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學習理論認為,學習的本質是個體參與實踐,與他人、環(huán)境等相互作用的過程,是與群體之間的合作與互動的過程,是形成參與實踐活動的能力、提高社會化水平的過程。情境學習理論強調合作學習以及個體已經(jīng)知道的和他們期望學習的事物之間復雜的相互作用,它已經(jīng)認識到在一定的情境或背景中學生才能建立起知識的意義。情境學習理論把知識看成一種工具。脫離個體生活的真實環(huán)境來討論學習是毫無意義的,個體與環(huán)境的相互作用是形成能力以及社會化的必經(jīng)途徑。情境學習作為一種獲得知識的一般理論和正在形成中的學習模式,以其豐富的多樣性和良好的成長性正在引起教育理論界的廣泛注意。
縱觀我國小學生的英語水平情況,學生英語學習情境的缺乏正是制約其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最主要因素。英語學習的實踐證明,如果缺少學習語言的情境,那么,聽說能力的培養(yǎng)和訓練的難度將增大,收效也不理想。要想盡快地讓小學生學好并掌握所學的知識,最理想的方法莫過于讓學生置身于語言的學習情境之中。
一、我國小學生課堂英語情境學習中存在的問題
1.課堂學習脫離使用環(huán)境
目前我國的小學英語教育在漢語優(yōu)勢的環(huán)境中進行,學生學習和運用英語的時空只局限于課堂中,除了在英語課堂,小學生極少有機會接觸英語。而且,在課堂環(huán)境中,脫離語言的使用環(huán)境,單純從教室抽象的定義、灌輸式的教學中獲取知識,效果相當緩慢,學生平均一年只能增加l00~200個單詞,更糟糕的情況是,這些單詞幾乎難以在實際情境中有效地運用。
2.課堂情境設計單一
在課堂教學中,雖然使用的英語教材更貼近小學生的生活,教學內(nèi)容、教學方法等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善,但在應試教育及升學的壓力下,教師大部分情況仍采取單一的灌輸式教學,反復操練課本上的知識點,讓學生完成一套套的練習卷,而沒有足夠地重視真實環(huán)境的教育作用,沒有著力于打造生動的情境來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其實際生活中的語言運用能力。
3.課堂環(huán)境布置效用不大
在課堂環(huán)境布置上,雖然開辟了一些英語版塊,但沒有很好地認識到與課程之間的關系,沒能利用這些版塊作好課堂知識的鞏固和擴充。不少環(huán)境創(chuàng)設仍以教師的意愿為主,沒有充分考慮孩子的需求,學生參與也往往僅限于
美工方面的繪畫、剪貼或手工制作,致使參與活動變成了一種簡單、呆板的“手工勞動”。
二、小學生課堂英語學習情境創(chuàng)設的策略
課堂是小學生學習英語、獲取英語理論知識的主要場所,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有利于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一個豐富生動,兼知識性與趣味性一體且具有濃郁英語氣息的課堂學習情境,將對學生的英語學習起著事半功倍的促進作用。
1.課堂環(huán)境
(1)布置一個閱讀角,創(chuàng)造良好的閱讀環(huán)境
閱讀角的布置是我國課堂中常采用的方法,但卻普遍缺乏英文讀物。為了配合英語課程的學習,我們要準備一些圖文并茂的英文版故事書或貼近于孩子們生活的英語簡易讀物。這樣,既可以讓孩子們在隨意翻閱中不斷增強英語閱讀理解能力,又可以逐步積累英語詞匯量。我國的英語閱讀教學應借鑒美國人的做法,創(chuàng)建開放的積極互動的教學氛圍,把閱讀教學看成是信息傳遞、理解、吸收、分析處理、加工、交流、表達和展示的過程,使英語教育符合信息時代的要求,為學生的持續(xù)發(fā)展和終生受教育打好基礎。
(2)策劃一個生活角,營造生活情境
我們可以通過主題展示補充課外知識,開闊學生的眼界。如展示SaftySigns,讓學生掌握生活中的基本常識;在低年級的布置中,可以收集生活中常見的縮略詞的圖片,以幫助其字母的學習。如:WC、KFC、SO、停車場的P等等,這樣,雖然是簡單的字母學習,也將其賦予了生活含義;根據(jù)專題需要,收集生活中的英語單詞。如:包裝上的milk、water、bread、biscuit等食物系列,街上的bank、market、shop、hospital、park、bus stop等地點系列,Nike、Sony等品牌系列,教學生留心生活中的英語,時時處處積累學習;結合小學生喜歡的蠟筆小新、櫻桃小丸子、機器貓等典型的卡通人物形象,設計圖文專題,如:蠟筆小新一天的生活起居,結合課程的需要學習相關的單詞;也可提供多種英語卡片、書籍、動物小圖片、水果彩圖等進行專題展示。
(3)室內(nèi)物品英語化,營造濃濃英語文化氛圍
班級里的學風,課表和其他各種宣傳欄目的布置全部變?yōu)殡p語,前、后門上有諸如“Class 3 Grade 5”的英語標志,在班級小盆栽上貼上植物的英文名稱,讓孩子們走進班級就有了英語的感覺,首先學會觀察并學說自己身邊的各種事物。
(4)制作班級英語口號,營造積極向上的氣氛
比如在墻壁上貼上:I will do my best!只要學生一抬頭就可以看見這句激勵、鞭策自己的話。讓各個小組再分別持有自己的口號,如:We are the best!Never give up!We can make it!等等。使學生在每一次競賽中,都可以齊呼自己小組的口號,加油鼓勁,或歡呼成功與喜悅。
(5)巧取英文名,為學生設計英文名片
老師在給學生取英文名字的時候,可以根據(jù)課程的需要,盡量使所有字母能成為英文名的首字母,并用到所有的發(fā)音,以便在教學設計中編各種貼近學生本身的rhyme。同時,可嘗試為小學生設計英文名片,這不僅可以讓小學生進一步了解自己的同學,增進感情,更可以在日常介紹中加進各種需要的主題,如:喜歡的顏色、食物、動物、植物、季節(jié)、運動等等,甚至可以讓學生自己畫名片,用喜歡的顏色畫出喜歡的這些東西來裝飾自己的個性名片。這種名片不僅可以幫助學生積累知識,還可以用于課堂的daily talk,豐富學生說話的內(nèi)容,提高說話的水平。
(6)創(chuàng)建英語成功榜,張貼英語作品秀
英語成功榜不是要將考試成績好的同學公布在上面,每個學生的進步和優(yōu)秀之處都應該得到公認并有被展現(xiàn)的機會。工整清楚的抄寫作業(yè),課堂on duty環(huán)節(jié)中精彩的發(fā)言稿,優(yōu)秀的圖文對話,學生制作的英文卡片等等,所有這些不僅激勵著學生更進一步,這些好的榜樣更為其他孩子指出正確的方向,將其引向成功。
2.教師角色
情境學習理論認為,教師的角色是十分重要的。教師是學生的學習合作伙伴,討論研究的對手。為此,教師要樹立新的學生觀和價值觀,為學生營造寬松和諧的民主課堂氣氛和生動有趣的語言環(huán)境,調動學生的主動精神和參與意識。教師要重視學習情境的設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擔任指揮與引導的工作,負責幫學生指點迷津與導正方向,幫助學生確定適當?shù)膶W習目標,并確認和協(xié)調達到目標的最佳途徑。小學生是否能對學習英語產(chǎn)生興趣,英語教師起著關鍵的作用。
3.學生角色
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華東師范大學的葉瀾教授曾說過:“沒有學生的主動性,教育就可能蛻變?yōu)椤柅F式’的活動?!睂W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學生能否主動投入,是教學成敗的關鍵。教師應給予學生更多的參與學習的機會和權利,重視學生的參與程度和學習體驗,讓學生自己在學習中體會到樂趣。培養(yǎng)學生積極的英語學習態(tài)度,有興趣用英語表達思想,能夠積極參與活動,并在活動中學習英語,在玩中學,學中玩。
4.課內(nèi)活動
創(chuàng)設活動化的交際情境,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去具體感知語言,從而達到自然習得語言的目的,只有這種通過體驗得到的語言知識才能長久保持,才能化作學生自己的語言能力。
(1)教唱英語歌曲,學講英語小笑話、小故事、童謠、小詩、繞口令、猜謎,還有演話劇等等,形成輕松的學習氣氛,這有助于激發(fā)興趣和分散難點。
(2)英文歌謠改編活動。英語課上學英語歌謠和說唱是孩子們最喜歡的項目。為了發(fā)揮孩子們的創(chuàng)造能力和想象能力,鼓勵他們自己動手改編英文歌曲,讓他們體驗成功的喜悅,激發(fā)學習英語的興趣。
(3)利用值日匯報、編對話、朗誦詩歌、英語會話練習等形式,編順口溜等活動,使學生在活潑的氣氛中獲得知識。
(4)玩游戲,如Touching Game、Jumping Game、Missing Game、Hang Man、PK賽,“擊鼓傳物”等等。
(5)小組活動是基于情境學習的英語教學設計的主要組織形式。英語課堂教學能否體驗交際性、互動性,關鍵在于小組活動的組織。
(6)開展討論,如中西方飲食文化的差別,評論食堂飯菜等等。