文在人文關懷視野下,試圖對吳宇森電影做出解讀。
關鍵詞:《赤壁》 “暴力美學” 吳宇森 人文關懷
作者簡介:張 琳,女,滿族,東北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科技交流方向學生,研究方向:跨文化交流、女性主義文學批評。
由吳宇森導演的電影大片《赤壁》上映后取得巨大成功,以其恢宏的氣勢、壯美的場景、一流的音效讓觀眾大呼過癮。據(jù)統(tǒng)計:第4天,票房過1億、第18天,票房2。6億人民幣、連續(xù)上映一個月,票房超過3億。大明星、大導演、大投資、大制作、大宣傳、大炒作的《赤壁》從史詩大片的宣傳轉向了娛樂大,勵志大片的造勢。
一、電影《赤壁》中的“暴力美學”
吳宇森導演被成為“暴力美學大師”。所謂“暴力”,在漢語詞典中強調的是“武力,力量”,所謂“暴力美學”,它是一個廣義的、泛審美的概念,并非嚴格的美學概念,在文藝作品中,常常通過夸張的、具有攻擊力的暴力行為下,對觀眾的感官沖擊?!氨┝γ缹W”起源于美國,而在中國香港逐漸發(fā)展成熟,自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來,中國影視劇的“暴力美學”傾向越來越明顯。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暴力美學”越來越頻繁的出現(xiàn)在電影、漫畫、游戲等領域,它與時尚和消費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逐漸發(fā)展成了一種流行文化。。在暴力電影中, 火爆刺激的動作場面和緊張的故事情節(jié)強烈地刺激著觀眾的注意力,爆炸發(fā)生時耀眼的火光和隆隆的聲音使人如身臨其境, 火山爆發(fā)的場面中, 即使劇中人被熔巖燒死, 很多觀眾還是被熔巖四處流淌的景象所深深地吸引。
吳宇森導演的精明之處在于,在他的這層“暴力美學”的外衣下,表現(xiàn)出他的借物抒情、寓情于物的反戰(zhàn)情懷,在他的08年最新影片《赤壁》中,這種反戰(zhàn)意識更是表現(xiàn)的淋漓盡致。全劇以趙子龍大戰(zhàn)長坂坡開始,曹操集團擊潰劉備集團,使劉備不得不再次轉移他的棲身之地,與此同時,曹操也意識到對他最有威脅的勢力是東吳集團,于是以清除反賊為名,揮軍南下,向東吳宣戰(zhàn)。東吳的主公孫權聞之色變,于是派謀士魯肅以吊唁劉表為名,與劉備共同商討伐曹操之計,劉備派軍師諸葛亮前往東吳為孫權出謀劃策,同時,在諸葛亮、孫權的妹妹孫尚香以及魯肅先后的激將法使孫權堅定了他的抗曹之心,隨后召回了遠在柴桑的周瑜,任命其為大都督,主持抗曹。在諸葛亮與周瑜的火攻之計下,點燃了赤壁之戰(zhàn)的戰(zhàn)火,乘著東風之力,周瑜大軍一舉攻下了曹操大營,打敗了曹操。深受基督精神、俠義精神和正統(tǒng)道德觀念影響的吳宇森,雖然其影片充滿暴力場景,但是通過悖論式影像。則隱喻了他對暴力的否定。對和平的渴望。而他的“基力美學”風格之所以能夠被東西方觀眾廣泛接受,還在于它自身所具有的美學和社會學的價值和意義。
二、電影《赤壁》的真實與虛構
在歷史上,赤壁之戰(zhàn)的意義在于它真正奠定了三足鼎立的格局,因此被作為劃分三國時代的起點。這個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經(jīng)典戰(zhàn)例激發(fā)了久居海外的黑幫片導演的創(chuàng)作熱情。吳宇森導演的這部影片,并未全部參考羅貫中的《三國演義》,他也試圖遵循歷史,還原一個真實的赤壁大戰(zhàn)。令人意外的是,在他的演繹里,歷史大片兒朝歷史的相反方向如翻滾過山車般沖刺,滾滾長江流,浪花淘盡英雄,只剩下三個男人和一個女人的愛恨情仇。羅貫中的風格以“擁劉”為主線,甚至連具有轉折意義的赤壁之戰(zhàn)也把大部分功勞歸功于諸葛亮,描寫周瑜是小肚雞腸不能容人,在孫劉聯(lián)合的過程中多次生起殺害諸葛亮的念頭。而吳宇森的《赤壁》中則把赤壁的功勞還給周瑜,并且比較客觀地評價和塑造周瑜這一形象,比如他的“精意于音樂”、“英雋異才”、“文武韜略萬人之英”,東吳名將程普也曾評價周瑜“與周公瑾交,若飲醇醪,不覺自醉?!痹谟捌卸伎陀^地表現(xiàn)出來周瑜的風雅超群,德才兼?zhèn)洌腥萑酥?。而在《三國演義》中被神化成“狀多智而近妖”的諸葛亮也在影片《赤壁》中得到相對真實的展現(xiàn),諸如《三國演義》中諸葛亮借東風這一情節(jié),在《赤壁》中則演繹成諸葛亮觀風云天象憑借他多年躬耕隴畝的經(jīng)驗而推算出長江之上刮東風的精確時辰。
同時,吳宇森導演對配角的刻畫也比較細膩,比如劉備編草鞋的情節(jié),在陳壽《三國志》上曾記載“與母販履織席為業(yè)”,關羽好讀《春秋》,張飛書法超群,這都是真實地反映了三國時期那段歷史。當然,《赤壁》作為影視作品,自然不乏導演虛構想象的情節(jié),比如曹營士兵孫叔材的塑造,無論是正史還是野史都是沒有任何記載的。
三、電影《赤壁》中的女性形象
我們知道,在《三國演義》原著中,小喬幾乎是個缺席的在場,只在曹操詩詞和別人的轉述中隱約現(xiàn)身。而在影片中,由林志玲扮演的小喬,成為劇里局外男人們欲望的視覺載體,也是推動劇情發(fā)展的關鍵人物。曹操進軍的動機轉化為對小喬的占有上面來,《三國演義》的宏大歷史敘事,被吳宇森調侃為一部古希臘文學式的關于個人欲望改變歷史的史詩。而《三國演義》中,“賠了夫人又折兵”的夫人就是孫尚香。歷史上的真實的孫尚香,無疑是一個政治斗爭的犧牲品,她的一生可謂命運凄慘,當然也有人說她是和平的傳播者,是政治聯(lián)姻的完成者。歷史上孫權為政治聯(lián)姻嫁妹子給劉備做夫人,是赤壁大戰(zhàn)結束后的事兒,因而電影《赤壁》中本不應該有太多孫尚香的戲。赤壁之戰(zhàn),發(fā)生于公元208年冬季,孫劉聯(lián)姻卻是第二年的年底。但是在《赤壁》中,孫尚香卻是一個不可缺少的情節(jié)推動者。無論是有趙薇表演的孫尚香,還是有林志玲扮演的小喬,在《赤壁》中都是可謂有幾分彪悍的女俠形象,而且成為《赤壁》中不可缺少的人物。東吳的兩位女性形象孫尚香與小喬,顯然是被吳宇森導演高大了形象,二人先后進入曹營刺探軍情都為赤壁之戰(zhàn)的勝利立下了不可埋沒的功勞,雖然不乏吳宇森導演夸張的手法,但是也從側面反映了吳宇森導演表達男女平等的深刻思想,正如孫尚香在影片中說的那樣“天下興亡,匹女有責”。
當然,《赤壁》也受到了不少批評。沒有批評的電影是寂寞的。在各種批評的聲音中,最多的是關于《赤壁》歷史感的匱乏,特別是對《三國演義》抑或《三國志》的重寫與背離。不管《赤壁》對歷史改寫的是非功過,在全球化的今天,這種對歷史文化的改寫實為影片傳播乃至生存的必然選擇??傊啾谥畱?zhàn),吳宇森贏了。
參考文獻:
[1]尹洪,冷欣,程輝. 試論“暴力美學”及其特征[J]. 南昌航空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2).
[2]于春洋. 意識形態(tài)的在場與缺席:以電影中的暴力和暴力美學為例[J]. 電影評介,2007,(16).
[3]衡小麗. 換個角度看《赤壁》——淺談《赤壁》中的暴力美學與音樂[J]. 電影評介,2008,(24).
[4]傅根生. 歷史、文本與消費——《赤壁》的接受與批評[J]. 理論與創(chuàng)作,2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